楊絳先生今晨逝世 追憶“最才的女,最賢的妻”
原標題:楊絳先生今晨逝世 追憶“最才的女,最賢的妻”
編者按
5月25日淩晨,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澎湃新聞經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對這一消息進行了確認。
楊絳先生的一生是傳奇的。出身名門,命運多艱,身上卻永遠充溢著一種無怨無悔的向上之氣,到了老年,臉上的淡定從容更是散發一種別樣氣質。錢鐘書生前曾稱其“最才的女,最賢的妻”。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今天我們重溫先生的一篇舊文,緬懷先生風采。在先生眼中,什麼樣的教育才算“好的教育”?什麼樣的婚姻才是理想婚姻?
20世紀80年代錢鐘書和夫人楊絳在北京南沙溝家中陽臺合影。
“好的教育”要啟發人的學習興趣
我體會,“好的教育”首先是啟發人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自覺性,培養人的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教育,讓他們潛移默化。這方面榜樣的作用很重要,言傳不如身教。
我自己就是受父母師長的影響,由淘氣轉向好學的。小時候,看爸爸説話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報》評論一篇接一篇,浩氣沖天,擲地有聲。我佩服又好奇,請教秘訣,爸爸説:“哪有什麼秘訣?多讀書,讀好書罷了。”媽媽操勞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總要翻翻古典文學和現代小説,讀得津津有味。我學他們的樣,找父親藏書來讀,果然有趣,從此“好讀書,讀好書”入迷。
爸爸從不訓示我們如何做,我是通過他的行動,體會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訓的真正意義的。他在京師高等檢察廳廳長任上時,因為堅持審理交通部總長許世英受賄案,寧可被官官相護的北洋政府罷官。他當江蘇省高等審判廳廳長時,有位軍閥到上海,當地士紳聯名登報歡迎,爸爸的名字也被他的屬下列入歡迎者的名單。但爸爸不肯歡迎那位軍閥,説“名與器不可假人”,立即在報上登啟事聲明自己沒有歡迎。上海淪陷時期,爸爸路遇當了漢奸的熟人,視而不見,於是有人謠傳楊某瞎了眼了。
我對現代教育知道的不多。從報上讀到過美術家韓美林作了一幅畫,送給兩三歲的小朋友,小孩子高高興興地回去了,又很快把畫拿來要韓美林簽名。韓問他簽名幹什麼,小孩説:“您簽了名,這畫才值錢!”可惜呀,這麼小的孩子已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價值觀的教育難道不應引起注意嗎?
錢鐘書和楊絳
我們仨
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
我由寬裕的娘家嫁到寒素的錢家做“媳婦”,從舊俗,行舊禮,一點沒有“下嫁”的感覺。叩拜不過跪一下,禮節而已,和鞠躬沒多大分別。如果男女雙方計較這類細節,那麼,趁早打聽清楚彼此的家庭狀況,不合適不要結婚。
抗戰時期,生活艱難,從大小姐到老媽子,對我來説,角色變化而已,很自然,並不感覺委屈。為什麼,因為愛,出於對丈夫的愛。我愛丈夫,勝過自己。這種愛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覺的相互支持。
我與錢鐘書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我們當初正是因為兩人都酷愛文學、癡迷讀書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
我成名比錢鐘書早,我寫的幾個劇本被搬上舞臺後,他在文化圈裏被人介紹為“楊絳的丈夫”。但我把錢鐘書看得比自己重要,比自己有價值。我賴以成名的幾齣喜劇,能夠和《圍城》比嗎?所以,當他説想寫一部長篇小説時,我不僅贊成,還很高興。我要他減少教課鐘點,致力寫作。為節省開銷,我辭掉女傭,心甘情願地做“灶下婢”。
詩人辛笛説錢鐘書有“譽妻癖”,鐘書的確欣賞我,不論是生活操勞或是翻譯寫作,對我的鼓勵很大,也是愛情的基礎。同樣,我對錢鐘書的作品也很關心、熟悉。1989年,導演黃蜀芹要把《圍城》搬上銀幕,來我家討論如何突出主題。我覺得應表達《圍城》的主要內涵,立即寫了幾句話給她,那就是:
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這是“圍城”的含義,不僅指方鴻漸的婚姻,更泛指人性中某些可悲的因素,就是對自己處境的不滿。錢鐘書很贊同我的概括和解析,覺得這個概括“實獲我心”。
我是一位老人,凈説些老話。對於時代,我是落伍者,沒有什麼良言貢獻給現代婚姻。只是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和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持和鼓勵,兩情相悅。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係,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該是能做得伴侶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侶。門當戶對及其他,並不重要。
含忍是為了自由
細細想來,我這也忍,那也忍,無非為了保持內心的自由,內心的平靜。你罵我,我一笑置之。你打我,我決不還手。含忍是保自己的盔甲,抵禦侵犯的盾牌。我穿了“隱身衣”,別人看不見我,我卻看得見別人,我甘心當個“零”,人家不把我當個東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個透。這樣,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張揚個性。含忍和自由是辯證統一的。含忍是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學會含忍。
我也不知道自己如今身在境界第幾重。年輕時曾和社會學家費孝通討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時間跑,地球在轉,即使同樣的地點也沒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現在我也這樣,感覺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葉子的變化,聽鳥的啼鳴,都不一樣,newexperinceandnewfeelingineveryday(意為:每天都有新經歷和新感覺)。
我已經走到了人生邊緣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裏過平靜的生活。
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