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美國學者看好中國經濟整體表現 經濟再平衡時間緊任務重

2016-05-26 12:23:3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趙新宇):2016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取得了6.7%的增速,4月份的經濟數據卻低於預期,在全球經濟脆弱復蘇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能否保持增長勢頭?對此,有美國以及加拿大學者表示,看好中國經濟的整體表現,但為了取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抓住時間承受痛苦推進經濟再平衡。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態勢一直備受美國各界關注,華盛頓地區聚集的多家美國智庫隔三差五就會有各種圍繞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方向的研討,不少學者都將目光集中在中國當前的房地産泡沫、債務問題、信貸刺激等方面,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院院長肖逸夫認為,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發展有著不同的層面,不能只片面地看中國的某個特定領域或問題,“中國仍有很大的國內驅動增長空間,鋻於中國經濟的規模,鋻於這樣一個事實,中國仍有一個健康的消費空間,基礎設施需求以及持續的城鎮化進程,每年城鎮化率以約1%的速度穩步提高,中國經濟目前仍有保持5%至6%健康增長速度的基礎。”

  耶魯大學全球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在布魯金斯學會舉行的一次公開研討上表示,觀察中國經濟的表現不必拘泥于經濟增速,而是要看就業情況,勞動力向服務業轉移為中國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即便經濟增速放緩也不會影響中國經濟的整體表現,“我認為有很多測算宏觀經濟的途徑,城市就業增長,我認為是最好的和最可靠的標誌。在過去的三年裏,平均每年有1100萬個新的城市就業崗位,比政府的目標要多100萬。即使整體經濟增長放緩,城市就業增長仍能保持良好。中國經濟發展仍面臨很多挑戰和難題,但也不要低估了中國經濟真正的韌性和能力,要比你知道的好很多。”

  事實上,穩定和擴大就業一直是中國實施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目標。但當前中國的就業形勢也存在高技能人才短缺、簡單勞動力過剩的結構性問題,化解過剩産能的過程中更要面對對下崗分流人員的安置問題。但只有推進結構性改革和産業結構調整才能走出當下中國經濟發展的困境,這個過程中所遭遇的難題需要認真破解而不是退縮。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杜大偉認為,在當下的時間點上,中國的機會就是取得結構性改革的成功,“中國需要繼續推進這些改革,中國需要關閉僵屍企業,清理金融系統。我最看重的一個改革就是開放服務領域,引入競爭。如果中國按這樣的計劃推進改革,付出代價換取些時間,中國可以轉型成功。另一方面,如果過了一段時間,仍有這種悲觀的感覺,認為中國並不是真的在做艱難的改革,那麼,實施刺激的能力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遞減。”

  中國的經濟增長方式正在經歷從出口導向轉為國內需求導向,從投資型轉為消費型,從製造業向服務業轉換的過程,向世界展示中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心和清晰的政策,對於化解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疑慮也同樣重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毛裏斯·奧布斯特菲爾德表示,“中國領導人需要與世界其他大的經濟體的政策制定者加強溝通和計劃,清楚地向市場傳遞政策信號,中國全國人大推出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計劃,中國政府也可以出臺更加具體的結構改革措施,這將為全球信心和全球增長做出很大貢獻。我們也期待中國在企業破産和清算上進行更深入的改革,以及更加系統地調整目前企業債偏高的風險。如果中國能繼續推進這些改革,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前景將非常樂觀。”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