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有競爭活力和吸引力的新東北

2016-05-26 14:31:1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蔣麗麗

  圖片默認標題

  東北振興是去産能背景下提振東北的又一重要決策。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東北地區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在此基礎上再用10年左右,實現全面振興。東北振興是事關區域協調發展和國有資産佈局的國家重大戰略,應以産業轉型升級為核心目標,以市場化改革為主要手段,充分保障民生,積極發揮生態優勢和地理優勢,再造有競爭活力和吸引力的新東北。

  以産業轉型升級為核心目標

  習近平強調要著力優化産業結構,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東北是我國最早的裝備製造業、原材料和能源基地,面對重化工業下行,市場需求不足的局面,東北地區的經濟面臨重大壓力。但是,不破不立,如果主動擁抱去産能的政策環境,積極參與結構升級和制度創新,東北也將在此輪改革中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東北振興應以産業轉型升級為核心目標,積極調整産業比例,構建合理的産業結構。

  降低能源和重化工業比重,需要妥善處理國有企業債務,在淘汰落後産能的過程中,將重組兼併和清退工作視為一個系統工程,統籌實施;促進製造業向高端化和智慧化升級,需要國家持續的資金支持和寬鬆的科研環境;鼓勵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則應主動完善配套設施,積極引導資本流向更具創新性與創造力的領域。通過系統性的調整,真正實現傳統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並駕齊驅,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産業發展新格局。

  以市場化改革為主要手段

  去産能的核心要義是協調産品的供給與需求,應以市場化改革委主要手段,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的作用 。東北經濟的計劃色彩濃厚,市場、契約意識淡薄,在從傳統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存在嚴重的路徑依賴。政府過強、市場過弱是東北振興面臨的突出問題。因此,習近平強調毫不動搖堅持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同時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東北振興的關鍵在於厘清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係,減少權力對市場的干預,放開管制,令企業成為市場主體,為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在企業內部,應進一步完善企業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家和職工發揮積極性,提高企業的生産效率和創新動力。新一輪東北振興,需要實現從“政府主導型”向“市場主導型”轉變,通過改革將國有企業推向市場,形成能夠與市場完全對接的新體制、激發國有企業活力。

  另一方面,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總體規模較小,佔GDP比重較低,民營企業普遍弱小, 民營經濟活力不足。增強民營經濟在總體經濟中的地位,是改革的重要手段。國家制定的一系列放寬非公經濟市場準入的政策,如小微企業稅負減免,金融貸款支持,市場準入門檻降低,土地使用補貼等優惠政策,需要得到及時的落實,真正減少民營企業的障礙。積極獎勵技術創新,加強有利於民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人才隊伍建設,有利於民營企業的持續性發展。同時,國企在競爭性領域的適當退出,也將為民營企業創造成長空間。

  以民生保障為要

  東北振興必將伴隨著一批産業從業者的轉型,不可魯莽行事,務必以民生保障為要,把握人員安置大局。習近平在考察黑龍江伊春市林業工人時強調,“林區轉型發展過程中要採取措施,搞好幫扶、做好低保工作,確保林業工人平穩轉型、生産生活上有序過渡,同時要積極培育林業工人掌握新本領、新技能。”政府應對無法轉型的從業者提供兜底政策,保證基本生活水準,為能夠轉型的從業者提供相應的補償和培訓,為其提供新的發展路徑。

  積極利用生態優勢和地理優勢

  東北振興應該積極利用本地區的生態優勢和地理優勢,發揮本地區特長,保證綠色發展和開放發展。東北地區擁有豐富的林業資源,相較于我國總體生態資源匱乏,對現有生態資源的保護具有戰略意義。生態就是資源,生態就是生産力。習近平指出:“如果僅僅靠山吃山,很快就坐吃山空了。這裡的生態遭到破壞,對國家全局會産生影響。森林是很不容易的,所以現在轉型就是要把他們保護下來,要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思路,摸索接續産業發展路子。”對現有林業資源的利用應該注重多元化的思路,利用生態優勢,保證綠色發展。

  同時,東北三省面對東北亞區域,對外開放的空間巨大,擴大開放將成為東北振興的新動力。應加強與日本、韓國、俄羅斯、蒙古等國的合作,以推進基礎設施投資合作為依託,以建立東北亞自貿區網絡為目標,以發展生産性服務貿易和開放服務業市場為重點,形成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劉瑋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