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急醫療隊首獲國際認證 揭秘精英隊伍成長記
2015年9月,在中俄地震災難救援聯合演練中,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上海)的隊員利用蛇眼探測儀搜尋廢墟中的生命跡象。 (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供圖)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何雨陽):世界衛生組織(WHO)于當地時間5月24日在日內瓦宣佈,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上海)和兩支俄羅斯國家醫療隊成為首批通過世衛組織認證評估的國際應急醫療隊。WHO總幹事陳馮富珍對於中俄兩國響應世衛號召表示感謝,對於他們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賀。
在60多個國家的200多支救援隊中脫穎而出,獲得世衛組織的官方認證,這支隊伍有哪些過人之處?國際在線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上海)總隊長劉中民,據劉隊長介紹,他們是一支高學歷、懂外語、專業技術過硬、具備綜合能力的醫療救援隊,曾參與汶川地震等災難救援以及上海世博會等重大活動保障任務。對於首批通過應急醫療隊認證,劉中民表示,這是對中國醫療改革和中國所承擔國際責任的一種認可。
很多隊員都有留洋經歷
劉中民告訴國際在線記者,獲得世衛組織認證的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上海) 共有56名核心隊員,全部來自上海東方醫院,由專業醫療人員和後勤工作人員組成,包括20名醫生、16名護士、後勤保障人員和輔助科室人員,另外還有炊事員。
劉中民説,按照WHO的要求,除了這56名核心隊員以外,還要有200名預備隊員。這支隊伍必須能夠在現場展開一個相當於二甲醫院的救治規模,包括現場有手術室、監護室、40個床位的病房等,每天要能完成7個大手術和15個小手術,要能夠保證救災的時候不對當地的災民和政府造成額外的負擔。“對這支隊伍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除了保證治療外,還要保證醫療隊員和病人的生活,承擔的任務也非常的重。”
據劉中民介紹,所有隊員包括預備隊員,都必須通過專門培訓。而且在選拔的時候要求隊員平均年齡在35歲左右,對於醫生的要求是要能獨立完成某一專科的診療任務。隊伍以主治醫生為主,職稱和學歷都比較高,目前有8名博士和多名碩士。
另外,國際救援涉及外語的交流,要求隊員掌握的語種要相對齊全,包括日語、阿拉伯語、韓語、俄語等。無論到哪個救援地,隊員都要能順利展開救援。所以這支隊伍裏有很多人都有國外培訓經歷,比如在德國接受過兩三年培訓的護士,在俄羅斯本碩連讀的醫生等。
劉中民還説,除了配備創傷外科、心臟外科等救援地常見的手術科室外,隊裏還配備了心理醫生,保證災後除了緊急救治以外,還可以幫助災民開展日常的醫療工作。
經歷過汶川地震和世博會考驗
劉中民説,這是世界衛生組織第一次在全球進行國際應急醫療隊的認證工作。“我們作為首批通過認證的隊伍,心情很激動。畢竟災難救援是我們一直在從事的事業,能夠走出國門,獲得世界的認可,這是對中國醫療改革以及中國所承擔的國際責任的一種認可。”
據劉中民介紹,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上海)的成長經過了十餘年的歷程。早在1999年,這支隊伍的承建單位東方醫院就開始推行急診創傷救治的模式,培養了一支急救隊伍。
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辦前,為保障世博會的安全,上海市衛生局委託東方醫院建設一支市級應急醫療隊伍。於是,在上海衛計委和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投資2000多萬元,將東方醫院原有的急救隊伍建設成了一支市級標準的應急醫療隊伍。這支應急醫療隊伍為上海世博會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世博會以後,東方醫院又按照國家衛生部的要求,不斷擴大隊伍,成為了不但可以進行移動車輛緊急救援,還能展開100個床位的野戰醫院級別的應急醫療隊伍。
劉中民説,災難救援是東方醫院一直堅守的傳統。每當有災難發生時,他們的急救隊伍都會出動,積極參與救援。2008年汶川地震,劉中民就帶著上海第二批醫療隊進行了災難救援。
劉中民介紹,在汶川災區進行救援時,一到災區就發現大批災民患上感冒、拉肚子、皮膚病等疾病,但當時帶去的藥物沒有那麼多,後來就發動災民自己上山採草藥,然後煮成大鍋茶,讓他們每人每天喝兩碗,慢慢的,感冒、發燒、拉肚子的人就少了。“所以我覺得災難救援需要一專多能。不能單靠從書本上學的一些知識,很多東西還需要綜合運用。”
東方醫院是同濟大學的附屬醫院。同濟大學率先在國內建立了災難醫學系,後來東方醫院又跟中華醫學會創立了災難醫學分會。“中國的災難學真正從這兒開始起步。這些年在災難醫學理論方面我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中國的災難救援論。”劉中民説。
全職醫生兼職幹應急救援
作為首支獲得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中國應急醫療隊伍,劉中民表示,他們將給國內其他正在申報認證的隊伍提供一些指導,同時按照世衛組織的要求,繼續完善隊伍建設。
首先是要進一步提升能力,繼續加強外語訓練,隨時準備出動,承擔國際救援責任。第二是裝備需要進一步改進,朝小型化、輕型化、智慧化和知識化發展,在車輛不能到達的時候,要能夠通過各種運輸手段,比如空運、水運等將醫療保障物資投放到現場。第三是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繼續完善和加強後勤保障能力建設。
劉中民説,現在他們每週都有一次救援隊的培訓,包括每次半小時的英語培訓,包括後勤保障人員在內的所有隊員都必須參加。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支兼職的隊伍,所有隊員都要首先承擔自己在東方醫院的本職工作,加入應急醫療隊伍會增加額外的工作量。但是劉中民説:“作為一個醫務工作者,多承擔一些社會責任,能夠多為社會、為國家做點事,個人忙一點,累一點,我覺得都是可以調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