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櫻桃核謠言”的警示

2016-05-27 09:00:22|來源:長沙晚報|編輯:王瑞芳

  近日,一段“櫻桃核有毒,5顆毒倒成年人”的視頻在微信朋友圈熱傳。記者向醫學、營養學專家求證,專家表示,這一消息為假命題,櫻桃核致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5月26日《京華時報》)

  這無疑是一個很具欺騙性和迷惑性的網絡謠言,首先它刻意拿健康和生命説事兒,而這恰恰是時下網友在微博、微信上面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其次,它祭出一些普通網友難以理解的科學名詞與醫學概念,比如“氰基離子”“胃酸轉化”等,既讓大家信以為真,又加劇了擔憂的心理。從這個角度來説,這無疑是一個“成功”的網絡謠言,但是網絡謠言越“成功”,它所帶來的社會危害也就越大。

  然而,在各種科學和醫學名詞包裝之下故弄玄虛的這則“櫻桃核謠言”,在真正的醫學、營養學專家看來,卻十分可笑。按照專家的説法,臨床上氫氰酸導致人中毒的劑量,約為每公斤體重攝取2毫克左右。假設每克櫻桃核能“産生”50微克氫氰酸,一名體重60公斤的成人吃下2.4公斤櫻桃核,才會出現中毒症狀。試問,一個人一次吃下去2.4公斤櫻桃都不太可能,又怎麼可能吃下去2.4公斤櫻桃核?

  謠言被戳破了,但我們必須對此有所警醒與反思。“櫻桃核中毒”這類網絡謠言的負面影響,很多時候會超出我們的想像,甚至相關專家和學者的事後辟謠,也很難力挽狂瀾,最終無濟於事。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此類謠言一旦得到廣泛傳播,就會對公眾購買和食用櫻桃産生心理影響,導致大家都不敢去購買和食用櫻桃了,而這又反過來會對種植櫻桃的農民和種植戶帶來嚴重影響,導致櫻桃滯銷,利益受損,甚至血本無歸。

  這絕非是危言聳聽,因為以往已多次發生過類似事情,不管是當年的“香蕉致癌”還是“西瓜致癌”的謠言,都讓香蕉産地的蕉農及西瓜産地的瓜農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這就是網絡謠言造成“蝴蝶效應”的最大危害。更令人擔憂的是,無論櫻桃還是西瓜,都是時令性水果,難以長久保存,所以即便一些網絡謠言最終得到了辟謠,但是消除之前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卻具有一定的滯後性,所以對農戶和種植者所帶來的損失,已不可避免。

  對此,我們當然要依靠法律手段依法治謠,嚴肅追究那些惡意製造和散佈謠言者的責任,但是對於絕大多數普通網友來説,他們也許並不是惡意傳播謠言,甚至很多時候還是出於好心與善意,擔心自己身邊的人“中毒”。對此,我們也只能寄希望於網友們多點分辨意識和謹慎心理,也多點社會責任感,不要好心辦壞事,避免無意間成為各種網絡謠言的幫兇。畢竟,在農村種櫻桃、種西瓜的,都是我們自己的鄉親父老。(苑廣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