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中國 創新驅動未來
新華社北京5月29日電 題:科技改變中國 創新驅動未來——寫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召開前夕
新華社記者
有時,巧合,折射的是一種必然、一種大勢——
“硬科技可以改變世界。”5月28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來自北京、西安等地的科學家、企業家宣佈成立硬科技創新聯盟,吹響硬科技創新的號角。
就在同一地點,兩年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把“課堂”搬到了這裡,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全社會發出了“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好”的號召。
中國科技界的歷史性時刻正在到來——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三會聚首”,創新中國“整裝進發”。
國際競爭大勢所趨、民族復興國運所繫、國家發展形勢所迫……從出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到發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審時度勢,將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化部署、全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向著創新型國家的目標進發。
根本出路在於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
從新中國“一窮二白”到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科技創新進步撬動興國強國杠桿,托起民族希望
“我要在中國建一個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實驗室。”
1996年,奧地利。面對導師:“你的夢想是什麼?”的提問,時年26歲的潘建偉如是回答。
2001年,他放棄海外教職回國,在中國科技大學組建實驗室;今天,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工程正積極建設;“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即將遨遊太空……
“如果搶佔量子通信先機,就有望抓住由模倣者變成引領者的機遇。”中科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説,“我們的研究蘊含新的國家力量。”
國家力量,來自科技進步——
縱向看,500年來,世界經濟中心幾度遷移,背後的重要力量就是創新。科技創新在哪興起,發展動力就在哪迸發,發展制高點和經濟競爭力就轉向哪,現代化高潮就興起在哪。
橫向看,進入21世紀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孕育興起,世界主要國家爭相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搶佔未來發展先機。
激烈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科技,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火種。創新,是支撐民族復興的脊梁。進入“十三五”時期,進入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關鍵階段,更要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
神舟飛天創造了“中國高度”,蛟龍潛海成就了“中國深度”,高鐵奔騰刷新了“中國速度”,大望遠鏡拓寬了“中國維度”……
基礎科學突破——多復變函數論、陸相成油理論、人工合成牛胰島素、高溫超導、納米科技、人類基因組測序、幹細胞研究、中微子震蕩、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工程技術成果——正負電子對撞機、漢字鐳射照排、高性能計算機、移動通信、量子通訊、北斗導航、“海洋石油981”平臺、C919大型客機……
行棋當善弈,落子謀全局。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驅動發展成為國家戰略,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國積極投身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
當今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科技成為重要支撐。2015年的一組統計數字令人欣喜:
——全社會研發支出達14220億元,其中企業支出超過77%,全社會科技資源配置方式發生重大變化;
——國際科技論文數量居世界第2位,被引次數上升至第4位;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6.3件,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達9835億元;
——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5.1%,國家創新能力世界排名提升至第18位,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不斷提升。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説:“中國科技創新正在呈現兩個深刻變化:一是由‘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轉變;二是由‘點’的突破向‘面’的提升轉變。”
科技支撐綜合國力、提振經濟轉型升級的磅薄力量從哪來?
——從向著光明的中國道路中來。
2014年6月9日,人民大會堂。習近平總書記與共和國的科技脊梁——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院士們相聚一堂。總書記強調——
“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
“十三五”規劃用專門篇章部署未來5年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
剛剛發佈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為建設世界科技創新強國描繪了路線圖和時間表,並作出了“堅持雙輪驅動、構建一個體系、推動六大轉變”的總體部署,以構建中國新的發展動力系統。
以科技創新為第一動力,驅動中國持續健康發展的“集結號”已然吹響。
——從深化改革的強大動力中來。
毋庸諱言,我國創新基礎依然不牢、原始創新不強、關鍵領域受制於人,科技經濟“兩張皮”,核心技術“缺芯少魂”。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割除“痼疾”,為創新驅動發展“鬆綁”。
科技體制改革攻堅戰已經打響。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若干意見出臺,打破體制機制“藩籬”,促進人才、資本、技術、知識自由流動,企業、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協同創新,讓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真正“落地”開花。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中,100多項任務聚焦制約科技創新的突出矛盾,統籌銜接當前和長遠舉措,明確分工、把握節奏、分步實施。
一項項改革舉措,彰顯中國發展新“路徑”:把發展動力及時切換到創新引擎上來,實現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雙輪驅動”。
一個個具體措施,展現中國發展新“演算法”:用政府簡政放權的“減法”,激發社會創新創造的“乘法”。
——從激情燃燒的創新創業中來。
創業是創新的載體,企業是自主創新的主體。小米手機做大做強、大疆創新的無人機飛得更高、小魚兒科技自主研發的智慧陪伴機器人快速走入市場……一批科技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成長。
擔綱核武器研製重任的核九院,也在創新創業。誕生於核九院的中國久遠高技術裝備公司相關負責人説:“從封閉到直面市場競爭,挑戰很大。我們的目標是建成軍民融合創新驅動型企業。”
“我們幹一切事情都從創新的角度出發,思考創新理論、運用創新方法,把創新發展作為一種價值導向、一種思維方式,就能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未來。”中國高技術産業發展促進會理事長穆榮平説。
……………………………………………………………………………………
-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
-
·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權威解讀《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
-
·一圖讀懂《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
- ·新華社評論員:讓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