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哥倫比亞華商首遭抗議 生意難做競爭加劇是重要誘因

2016-05-30 19:33:3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靳松

圖片默認標題

5月18日,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市聖維多利諾區的數百名商人走上街頭,抗議華商。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黃蓉、黎萌):華商華人在境外遭查扣排擠事件已屢見不鮮。5月18日和25日,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接連發生兩次遊行,當地商販上街抗議華商存在不公平競爭,搶佔了其生意,並威脅到他們的生存。哥方執法人員而後對華商華人有查抄和抓扣行為。中國駐當地使館緊急做出反應,盡力保障中國公民的人身安全及合法權益,目前事態已趨穩定。

  來自哥倫比亞觀察者報網站的報道稱,5月18日,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市聖維多利諾區的數百名商販走上街頭,抗議華商。哥倫比亞商販認為當地的華商存在不公平競爭,要求施以關稅措施控制進口,並要求波哥大人支持哥國産商品。

  據悉,在波哥大市聖維多利諾區的商品中有70%來自於進口,如服裝、玩具、文具、鞋類、珠寶、皮具和傢具。據哥倫比亞進口登記數據庫網站DataExIm的數據顯示,去年,波哥大商戶從中國進口了1600萬美元的商品,連鎖的大商場是進貨的主力。

  聖維多利諾區的一家商場負責人艾斯杜比安認為,華商在當地購買衣服樣本,回到中國倣造加工,然後再運回哥倫比亞,以低價出售。他説,在該區的主要商業街道上已經有44家中國店舖,有華商以近乎當地商販5折的價格售賣同款女裝。

  對於波哥大商人的抗議,哥倫比亞華人社區主席Kenny Tsui説,當地人的憤怒源自兩國商人在具體操作上的不同,並非不公平競爭。他表示,中國商人知道直接去工廠以較低的價格談成生意,而哥倫比亞人通常是在交易會或通過仲介來尋找製造商,這增加了他們20%到30%的成本。另外,華商會自我降低利潤空間,比如1萬美元進的貨,只盈利2000美元,重視的是量大,而哥倫比亞商人同樣的進貨要盈利20000美元。他説,我們沒有賣走私貨,我們在聖維多利諾區賣的所有商品都有進口艙單。

  《哥倫比亞觀察者報》網站的報道稱,目前在波哥大市聖維多利諾區有2500家商店,5000個家庭企業,直接或間接雇傭2.3萬多名員工。在這一社區,有華人4000多名,他們在這裡從事餐飲業,還有商品的零售與批發,華人商鋪至少有250家。

  來自中國駐哥使館的消息稱,近年來,部分中國僑民陸續從其他國家來到哥倫比亞,主要從事服裝和百貨批發零售生意,集中在首都波哥大市中心的GRANSAN市場。因經營方式、商品價格差異等原因,部分當地商販對華商心存不滿。 

  事件發生後,經中國駐哥使館交涉和協調,被抓扣的華僑在18日事發當天均獲釋,其中部分人“因居留身份有問題”被要求限期離境。目前,哥外交部表示將加強內部協調,保障在哥華商合法權益。哥警方已承諾加強警力,保護華商人身和財産安全。哥移民局、海關稅務局表示將主動向華商提供相關法律、政策諮詢。

  來自中國外交部網站的資料顯示,近年來,中哥雙邊關係繼續順利發展,兩國各領域交流合作進一步擴大。2014年,兩國貿易額156.4億美元,同比增長49.8%。但2015年1至11月,中哥雙邊貿易額僅為102.8億美元,同比下降了29%,而國際油價下跌是雙邊貿易額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有分析認為,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情況不僅在中國。在此大背景下,生意難做,競爭加劇,由此導致海外華商與所在國商人摩擦和糾紛幾率上升,是此類事件多發的重要誘因。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