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要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2016-05-30 19:46:50|來源:央視網|編輯:靳松

  5月20日上午,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四次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會議提出要在“保障隨遷子女就學、加強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等方面推出務實管用辦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國少年先鋒隊建設、心繫少年兒童的成長與未來,對留守兒童更是時時挂懷,刻刻惦念。“要關心留守兒童、留守老年人,完善工作機制和措施,加強管理和服務,讓他們都能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地方政府主動作為 拓寬留守兒童問題破解路徑

  全國婦聯2013年5月發佈的《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佔農村兒童的37.7%,全國兒童的21.88%,分佈在包括發達地區在內的全國各地。

圖片默認標題

  王詩佳的家地處伏牛山深處的河南省汝陽縣十八盤鄉登山村,其父外出務工,一年之中,小詩佳只有過年和生日的時候才能見到爸爸。 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留守問題不是孤立的社會問題,與地區經濟發展現狀、未來息息相關。因此,各級政府部門要在處理這個問題上承擔主導責任,因地制宜考量配套措施,以善治推動學校、社會、家庭參與共治。其中,縣級政府尤為關鍵。

  《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中要求:縣級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統籌協調和督促檢查,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政策措施,認真組織開展關愛保護行動,確保關愛保護工作覆蓋本行政區域內所有農村留守兒童。要求各級財政部門優化和調整支出結構,多渠道籌措關愛保護資金。

  在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共有留守兒童10635人,數量多、分佈廣。為了讓這些孩子們安全、健康、快樂成長,近年來該區通過“政府支持、村組自籌、單位贊助、社會捐贈”等方式,設立專門賬戶,實行專款專用,為各村建立了不少於1萬元的“留守兒童關愛基金”,全區共籌集關愛基金150余萬元。此外,還整合教育、殘聯、團委、民政、工會、婦聯等部門資金300余萬元,統一納入“關愛基金”管理使用,把全區困難留守兒童納入基金救助範圍。

  陜西省安康市石泉縣先後投入2億元建設了26所留守兒童成長中心、24所校外活動中心和4所託管中心,全面服務留守兒童校內外成長的需求,從2012年起,縣財政每年增加投入1000余萬元實現了從學前三年到高中階段的十五年免費教育。

  《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2014—2020年)》中提出:健全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組織鄉村幹部和農村黨員對留守兒童進行結對關愛服務。

  廣東建設“農村兒童友好社區”,提供文化娛樂、家教培訓及心理輔導等關愛服務;重慶墊江推廣“愛心家長”,把每個留守兒童都當作自己的孩子;深圳進行“家校合作”,改變父母用物質補償代替情感交流的習慣。

  學校肩負責任 讓留守兒童感受家的溫暖

  走進河南信陽新縣光彩實驗學校,書聲琅琅,生機勃勃。在這所嶄新的學校裏,來自全縣各鄉鎮的200余名留守兒童免費寄宿,溫暖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讓他們倍感溫馨。

  “現在我愛上了學校生活,我們學校食堂環境優雅、宿舍乾淨整潔、浴室設備齊全,有專門的美術、音樂等教室,還有專門照顧我們的生活老師,真好!”六年級學生張星原笑著説。

圖片默認標題

  5月26日,臨武縣南強鎮上磨刀小學,孩子們高興地舉著收到的“六一”節日禮物。 唐盛歡 攝

  學校是關愛留守兒童的主要陣地,也是各機構、組織參與關愛行動的助手、載體和協調者。2013年l月10日,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加強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工作的意見》,意見提出要在學校寄宿、營養改善和交通服務等方面優先保障留守兒童的需求。

  2010年-2015年,安徽共投入資金26億元,建設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2200多所,其中小學790所,寄宿學生達到70.8萬人,佔學生總數的12%;在12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縣實施營養改善計劃,惠及100萬農村少年兒童。

  鄉村教師是最直接與留守兒童打交道的群體,為留守兒童留住好的教師,也是一項不容忽視的工作。為此,國務院2015年印發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中央財政拿出22.8億元獎助扶持鄉村教師,令94萬人受益。

  關愛全覆蓋 為留守兒童撐起愛的天空

  李克強總理強調:“必須依法強化家庭監護主體責任,落實基層政府、村委會和學校等的安全管理、監督、教育等責任,切實把保護和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責任落到實處。”

  留守兒童,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社會轉型的痛點。要解決好留守兒童的問題,在政府主導的同時,社會力量的參與也非常重要。《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中即強調,要推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留守兒童保護。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專業社工、志願者等被動員起來,對留守兒童開展心理輔導,對臨時監護人進行培訓,多措並舉,針對性指導幫扶。

圖片默認標題

  劉磊在教留守兒童服務中心的孩子們上網。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劉磊曾經是川藏線上的一名汽車兵。1997年退伍後,他主動放棄民政部門的安置待遇,回到位於大別山腹地的家鄉安徽省岳西縣毛尖山,看到“許多留守兒童本來有美好的未來,因為沒有人引導教育,最後半途而廢,甚至走上了歪路。”劉磊自籌資金建立了一個留守兒童服務中心,免費為全鄉留守兒童提供學習輔導、思想教育、全日制寄宿等服務。成為500多名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

  楊桂平是漯河市源匯區環衛處的一名幹部,她在2013年成為了留守兒童小靜的“代理媽媽”。截至目前,漯河市已有2000多名愛心人士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代理媽媽”們和孩子經常見面或電話、書信往來,及時了解孩子的生活、學習和心理情況。

  然而,真正讓留守兒童不再留守,最根本的還是要把父母還給孩子,創造“讓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的社會條件。

  無論是開放城市教育資源,接納更多隨遷子女,還是進行戶籍制度改革、異地高考破冰,都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途徑之一,而通過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讓更多農民工在家門口就業,才是更好的解決之道。

  自2014年起,貴州碧江區大力實施“雁歸工程”,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創業。通過加強園區建設,吸引大批優強企業落戶,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兩年間,該區一共解決了1.5萬人的就業問題,2100余戶留守兒童家庭的父母回家就業。

  留守兒童問題不僅關乎家庭,更關乎發展,關乎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強調,農村絕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 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

  2016年2月14日,國務院公佈《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意見明確提出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也是家庭和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從頂層設計層面為如何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指明瞭道路和方向。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