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政策觀

2016-05-31 19:31:2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楊玉國

  政策是黨和國家為實現一定時期的目標或路線而制定的行動準則,是事業成功的保證,是人民福祉的保障。如何制定政策、執行政策和檢驗政策皆是科學,也是領導幹部必須真學真懂真用的大學問。近日,習近平在黑龍江省考察調研時指出:“出臺政策措施要深入調查研究,摸清底數,廣泛聽取意見,兼顧各方利益。政策實施後要跟蹤反饋,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完善。要加大政策公開力度,讓群眾知曉政策、理解政策、配合執行好政策。”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於政策的系列重要論述,構成了他特有的政策觀。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習近平的政策觀
圖為:2016年5月23日至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黑龍江考察調研。這是5月25日上午,習近平在哈爾濱科技創新創業大廈勉勵科技人員多出成果。

  一、怎樣制定政策?

政策體現著實踐主體的意志、願望和目的,同時又是其行動指南,直接關係到實踐活動的成敗。毛澤東同志曾指出:“人們的實踐,特別是革命政黨和革命群眾的實踐,沒有不同這種或那種政策相聯繫的。”制定的政策是否正確科學,直接關係到政策的執行效果和黨和人民的利益。因此,制定正確的政策,必須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和方式方法。

  實事求是,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則,也是習近平政策觀的重要特徵。制定政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認識和把握社會發展規律的過程,自覺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是形成正確政策的首要條件。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産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毛澤東同志指出:“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從分析這些事實中找出方針、政策、辦法來。”他告誡全黨同志,“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這是一切共産黨員所必須牢牢記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們所犯的錯誤,研究其發生的原因,都是由於我們離開了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主觀地決定自己的工作方針。這一點,應當引為全體同志的教訓。”習近平指出:“堅持實事求是,就要清醒認識和正確把握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我們推進改革發展、制定方針政策,都要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都要充分體現這個基本國情的必然要求,堅持一切從這個基本國情出發。”習近平強調:“謀事要實,就是要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使點子、政策、方案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實際規律、符合科學精神,不好高騖遠,不脫離實際。”

  調查研究,是制定政策的基礎和前提,也是習近平政策觀的重要內容。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做好領導工作的重要法寶。陳雲同志曾説:“領導機關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時間作調查研究工作,最後討論作決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就夠了。”習近平指出:“調查研究就像‘十月懷胎’,決策就像‘一朝分娩’。”習近平在中央深改組第二十一次會議上指出:“要重視調查研究,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了解基層群眾所思、所想、所盼,使改革更接地氣。”深入調查研究,才能制定出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改革方案。

  堅持群眾路線是制定政策的根本方式。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鬥力的重要傳家寶,也是我們黨制定政策的根本方法。“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策制定應通過各種渠道聽取群眾意見,拓寬人民群眾參與決策的渠道,努力提高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水準。習近平在《調查研究的過程就是科學決策的過程》一文中指出:“通過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我們可以了解群眾在想什麼、盼什麼、最需要我們黨委、政府幹什麼。從而,使我們的各項決策和工作部署,集中民智,體現民意,反映民情,做實一件事,贏得萬人心,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 2014年4月,習近平在考察新疆時指出:“政策要圍繞合民意、惠民生來制定,我來看你們,就是驗證黨的政策有沒有深入人心、發揮作用。” 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黨的正確政策和策略,只能來自群眾的實踐經驗,只能為民所用。

習近平的政策觀
圖為:2014年 4月27日至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新疆考察。這是4月28日上午,習近平在疏附縣托克扎克鎮阿亞格曼幹村與村民交談。

二、如何落實政策?

  制定政策側重於認識世界,執行政策側重於改造世界。制定政策的目的是為了執行,再好的政策如果不執行,也是空對空,執行更為關鍵。所以習近平經常説:“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他還強調:“必須把抓落實擺上重要位置,做到落實、落實、再落實。實踐表明,抓而不緊,等於不抓;抓而不實,等於白抓。抓好落實,我們的事業就能充滿生機;不抓落實,再好的藍圖也是空中樓閣。”

  政策執行也要有科學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清除在政策認知層面和實踐層面的各種障礙,必須堅持辯證思維,正確認識和處理政策的各種關係和矛盾。習近平提出了正確認識和把握政策問題的五對關係,為執行政策提供了根本遵循。2014年2月17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上指出:“要弄清楚整體政策安排與某一具體政策的關係、系統政策鏈條與某一政策環節的關係、政策頂層設計與政策分層對接的關係、政策統一性與政策差異性的關係、長期性政策與階段性政策的關係。”習近平強調:“既不能以局部代替整體、又不能以整體代替局部,既不能以靈活性損害原則性、又不能以原則性束縛靈活性。”習近平總書記論述的“五對關係”,為我們解決政策執行中重大問題提供了基本遵循,也為破解執行難問題提供了法寶。

  令人遺憾的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常常出現“中梗阻”現象,讓政策無法順利執行。“中梗阻”,是指在貫徹落實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過程中,因執行主體的中間環節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導致政令不通、執行不力的現象。有的落實環節多、進度慢;有的重部署、輕落實,執行力不強;有的部門看重自身利益,搞選擇性、象徵性執行;有的幹部慵懶懈怠,懷著“只要不出事,寧願不做事”的心理;有的部門或人員為滿足私利甚至使出各種招數阻礙或破壞政策執行。所以一些政策走出了“最初一公里”,卻很難到達“最後一公里”。“中梗阻”危害極大,一方面嚴重影響行政效能,造成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讓政策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嚴重損害政府公信力,導致黨群幹群關係緊張。“中梗阻”讓一些好政策落實起來卻處處受限,既影響工作推進,有違公眾期待,又影響政策的權威性,給一些地方或部門隨意變通執行提供了空間,損害政策的嚴肅性。“中梗阻”是政策執行的大敵,也是黨和人民事業的大敵,必須堅決剷除。因此,2013年1月,習近平在中國共産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鄭重指出三個“決不允許”:“決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決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決不允許在貫徹執行中央決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2013年11月,習近平在山東農科院召開座談會時強調:“對中央工作部署,要準確領會政策要點和要領,不能隨意解讀,想怎麼幹就怎麼幹。”

  政策的生命力在於落實,要扭住政策執行這個關鍵不放鬆,不斷把政策轉化為實際行動。毛澤東同志説過:“抓而不緊,等於不抓”。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就大力倡導“馬上就辦”的工作作風。近日,習近平考察黑龍江省時指出:“如果在政策上左顧右盼,在工作上淺嘗輒止,就會貽誤時機。” 他還強調:“要把政策轉化為行動,全力打好攻堅戰。”

習近平的政策觀
圖為:2015年6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貴州調研。這是16日下午,習近平在參觀遵義會議會議室時,向墻上的遵義會議參加人員照片深情凝視。

  三、怎麼檢驗政策?

  改善民生、不斷增加人民福祉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和國家政策的好壞、落實得如何,最終只有人民説了算,人民是最好的鑒別者、也是最終的評判者。習近平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習近平還將政策措施的檢驗標準具體化為“兩個是否”的新標準,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一次會議上,習近平指出:“把是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作為改革成效的評價標準。”

  經濟社會發展是檢驗政策客觀效果的重要標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指出:“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加大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産能過剩、科技創新、安全生産、新增債務等指標的權重,更加重視勞動就業、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人民健康狀況。”2014年11月9日,習近平出席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時指出:“我們正在推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對社會生産力的解放,也是對社會活力的解放,必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是政策客觀效果的重要標準。獲得感,其內涵豐富,既包含物質方面的得到感、擁有感、滿足感等,又包含精神方面幸福感、成就感、榮譽感等,它是人民物質和精神雙豐收的喜悅感、自豪感和幸福感等的綜合感。習近平在中央深改組第十次會議上指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人民群眾心裏有秤、眼中有鏡,政策的好與壞,人民群眾感受最真實、看得最真切。2015年6月,習近平在貴州遵義考察時指出:“黨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要是笑,就説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們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越繁重,我們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越要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善於通過提出和貫徹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帶領人民前進,善於從人民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張,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為深化改革開放夯實群眾基礎。”

政策觀事關事業觀、政績觀、群眾觀、發展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離不開科學政策觀的指導。認真領會和把握習近平的政策觀,科學制定政策、切實執行政策、認真檢驗政策,是如期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保證。

  (本文來源:學習中國)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