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堅持問題導向是關鍵

2016-05-31 22:41:08|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楊玉國

  核心提示:馬克思主義從來不是束之高閣、無用武之地的“屠龍之術”,也從來不是只為少數人、只被少數人掌握的“貴族學術”。我們要繼續加強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把“講故事”作為基本方法融入理論宣傳中,把厚重的理論和輕巧的傳播結合起來,讓馬克思主義真正走進首都廣大幹部群眾的心靈深處,轉化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武器。

  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體現,是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個時代總有屬於它自己的問題,只要科學地認識、準確地把握、正確地解決這些問題,就能夠把我們的社會不斷推向前進。” 當前,抓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從哪入手?怎麼才能抓出成效?關鍵一點是堅持問題導向,正視問題,找準問題,解決問題。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堅持問題導向是關鍵

  圖:5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這是習近平同與會專家親切交談。

  第一,著力破解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的問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當前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客觀上也存在著有的領域中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的問題。破解這一問題,一要強化創新性、防止“跟不上”。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是隨著時代、實踐、科學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如果採取教條主義的態度,拘泥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針對具體情況作出的某些個別論斷和具體行動綱領,那麼馬克思主義可能就會跟不上時代、實際,就不能解決現實問題。我們必須始終把研究闡釋馬克思主義作為主攻方向,充分發揮理論工作“四大平臺”的作用,不斷深化對馬克思主義思想源流、基本原理、理論精髓、立場方法和發展成果的研究。特別是要加強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研究闡釋,加強對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研究闡釋,以重大項目和重點課題為引領,組織開展聯合攻關、協同創新,提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和有效辦法,讓馬克思主義做到永遠聆聽時代聲音,及時回應時代呼喚。二要強化導向性、防止“看不到”。我們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貫穿始終和全過程,體現到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等各領域,體現到學科建設、教材編寫、學術評價、人才培養、課程設置等各方面,體現到研究規劃制定、課題評審立項、成果鑒定驗收等各環節,推動首都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自覺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立場、觀點、方法,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讓馬克思主義不再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三要強化融入性、防止“夠不著”。馬克思主義從來不是束之高閣、無用武之地的“屠龍之術”,也從來不是只為少數人、只被少數人掌握的“貴族學術”。我們要繼續加強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把“講故事”作為基本方法融入理論宣傳中,把厚重的理論和輕巧的傳播結合起來,讓馬克思主義真正走進首都廣大幹部群眾的心靈深處,轉化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武器。

  第二,著力破解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水準總體不高的問題。我國是哲學社會科學大國,研究隊伍、論文數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面的,但目前在學術命題、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學術標準、學術話語上的能力和水準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還不太相稱。為此,一要抓協同創新、去“短板”。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涵蓋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黨建等各領域,囊括傳統學科、新興學科、前沿學科、交叉學科、冷門學科等諸多學科,努力構建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深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和管理體制改革,建立跨學科、跨部門的協同攻關機制,探索政府部門與高校、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的科研合作新模式,實現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為中心的多學科協同創新。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基礎研究數字化平臺,為促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提供重要支撐。二要抓智庫建設、去“短視”。哲學社會科學不能“病急才投醫”,也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是要緊密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研究。從北京來説,我們要緊緊圍繞事關國家和首都改革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特大型城市治理、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等問題,重點建設一批首都新型智庫,為促進國家和首都改革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決策諮詢。三要抓“走出去”、去“短腿”。我們正在從事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創造著舉世矚目的“人間奇跡”,這理所當然地要求用中國理論、中國概念、中國話語來闡釋。然而,實際上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上的聲音還比較小,還處於有理説不出、説了傳不開的“短腿”境地。我們要加強對中國實踐的理論概括,提煉標識性概念,創造我們自己的易於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鼓勵哲學社會科學機構參與各種形式的國際性學術交流,讓世界更多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

  第三,著力破解“有專家缺大師”“有隊伍缺骨幹”的問題。社科人才隊伍是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支撐。必須承認的是,當前仍需要繼續改進學風問題,仍需要更多國際水準、國際知名度的學科帶頭人、學術團隊,仍需要更多積極投身於理論宣傳、意識形態鬥爭的骨幹,等等。一要在培養上下功夫、完善人才體系。大力弘揚優良學風,把軟約束和硬措施結合起來,推動形成崇尚精品、嚴謹治學、注重誠信、講求責任的優良學風,為社科人才的成長營造良好氛圍。實施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工程,著力發現、培養、集聚一批有深厚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學貫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論家,一批理論功底紮實、勇於開拓創新的學科帶頭人,一批年富力強、銳意進取的中青年學術骨幹,構建種類齊全、梯隊銜接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體系。二要在凝聚上下功夫、團結“五路大軍”。北京是首都,是全國文化中心,中央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多,黨校、社科院、高校、黨政研究機構、軍隊系統“五路大軍”聚集;研究人員規模大,總體水準高。從一定程度上説,凝聚團結人才和培養人才同等重要。要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問出處、同等服務”的決心和氣度,主動做好服務,創造良好環境,拓展聯繫渠道,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引導他們為首都建設貢獻才智。三要在使用上下功夫、建立“戰鬥隊”。當前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意識形態領域暗流涌動、潛藏漩渦,這種情況下,更需要一批理論素質高、敢於擔當的核心骨幹,而不是都做“沉默的大多數”。要整合首都高校、社科研究機構力量,建立一支能夠針對意識形態領域的傾向性問題作出快速反應、科學辨析的,具有較強理論素養、生動表達能力的引導隊伍,幫助人們澄清錯誤認識,有效引導社會思潮。

  (作者單位:北京市委宣傳部)

  (來源:宣講家網站71.cn)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