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院啟動家事審判改革試點 探索新型家事糾紛解決機制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吳倩):家和萬事興。今年6月起,中國法院啟動家事審判改革,百餘家基層法院展開家事審判改革試點。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沈德咏表示,此舉是改善當前家事審判工作現狀的迫切需求,也是法院參與社會治理創新的切入點。參與試點的北京東城法院法官及有關學者在接受本台記者採訪時均表示,對於這項改革滿懷信心。
電視連續劇《小鎮大法官》在中央電視臺(CCTV1)黃金檔播出後,同步在愛奇藝、優酷等各大視頻網站播出。戲中,走街串巷調解老百姓家庭糾紛的法官們引發觀眾熱議。據報道,網友為此劇留下了數萬條評論。
都説“清官難斷家務事”。夫妻矛盾、分家糾紛、養兒最終卻不能防老引發的悲劇……,家事案件事關法理,也有剪不斷的親情。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啟動為期兩年的試點工作,從全國範圍內選定100家中基層法院開展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的改革,希望藉此探索引入家事調查員、社工陪護及兒童心理專家等方式,推動司法、行政和社會形成合力,構建新型家事糾紛綜合協調解決機制。關於這項改革的目標,最高法常務副院長沈德咏表示:“要積極構建司法、行政和社會力量相結合的新型家事糾紛綜合協調解決模式,不斷強化與公安、檢察和司法行政機關的協調配合,進一步加強與民政、婦聯、教育、共青團、社區等有關部門的溝通聯繫,建立統一的社會工作網絡和信息平臺 。”
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蔣月長期從事家事審判改革的研究工作。她認為,當前進行家事審判改革正當其時,“家事審判改革非常有必要,因為案件量在持續增加,無論是當事人對案件審理人員專業化的要求,還是案件審理的結果和案件本身案情比過去都要複雜得多,利用多元化機制,更多的引入除了法官這樣司法資源之外的其他專業資源,多管齊下,共同推進家事案件得到更加公平合理的審理和更加快速的解決,這是我們目前改革的基本路徑。”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是試點法院之一。該院民事審判庭趙慶庭長表示,對於家事審判改革工作,東城法院已經從“硬體”上做好充分準備:“首先人員上,我們配備最強的審判力量,具有家事審判經驗的法官;在物的方面,專門配置家事調解法庭,佈置溫馨,體現溫情。同時我們聯繫人民陪審員、心理諮詢輔導等相關人員,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對人員要求作出具體規定。比如,怎麼選任調解員,怎麼選任心理諮詢師,他們的工作流程、工作規範。”
據了解,改革試點涉及的家事案件,包括確定身份關係的案件及基於身份關係而産生的家庭糾紛,婚姻案件及其附帶案件,撫養、贍養糾紛,親子關係、收養關係、同居關係案件,繼承和分家析産糾紛等。這些案件不同於一般的民事案件,除涉及身份關係及其所衍生的財産關係,還具有社會性、倫理性、情感性等。趙慶庭長説,“斷好家務事”法官還要從審判思路上有所轉變,“原來主要是直接立案,在法庭上説,法官審理依法作出判決,重訴訟效率,輕矛盾糾紛化解,重視財産分配、身份關係確認,比較輕視家庭關係修補和情感修復。現在我們要多訴前調解,加大法官職權的力度,好多家庭矛盾比較私密,需要我們下社區、下居委會主動去探訪,還要加大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對當事人處分權利適當干預。總體思路就是維護家庭和諧,促進社會和諧,家固天下穩。”
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蔣月表示,司法要對社會進步起到引導作用,家事審判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協調家庭間的利益矛盾,力求互諒互讓,“目前社會治理新的理念來講,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能夠預防同類問題繼續發生。我們要把導致當事人或者親人之間的人際關係衝突和緊張、甚至是傷害的真正的原因找到,利用多元的專業資源去解決,通過説服、勸解及其他一些專業機制引入,讓當事人有更多認識,即便最終調解不能達成,但對於判決結果當事人已經有了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