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安倍遭遇不信任案,但仍將長期執政

2016-06-03 17:34:33|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梁生文

  5月31日,日本四個在野黨——民主黨、生活黨、社民黨和日本共産黨——聯合向眾議院提交了對安倍內閣的不信任案,並要求安倍內閣辭職。

  在野黨提出不信任案是否無中生有

  對於不信任案的提出,在野黨的主要依據在於“安倍經濟學已經破産,並帶來貧富差距與貧困的擴大”,日本經濟的回升也明顯低於預期;安倍一再推遲消費稅率提升至10%的計劃,使得日本財政在2020年實現收支平衡的計劃愈加難以實現;此外,安倍內閣不顧主權在民及和平主義兩大原則,強行推動修憲和出臺新安保法也成為在野黨提出不信任案的主要論據之一。

  自安倍于2012年底上臺後,提出“安倍經濟學”,頒布了一系列刺激日本經濟發展的政策,2015年9月,安倍在成功連任自民黨總裁後的記者會上,提出了刺激經濟發展的“新三支箭”,宣佈“安倍經濟學”進入第二階段。截至2015年,在實施“安倍經濟學”的三年多時間裏,日本經濟並沒有如安倍預期的那樣迎來快速回升。2015年前三季度,日本經濟的增長率分別為4.4%,-0.5%,1.0%。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對日本2015年經濟增長率的預估值都低於1.0%,遠低於日本政府1.5%的預估。而且民間消費及投資依舊示弱,沒有強烈回升的跡象。

  此外,日本政府依舊債臺高築,日本政府2014年的債務餘額佔到了當年GDP的245.1%,甚至遠高於深陷歐債危機的希臘、意大利、葡萄牙等國。而日本政府於今年3月通過的2016財年預算案的一般會計總額超過96萬億日元,創歷史新高。財政預算的提高以及提升消費稅率的一再延遲,也必將會影響到日本于2020年實現財政收支平衡的計劃。修憲以及新安保法的出臺,更是遭到日本國內外的一致抨擊。由此看來,在野黨對於安倍內閣提出的不信任案並非無中生有。

  安倍內閣仍將長期執政

  即便經濟的長期低迷使得國內民眾怨聲載道,並且四大在野黨罕見地聯合向眾議院提出不信任案,但是安倍依舊穩坐釣魚臺,憑藉執政聯盟對於眾議院三分之二以上席位的控制,安倍內閣輕鬆躲過了不信任案。

  根據日本法律的規定,贏得眾議院選舉的黨派將獲得組閣權。而在2014年12月14日的大選中,自民黨與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在眾議院獲得了326個席位,保持住了在眾議院2/3以上的絕對多數。在自民黨內,安倍的地位更是無人可撼動。在2015年9月進行的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安倍以無投票選舉方式實現連任。成為了戰後第三位在完整擔任一個自民黨總裁任期後仍可以通過無投票連任的日本首相。根據日本法律的規定,眾議院的任期為4年,即2014年12月當選的眾議院議員的任期將持續到2018年12月;而自民黨總裁的下一次選舉也要等到2018年9月。因此,短時間內外界不會對安倍的首相之位産生威脅,除非安倍自己解散內閣或是請辭自民黨總裁。也正是由於安倍可以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坐穩首相之位,安倍才敢背離民意,不顧國內民眾對於經濟及民生問題的關注,一心尋求通過修憲、出臺新的安保法等措施來實現日本的正常國家化,實現安倍本人的政治抱負。

  日本政治是否真的民主

  毫無疑問,安倍目前的首相之位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首相之位的穩固都是完全合乎日本法律的,但是這又是否真的符合日本民意呢?表面的合法能代表真正的民主嗎?

  1據統計,在2014年12月的日本眾議院選舉中,有約半數選民棄選,投票率為二戰後日本國政選舉歷史上的最低紀錄。

  2共同社在選舉後所做的調查顯示,安倍內閣的支持率僅為46.9%,不支持率為45.3%。安倍內閣支持者的人數與不支持者幾乎持平。

  3在小選區選出的295個席位中,自民黨獲得了約3/4的席位,但是實際投給自民黨的票數僅佔全體選民總數的約1/4。

  從以上三組數據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日本民眾對於安倍內閣及自民黨的支持,不論從絕對數字上,還是相對所佔比例上,都沒有達到絕對的多數。也就是説,安倍內閣及自民黨根本沒有獲得日本絕對多數國民的支持。但就是這樣一個內閣,在2014年12月的眾議院選舉之後,已經在日本執政約1年半的時間,而且在未來的2年半內,如無意外,仍將要在日本繼續政治。

  從日本國的法律上來説,安倍內閣的執政地位是沒有值得懷疑的,但我們也要看到,這一系列合法的表面,並不能掩蓋日本現存法律及政治制度的弊端,既不能保證經由民眾選舉出的政府一定代表民意,也無法保證民意可以通過選舉出的政府得到伸張。合法的外表,無法掩蓋日本現存政治制度不夠民主的一面。(風之子)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