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 業由才廣—重慶激發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原標題:功以才成 業由才廣 ——重慶激發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生産線上的兩台設備之間如何交換信息實現協作?重慶郵電大學研製出全球首款工業物聯網SIP芯,通過集成信息交互互聯和主動控制兩大功能,使設備之間實現了無線信息交互。
據重慶市科委主任李殿勳介紹,包括SIP晶片在內,全市2015年新登記科技成果1600項,獲得國家科技獎13項。重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産值5500億元,同比增長20%。
重慶科技成果的增加得益於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的“1+X”模式,“1”是《重慶市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5—2020)》,“X”即陸續出臺的6部地方科技法規和40多個科技領域的規章、文件。其中《重慶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股權和分紅激勵實施辦法》中有兩個“上不封頂”,即職務發明成果轉讓收益用於獎勵科研項目牽頭人、骨幹技術人員等重要貢獻人員和團隊的收益比例不低於50%,上不封頂;科技成果作價份額可以不低於20%的比例獎勵給成果完成人以及為成果轉化作出重要貢獻的管理人員,上不封頂。
實施創新驅動首先要讓科研人員、科研資源和科研成果“動”起來。重慶市規定,符合條件的科研人員經單位批准,可帶著項目和成果、保留基本待遇去企業或自己創業;高校和科研院所未擔任處級及以上領導職務的科研人員可在職或離崗創新創業。
“重慶不單純追求人才的凈流入,我們更希望通過雙向流動錘鍊更多更高層次的創新人才。”李殿勳説,在國內合作方面,重慶成功引進中科院在渝設立重慶綠色智慧技術研究院,形成了3D列印、微納製造、水污染治理等24個科研團隊,還與中科院、清華、北大以及近20個省區市簽署了科技合作協議;通過“科技外交官服務重慶”和“中國—中東歐國家科技與創新合作論壇”等活動,與23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緊密的科技人才合作與交流。
同時,為了盡可能降低科研投入的風險,鼓勵創新創業,重慶加大對創新創業的金融支撐服務,通過大力發展種子基金、天使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各種形式的創新創業投資基金,建立了覆蓋企業成長全過程的資金鏈;建立科技融資擔保風險補償資金池,構建了“市級+區縣”的“傘形”擔保風險補償機制。
以人為本制定實施創新驅動政策體系,激發了科研隊伍的創新創業活力,使重慶逐步發展成為創新驅動+新興産業助推的國家重要現代製造業基地。“十二五”期間,重慶工業總産值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多,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年均增長35%。2015年,重慶共有8家企業獲得國家智慧製造專項支持,項目數佔全國10%。
(本報記者 張國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