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深圳供給側改革“三字新經”彰顯成效

2016-06-07 12:51:25|來源:南方日報|編輯:徐雅平

  新華社深圳6月6日電 這是一個全新的歷史起點: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4.05%,戰略性新興産業對GDP增長貢獻率超過50%,率先實現創新驅動。

  這是一組意味深長的數據:研製國際國內標準4212項;支持企業、科研機構在全球建成250多家研發中心。

  經濟觀察人士認為,深圳已形成以創新引領為鮮明特徵的供給側新優勢。站上新起點,這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向世界敞開懷抱,發展“新供給”、提升“新含量”、變身“新樞紐”,呈現“未來之城”氣象。

  創新供給、服務方式發展“新供給”激活需求

  2014年春夏之交,深圳外貿服務企業一達通突然宣佈基礎服務免費,中小企業通過該公司出口商品,不僅可獲得基於網商信用的無抵押貸款,而且每1美元有最高3分的人民幣補貼。

  不久前,一達通宣佈,上一財年出口額突破150億美元,增長超過150%。

  一達通公司副總經理肖鋒表示,秘訣在於其針對中小外貿企業融資等關鍵性難題,提供基於互聯網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激活了原本疲弱的需求。

  經濟低谷期如何打敗需求疲弱?類似的“深圳新解法”還有很多。傳音科技針對非洲消費者需求,設計具有防汗防摔功能的手機,佔據40%以上市場;影兒時尚通過“私人定制”創牌,成為中國女裝文化的代表;優必選推出可交互人形機器人Alpha2,用戶可通過簡單編程自定義功能,奠定細分市場領先地位。

  “精準定位需求,創新業態、創新産品、創新服務,這是深圳‘新供給’的核心要義。”深圳市政府政研室主任吳思康説。

  提高供給體系技術能級以“新含量”創造市場

  南山科技園,柔宇科技厚度僅0.01毫米的全球最薄柔性顯示屏在風中“翩翩起舞”;龍崗阿波羅基地,集通信、大數據、互聯網接入于一體的空中雲平臺光啟“雲端號”緩緩升空……

  在這幅充滿未來感的畫面背後,是多年來深圳提高供給體系技術能級的努力:50%以上財政科技類支出投入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每年組織實施100項以上重大攻關;引進一批國際一流創新團隊,組建45個産學研資用聯盟,培育78個創客服務機構、144家創業孵化器;建成70家集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産業發展于一體的新型研發機構,1283家國家、省、市級重點實驗室等創新載體。

  只有前沿、顛覆性技術,才能締造市場“殺手锏”。平板電視市場競爭激烈,深圳光峰光電公司成功解決鐳射不發散、熱量高、散斑等三大難題,推出“打通電視、電影播放介質”、100%靠反射成像的鐳射電視。公司創始人李屹説:“與傳統鐳射技術比,光峰鐳射顯示成本至少降低一個數量級。公司2014年銷售僅幾千萬,2015年已過億,預計今年可達4億元。”

  只有新技術、“新”含量才能創造新市場。目前的深圳,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是全國平均水準12倍,以源頭創新帶動新需求的企業已成為深圳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力量。

  打造世界級“新樞紐”張揚“磁力”“魅力”

  截至2015年底,53個國家和地區已在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設立2910家企業,與此同時,前海企業又在境外直接投資140家企業、機構,同比上升197.87%。

  “樞紐”,不僅應是資源的聚集地、吸附器,還必須是區域的發動機、能量的輻射源。近期,一些深圳企業在外地設立業務分支引發了自媒體“撤離深圳”猜測。不少專家認為,這恰恰是深圳樞紐地位的集中體現。

  “沒有聚,就沒有散;沒有散,也沒有更好的聚。讓世界的技術,在深圳找到産業化的沃土;讓深圳的産業,在全世界找到釋放能量的空間。”

  深圳,體現驚人“磁力”:56家國際國內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相關機構集聚;近300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微軟、三星等近30家跨國公司在此設立研發中心;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524家。

  深圳,彰顯四射“魅力”:誕生了中國平安、招商銀行、華為、正威等4家本土世界500強;在廣東各地乃至全國,不少深圳企業分支機構已成為地方經濟發動機;在海外,美國、歐洲、中東等地有了深圳的創新孵化器,深圳的企業、科研機構在世界各地建設了250多家研發中心。

  “在未來中國、東南亞的經濟版圖上,深圳的作用舉足輕重。”經濟學者劉維明説。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