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北京發揮首都科技創新優勢 服務津冀輻射全國

2016-06-08 15:33:0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李邵鵬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琳):近年來,北京市在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同時,注重科技創新成果的輻射作用。在向外“輸血”的過程中,首都科技創新優勢也得到了進一步放大。

  位於河北的遷安市,是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因礦而起,依鋼而興,依託豐富的鐵礦資源,遷安市大力發展鋼鐵産業,縣域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然而,資源型行業粗放性的發展模式,也形成了遷安“一鋼獨大、大而不強”的産業結構。從2010年開始,針對不合理的産業結構,遷安市開始尋求轉型發展。今年4月,一個名為“京津冀鋼鐵聯盟遷安協同創新研究院”的機構在遷安落戶,為遷安的轉型升級帶來的新的機遇。

  據介紹,“京津冀鋼鐵聯盟遷安協同創新研究院”將採取企業化運營、市場化運作,圍繞遷安市鋼鐵行業的節能減排、産品品質升級産業轉型,提供科技開發、技術諮詢服務等。遷安市副市長馮濤表示,有了這個創新研究院,北京的一些新技術和清潔技術,將會源源不斷地流入遷安,推動這裡的鋼鐵企業轉型升級,“研究院落地遷安,給遷安這座資源型城市轉型、提升搭建了高端的平臺,注入強勁的創新活力,有力的提供了技術、人才支持,對遷安鋼鐵乃至整個河北地區的鋼鐵産業都將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遷安協同創新研究院的成立,是京津冀鋼鐵聯盟推動津冀鋼鐵行業節能減排與轉型升級的一項具體措施。2015年4月,由北京市科委牽頭,聯合天津、河北兩地科技部門及鋼鐵企業、金融機構等單位的京津冀鋼鐵聯盟在中關村成立。該聯盟成立以來,已落地到津冀地區的節能減排示範工程6項,工程投資總額6.7億元。北京市科委社會發展處處長邢永傑認為,聯盟的成立將實現京津冀地區的優勢互補,推動三地實現共贏:“一方面是有效利用我市豐富科技資源及人才優勢,將清潔生産、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在天津、河北落地轉化和産業化,促進鋼鐵行業的節能減排,服務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從而帶動我市節能環保高端服務業服務京津冀,走向全國。另一方面,針對鋼鐵産業的結構性過剩問題,充分依靠我市科技資源,通過推動技術研發、促進中試應用,推動高新技術成果在天津、河北落地轉化,實現區域産業結構調整及産業轉型升級、帶動區域協同發展。”

  近年來,中關村企業、院校和機構積極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發揮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以來,中關村企業在天津有合作關係的達1000家以上,設立分支機構的269家,在河北設立分支機構的企業有159家。中關村亦莊開發區還探索出了一種“將總部和研發基地、銷售中心留在區內,而生産環節向外轉移”的京津冀區域合作模式。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梁勝介紹説:“現在特別好的一個合作方式就是和河北省合作,研發中心在我們這裡,生産基地在河北。我們現在把廊坊永清縣劃了30平方公里,冠名‘亦莊永清園’,京臺高速公路修通了一個小時到,為我們企業解決了大問題。現在已經過去了14家企業投資超過200億,建設進展非常好。”

  不僅是服務京津冀,中關村的科技創新成果也在向全國範圍輻射。在中關村,中科院研製的世界首臺液態金屬印表機,正在雲南宣威建首條生産線,這種材料的應用,意味著科幻電影中液態金屬機器人將成為現實;京東方已建成投産的7條半導體顯示生産線,分別位於成都、合肥、鄂爾多斯等地,京外上繳稅收佔到總額的76%。中關村管委會委員劉航表示,通過在全國範圍輻射,自主創新在中關村開花,産業升級在全國結果:“2015年,中關村企業技術合同成交額3452.6億元,佔全國的35.1%。這些成交額裏,有80%轉移到京外。從上市公司的合併報表收入來看,有3/4收入是在京外實現的。自主創新在中關村開花,産業升級在全國結果。”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