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琴韻傳承民族風 維族“非遺”傳承人架起維漢交流橋梁

2016-06-08 13:47:13|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王濤):今年46歲的肉孜•巴吾東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從小生活的小村子,如今成了3A級景區,也從來沒想過,家裏流傳下來的製作和彈唱民間樂器的手藝,會讓自己聲名鵲起,成為“老師”,更成為新疆自治區級“非遺”傳承人。

  在新疆新和縣加依村,無論推開誰家門扉,好像都會看到小院裏擺滿了成品或半成品的樂器。在這裡,近50%的村民都會製作民族樂器,儘管這些樂器製作人大多不識字,甚至也不懂樂理不認樂譜,但他們還是能靠著老一輩人口傳心授的樂器製作技藝,讓這裡成為“新疆民間手工樂器製作第一村”。肉孜•巴吾東就是其中之一。而肉孜•巴吾東與老一代樂器製作人不同的是,他在自己製作的每把樂器上,都會鑲嵌上自己的名字和電話號碼,這既是一種商業頭腦,也是對自己手藝的充分自信。

  “我從小就看父親製作樂器,是看著長大的。”從小受到父親的熏陶,對民族樂器和其製作方法非常癡迷的肉孜•巴吾東10歲起就隨父親習得這門手藝,並在傳承中不斷地積累下寶貴的經驗。現在,會做10種樂器的他是徒弟們眼中的“名師”。經他一手培養出的徒弟,遍佈全疆各地,個個堅持“手工製作”,還靠著這門手藝過上了好日子。

  加依村水土條件優越,桑樹品種有別於其他地方,木質堅實緻密,年輪紋理漂亮,很適合製作樂器,但要想做出最完美的樂器,桑木還需提前陰幹一個月。製作過程則更為複雜,需要5道工序,每一道都要精雕細琢。因此,比起製作,更多人更願意學習彈唱。

  據肉孜•巴吾東介紹,目前已經有兩、三百人慕名前來學習維族傳統樂器彈唱,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而他帶過的學生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10歲的漢族小男孩。小男孩的父親是駐村幹部,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到肉孜•巴吾東的彈唱,他當即決定讓自己的兒子也來學習。每到週末孩子都會跟著肉孜•巴吾東學習彈唱,從最初的拿樂器的方法到後來的每一句歌詞的唱法,肉孜•巴吾東不遺餘力的口傳心授。

  “他現在已經是學校裏的明星了!”説這話的時候,肉孜•巴吾東滿是欣慰。為了便於學習,他還把一首歌曲分成10小段,一段一段地教。“我都是用維吾爾語教的,唱的歌也都是維吾爾族歌曲,這孩子雖然年紀小,但很聰明記憶力又好,7、8個月的時間已經學會好幾首歌曲了。”實際上,小男孩不是唯一來肉孜•巴吾東這裡學習維族樂器演奏的漢族人,和小男孩父親一起駐村的好幾個小夥子,都是他的“徒弟”。“徒弟”盡力地學,“老師”也盡心地教,在教與被教的過程中,他們親如一家。

  對於未來,肉孜•巴吾東説,今後將不斷提升樂器工藝,爭取成為一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更好地傳承維吾爾族傳統樂器製作工藝。而對於來他這裡學習彈唱的人,肉孜•巴吾東從不收費,“不管是哪的人,漢族的還是維吾爾族的,只要願意學習彈唱,我都是免費教。”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