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從兩個方面不斷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

2016-06-12 21:21:54|來源:國際在線綜合|編輯:楊玉國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黨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發點、落腳點都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黨和政府的工作成效如何?誰來評判?如何評價? 2015年2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公開場合第一次提出“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人民獲得感”這一短語通俗而形象地回答了這三個問題。“人民獲得感”不僅是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最終檢驗標準,同時也是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最終目的。如何讓人民群眾不斷有更多的獲得感?2016年4月18日,習近平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三次會議時指出:“要關注群眾多方面、多層次需求,創新方式方法,多用善用會用多予少取、放活普惠的辦法推進改革,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習近平從兩個方面不斷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
圖為:2016年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發表二〇一六年新年賀詞。

  一、多謀民生之利

  “因民之利而導之,順民之意而能之。”發展為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人民共享,發展就是為了多謀民生之利。在經濟社會的整個發展過程中,我們都必須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使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摩頂放踵利天下”是中國共産黨人始終不渝之情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多謀民生之利。不斷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習近平念茲在茲。2012年上任伊始,習近平便強調:“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這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重要保證。”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在參加遼寧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大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注重關心生活困難群眾,讓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在參加少數民族界委員聯組會時強調:“要積極創造條件,千方百計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讓民族地區群眾不斷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2014年全國兩會結束不久,習近平就來到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新疆喀什地區的疏附縣,走進維吾爾族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察看了起居室、廚房、牛羊圈、果園、農機具,詳細了解全家生産生活情況。他對阿卜都克尤木説:“看到你們家生活有這個水準,我很高興,我來看你們,就是要驗證黨的惠民政策有沒有深入人心、是否發揮了作用。”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在參加吉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民生工作離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要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抓好,發揚釘釘子精神,有堅持不懈的韌勁,推出的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鍥而不捨向前走,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多謀民生之利。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不斷為人民奉上看得見、摸得著的各種實惠,讓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按照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加大了對各類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保障了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寬頻網絡覆蓋面越來越廣,而且提速降費了,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網絡強國戰略帶來的實惠。簡化辦事手續,少開奇葩證明,切實解決了群眾“辦證多、辦事難”的問題。發展林業,注重生態文明建設,“讓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美起來”。再如全面放開二孩政策,讓“非獨”夫妻感受到平等的生育權。這一件件改善民生的事情,讓人民群眾得到了真實惠。

  多謀民生之利要謹防假實惠。無實惠不行,假實惠更不行。改善民生不能不作為,更不能假作為。比如,有的地方在舊房子外刷層白灰就敢標榜是“新農村建設”。2013年7月22日,習近平在進行城鄉一體化試點的鄂州市長港鎮峒山村考察時指出:“要給鄉親們造福,不要把錢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説‘塗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層白灰,一白遮百醜。”改善民生既不能假作為,也不能胡作為。有的領導幹部在改善民生中只顧“面子工程’,不顧實際效果,最終人民群眾得到的也只能是假實惠。比如,有的地方政府不考慮當地實際情況,盲目建機場、建地鐵、建CBD,力爭跟國際大都市接軌,結果有限的資金沒有用到該用的地方,政府財政被綁架,百姓也沒有獲得感。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在參加吉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民生工程“要同經濟發展階段相匹配,既要積極作為,又要量力而為”。

  人民群眾得到真實惠,不斷有真真切切的獲得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多謀民生之利。

習近平從兩個方面不斷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
圖為:2016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了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的審議。

  二、多解民生之憂

  “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為民除害、為民解憂是從另一方面增加人民的獲得感。發展是為了人民多獲利,改革是為給人民多解憂,讓人民更方便。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我們共産黨人的憂患意識,就是憂黨、憂國、憂民意識,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雖然我們取得當驚世界殊的發展成就,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人民還有不少憂慮,教育、醫療、養老、收入、就業等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領域問題還較多。改革發展,就要不斷解決這些問題,補齊民生短板,讓人民憂慮越來越少,獲得感越來越多。

  深化教育改革,補齊教育短板,解人民教育之憂。2013年9月30日,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養品質,努力形成有利於創新人才成長的育人環境。”“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要求,一要加快基本公共教育均衡發展,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向中西部和民族邊遠貧困地區的傾斜力度;二要推進職業教育産教融合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三要提升大學創新人才培養能力,深入實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擴大重點高校對中西部和農村地區招生規模;四要加快學習型社會建設,推動各類學習資源開放共享,辦好開放大學,發展在線教育和遠程教育,暢通繼續教育、終身學習通道;五要增強教育改革發展活力,深化考試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學改革,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鼓勵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提供多樣化教育服務,完善資助體系,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

  建設健康中國,補齊醫療短板,解人民看病之憂。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在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衛生院調研時指出:“要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真正解決好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當前,看病難的問題依然存在。“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建立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推廣全民健身,提高人民健康水準。”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要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推進醫藥分開,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強化全行業監管,提高醫療服務品質,保障醫療安全。優化從醫環境,完善糾紛調解機制,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健全養老體系,補齊養老短板,解人民晚年之憂。根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數據,2020年全國老年人口將達2.48億,老齡化水準為17%。中國社科院發佈報告稱,2011年養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個,2012年擴大為19個。2013年12月28日,習近平在北京市供熱企業和敬老院考察民生工作時表示:“要完善制度、改進工作,推動養老事業多元化、多樣化發展,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為積極應對養老壓力,“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統籌規劃建設公益性養老服務設施,支持面向失能老年人的老年養護院、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設施建設;全面建立針對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年人的補貼制度;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通過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方式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增加養老服務和産品供給;加強老年人權益保護,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社會風尚等切實措施。

  縮小收入差距,補齊分配短板,解人民患不公之憂。國家衛生計生委公佈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顯示,收入最高20%家庭的收入是最低20%家庭的19倍。這一數據表明,中國家庭收入差距明顯已成為不可忽略的社會問題。2015年11月23日,習近平在主持政治局集體學習時指出:“不斷健全體制機制和具體政策,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不斷縮小收入差距。”“十三五”規劃綱要要求:“正確處理公平和效率關係,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規範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調整優化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縮小全社會收入差距。”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補齊就業短板,解人民無業之憂。2013年5月14日,習近平在天津考察時強調:“就業是民生之本,解決就業問題根本要靠發展。”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眾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徑。2013年8月30日,習近平在瀋陽多福社區的座談會上説:“必須大力促進就業創業,一是要集中精力抓發展,二是要把就業再就業工作做實,三是勞動者要轉變觀念。”經濟發展是就業的基礎和根本保障,保發展、保增長,才能保證就業。2013年5月14日,習近平在天津人力資源發展促進中心和天津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考察調研時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性難題,要從全局高度重視就業問題。沒有一定增長不足以支撐就業,解決就業問題,根本要靠發展,把經濟發展蛋糕做大,把就業蛋糕做大。”抓好發展,才能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鼓勵以創業帶就業,實現比較充分和高品質就業。”

  “民事不可緩也。”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讓人民群眾不斷有更多的獲得感。  

  (本文來源:學習中國)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