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高考志願,何時能夠跟著興趣走

2016-06-12 14:50:19|來源:錢江晚報|編輯:梁生文

  高考結束,又到了填志願的時候。選擇一個什麼樣的學校,或者什麼樣的專業,對一個剛剛要開始自己大學生涯的學子來説,意義不言而喻。然而,我們處於一個剛剛踏足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社會,中國的家長和高中生們在面對紛繁複雜的大學專業設置的時候,往往會被這些專業的名字弄得眼花繚亂,既不了解這些名稱所蘊含的意義,也不了解學科發展所需要的素質,往往因為盲目選擇專業,導致後期的人生發展遭遇各種尷尬。所以,填報志願至關重要。

  市場敏銳地把握到了這種需求。據央視報道,高考志願諮詢服務應運而生,“大數據幫你填報上好大學”之類的廣告比比皆是,部分“一對一”諮詢價格更是被炒到數萬元天價,這種數萬元的諮詢,只接受預定,“因為學生太多了,精力顧不過來。”足見其火爆程度。這種生意,只要是國家法律允許範圍內的經營活動,就應該有存在的理由,對其提出指責是毫無理由的事情。只要他們能誠實經營,確實能夠為考生和家長提供有用的諮詢信息,自然就有其存在的價值。

  問題在於,我們的孩子即使得到了這類諮詢機構的幫助,按照他們給出的建議填報了志願,是否就意味著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道路?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跟教育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只在於好成績,他的個人興趣愛好和理想,並不在考慮的範圍,或者僅僅佔極少一部分。所以,這種所謂的志願填報,其實並不是個人真實意願的表達,諮詢機構的建議,只不過是以被錄取為最高衡量標準。

  高考考生,絕大多數已經年滿18周歲,從法律意義講已經是具備完全行為能力人,但可悲的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對於自己未來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擁有一個怎樣的人生,還缺乏規劃,絕大多數人都是隨波逐流,家長或者諮詢機構要他填什麼志願就填什麼志願。這導致一個嚴重後果,就是上大學之後缺乏學習的動力。高中時候以高考為唯一目標,到了大學以後,實現了這個短期目標,卻發現自己沒有了人生目標,整天宅在宿舍玩遊戲,想辦法蹺課,到了考試的時候,照著老師劃的重點,突擊幾個晚上,成績及格就感到滿足。這已經成為現在大學生比較普遍的日常狀態。

  上大學的目的,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大學不會再花時間來培養你的興趣愛好和人生規劃,這一切本來應該是在成年之前的基礎教育階段就解決的。所謂的素質教育,正是要幫助學生養成認識自己,規劃自己的能力,培養健全人格。

  全國高考錄取率已經達到75%,學習的目的,已經不僅僅在於考上一所大學,而在於學會選擇和規劃自己的人生。恰恰在這個方面,我們的基礎教育存在很大的缺失。(李曉鵬)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