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美博奕,“台獨”漁利?

2016-06-13 14:03:58|來源:中國台灣網|編輯:梁生文

  前幾天,有兩個“會”,海峽兩岸都很關注。

  一個“會”是在新加坡召開的“香格里拉防務論壇”,又稱“香會”。香會從來都不是一個對中國友好的地方,近幾年,隨著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實施,南海問題成了逢會必談的焦點。香會也就成了中美防務部門唇槍舌戰的地方。

  另一個“會”,就是在北京進行的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會議。

  大陸民眾關注這兩個會,是因為這兩個會討論的是悠關大陸發展及安全的重大核心利益,而台灣某些人關注這兩個會,只是想從中美矛盾和競爭中找到“台獨”的生存空間。他們眼裏,中美越對抗,台灣對於美國就越重要,“台獨”的空間就越大。他們有的片面誇大中美矛盾,仿佛中美明天就要開戰,“台獨”的機會就在眼前。有的把台灣綁在美國的戰車上,寄希望台灣成為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一環,將台灣置於美國的保護傘下,就可以不斷向“台獨”方向邁進了。然而,事實是無情的,中美競合,經常會給台灣某些驚喜,但笑聲尚未落下,一盆冷水就會兜頭淋下。

  就説這兩個“會”吧。看“香會”,中美防務部門一個厲聲指責,一個反唇相嘰;一個出言恫嚇,一個誓言不懼。再聯繫雙方在南海的艦機對峙,仿佛中美南海大戰一觸即發。台灣的一些人看在眼裏,樂在心裏,手裏捏著幾張牌,隨時準備壓在美國一邊,幫著美國把大陸擊沉,然後就可以開心地“台獨”了。然而,在北京,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閉幕,在兩大領域分別達成100多項和60多項具體成果。這次對話,向世界展示了中美關係的真面目,大深遠的利益交融與疑難雜的矛盾衝突相互交織,看矛盾衝突的面,中美似乎不可調和,但看兩國的共同利益,看兩國對世界經濟乃至和平發展的責任,就知道中美作為世界負責任的大國,都不可能被民粹及不理性聲音操弄,對話比對抗重要,永遠是中美關係的理性選擇。

  台灣企圖利用中美矛盾進行漁利,歷史早就證明是不可能成功的。兩蔣時期,蔣介石寄希望中美衝突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而反攻大陸,至死也沒能看到。陳水扁曾寄希望美國的庇護,而不斷衝撞大陸的底線,被美國總統小布什定為“麻煩製造者”而遭打壓,最後發出:“台獨”之路走不通,就是走不通的哀嘆。

  台灣有一部分人堅持走“台獨”之路的人,有一種偏執或不願意承認,在美國的戰略中,台灣永遠只是一棵棋子而己。他們囿于意識形態,認為中美是天然的敵人,美國永遠會站在台灣一邊。其實,美國人對中美關係的認識遠比台灣的認識要深刻和務實得多。美國深知台灣對於大陸的意義,那是即使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核心利益,一旦台灣獨立的形情出現,即便美國把所有的航母編隊都開進台灣海峽,中國也會向“台獨”發起攻擊。對美國而言,只有中國想統、而又沒有理由武統的時候,台灣才是美國的一張牌。台灣只是美國延緩中國崛起的一個工具而己。美國也經常發出一些偏坦台灣的言論,也會售臺武器,也會強調所謂的“與台灣關係法”,這其實更多的是怕大陸打破臺海平衡,或者是與大陸討價還價而已。美國對“台獨”永遠是栓上繩子的,鬧騰厲害了就會往回收一收。想美國人為台灣獨立而戰,永遠是癡人説夢。

  所以,台灣那些夢想在“台獨”之路上狂奔的人,要充分認識中美關係的複雜性,認清中美既鬥爭又合作是常態,但中美都會管控分歧鬥而不破更是常識。中美之間在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的不同階段,不斷會有新的矛盾焦點出現,美國也會放鬆繩索讓“台獨”走到臺前,但是,中美新的更大的共同利益,新的更大的國際責任又會讓中美都冷靜下來,美國也會喝止“台獨”的吠聲。

  台灣借助中美愽奕,有時看著會有一點成功,但那永遠是短暫的,戰術性的。“台獨”之路永遠走不通,這就是“台獨”的天然命運。(且十)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