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農民教授”李保國身上的三種情結

2016-06-14 19:02:53|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杜軍帥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學習李保國同志心繫群眾、紮實苦幹、奮發作為、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自覺為人民服務、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無愧於時代的業績。

  巍巍太行,嗚咽聲聲;遼闊燕山,悲慼陣陣。被譽為“太行山上新愚公”、“農民教授”的李保國同志在今年4月走完了他最後一程。年僅58歲的他,還來不及再看一眼那漫山遍野的核桃林,看一眼和他一起把荒山禿嶺變成金山銀山的農民朋友,看一眼太行山上和他一起實驗的學生……就走了。毫無疑問,他是踐行“兩學一做”的模範,是黨員幹部的榜樣。他是責任擔當、忠誠事業、言傳身教的典範,這些也必將指引後人前行……

  責任擔當,讓生命散發光輝。在這個世界上,責任心是一種彌足珍貴的東西,擁有責任心,就擁有了敢於擔當的勇氣。李保國作為一名共産黨員,就擁有一顆崇高的責任心和一份敢於擔當的勇氣。“我是農民的兒子,我看到山區農民過苦日子,心裏難受。我見不得老百姓窮。”這是經常挂在“農民教授”嘴邊上的一句話,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他把太行山區生態治理和群眾脫貧奔小康作為畢生追求,每年深入基層200多天,讓140萬畝荒山披綠。生命和崇高的責任聯繫在一起,他始終牢記自己的誓言、責任和擔當,一心為民,不忘初心。

  忠誠事業,讓農技大放異彩。李保國曾説“太行山的父老鄉親都富起來了,我的事業才算成功”。縱觀他短暫一生,始終把自身的事業看得重如泰山。他大學畢業20年後,為了不斷接受新的知識,毅然放下教授的架子去讀博士。他堅持根據生産實際需要開展科學技術研究,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時間轉化為現實生産力,他把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協調發展作為事業的重要一環。他用“農技”這把鋒刃的利器,刺向了山區精準扶貧的“主戰場”。他用自己在農業領域的先進科學技術及實踐經驗,用實際行動回答了扶貧攻堅“誰來扶”“怎麼扶”等關鍵性問題,他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精準發力,精準攻堅,推廣實用技術36項,累計帶動貧困山區增收58.5億元、帶動10萬貧困群眾脫貧。

“農民教授”李保國身上的三種情結

李保國在為農民講解科技知識

  言傳身教,讓“火種”散播大地。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一名“農民教授”,他將實踐經驗融入課堂,讓學生掌握實踐技能,他將課堂開進山間地頭,毫無保留地傳授先進科學技術及實踐經驗。他將科研、農技的“火種”播撒到農民心中,他致力於讓更多學生成長為紮根山區服務三農的有用之才。斯人雖已逝,但“太行新愚公”的精神“火種”不會就此消失,對黨忠誠、質樸情懷、紮實苦幹的火種,必將“星星燎原”!

  “農民教授”雖然走了,但他卻將“太行新愚公”的精神刻在了太行山上、印在了老百姓心中,他責任擔當、忠誠事業、言傳身教的情結也必將成為精神坐標,不斷激勵和鞭策廣大黨員幹部,心繫百姓,服務百姓!(來源:宣講家網)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