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戰略對接青年創新互聯

2016-06-15 11:53:58|來源:中國青年網|編輯:韓基韜

  原標題:中德戰略對接青年創新互聯

  歷史無數次證明:在國際關係的友誼小船上,駭浪驚濤也好,雲譎波詭也罷,對競合關係的理性認知,才是橫渡重洋、直抵彼岸的關鍵。

  德國總理默克爾來了!這是她任內第9次訪華之旅。作為德國隊的“首席球迷”,放棄歐洲盃直奔中國而來,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甚至稱,“默克爾’帶著半個內閣及約20名經濟界代表’來到中國”——這次世界矚目的中德對話,“創新”是核心議題之一,而兩國推動德國工業4.0和中國製造2025對接,無疑是華彩之章。用習近平主席的話説,雙方要登高望遠,拓寬合作視野。

  眼下,中德經貿關係成為世界焦點,除了各自在地區及全球中的政經地位使然,兩國工業製造戰略也已成為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新産業革命的引領者——2013年4月,德國政府正式推出《德國工業4.0戰略》。“工業4.0”概念甫一提,就成為業界熱詞。據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研報顯示,工業4.0的影響力將極其巨大。僅在德國,未來10年它將貢獻德國GDP的1%,創造39萬個工作崗位,增加投資額達2500億歐元,相當於製造業總收入的1%-1.5%。2015年3月,中國政府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戰略。根據國務院《中國製造2025》,中國計劃到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2025年製造業整體素質大幅提升,到2035年我國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準。而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製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從機械化到電氣內燃機,從自動化和信息化到智慧製造……世界工業浪潮後浪推前浪。無論是工業4.0還是中國製造2025,都是應對新一輪全球化競爭的國家戰略:製造業作為立國之本和強國之基,而工業互聯網為基礎的智慧製造則成為“必修課”。儘管兩國身處不同發展階段,儘管各自的經濟國情情勢迥異,但,對工業製造的敏銳把握、對智慧信息的發展渴求,有著內源上的一致性。這,才是兩大戰略能夠對接的邏輯前提。

  當然,戰略層面的“近親關係”,並不是戰略對接的直接動因。最根本的,在於下面三個層面:一是中國製造需要工業4.0添力。“工業4.0”是德國從製造強國走向超級製造強國的戰略,亦是主導這場工業革命、制訂行業標準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不僅抽象的德國“工匠精神”值得學習,其發展理念與思路、硬體與平臺,都是可供“引進來”的成熟階梯。二是德國工業4.0離不開中國助力。德國國內市場有限,夢想落地需要翅膀。用李克強總理的話説,“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我們堅持深化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同時改造和提升傳統動能,這為中德合作提供了新的廣闊空間。”正如《紐約時報》的調查,中國工業擁有世界最完整的供應鏈條,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形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小到螺絲釘,大至航天科技,隨時就地取材,即刻整裝待發。另外,中德經貿往來、經濟合作日益常態化。在13日舉辦的第八屆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上,中德簽下了96個重大合作項目,協議金額150億美元,創下歷屆論壇規模之最。

  中國有中國的短板,德國有德國的掣肘。取長補短、合作共贏,這是雙方在工業製造戰略上的理性共識與必由之路。可以肯定的是,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的對接,必將碰撞出神奇的火花,不僅裨益長遠,更能為兩國青年提供更寬廣的創新創業平臺。大數據、智慧技術和移動互聯網在中國蓬勃發展,已經激活了千萬中國青年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的聯姻,必將再度點燃中國青年投身實體、推進中國工業“彎道超車”的信念。

  時代大勢浩浩湯湯。有人略顯誇張地説,“錯過了工業4.0,就將錯過這個時代!”不過,在藍圖舒展的中國製造2025面前,同樣面臨思考與抉擇——要麼坐在改革的風口,要麼為變革的浪潮淹過。對於青年來説,在中德戰略對接中尋找創新創業的機遇,直面挑戰、勇往直前,這才是追夢築夢的康莊之道。(鄧海建)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