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網絡媒體走轉改】貴州山區小窮縣“扶貧書記”帶領苗鄉群眾“闖”出一條致富路

2016-06-16 20:04:18|來源:千龍新聞網|編輯:杜軍帥

  千龍網記者通過一週的時間,深入到貴州六盤水、遵義、安順、畢節、銅仁、黔東南等貴州脫貧攻堅的典型地區,進行實地採訪和體驗,與群眾打成一片,傾聽群眾的心裏話,用心發現基層群眾身上向上向善、艱苦奮鬥的精神。千龍網記者將以講述一系列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感人故事,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開拓奮進的新實踐、新成就,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新理念、新思想對實踐的巨大指引作用。

  丹寨縣地處貴州省東南部,面積940 平方公里,地形複雜,山高坡陡,交通不便,耕地切割零碎,號稱“九山半水半分田”。丹寨縣總人口只有17.2萬,居住著苗、侗、水、布衣、彝等少數民族,苗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8.78%,是名副其實的“苗鄉”,也是國家級貧困縣和國家生態建設重點縣。

  這個貴州山區小縣的縣委書記侯美傳被人們稱為“扶貧書記”。而這個“扶貧書記”卻是侯美傳拼命幹出來的。2015年6月,一場60年一遇的大暴雨引發山區洪災,橋梁垮塌、村莊毀壞、學校師生被洪水圍困,侯美傳獨自搭乘過路人的摩托車,不顧生命危險連夜趕進山區,現場調查災情、指揮搶險救災……

  這幾年,丹寨縣老百姓哪有困難,哪就會出現侯美傳,而侯美傳也用“丹寨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來激勵自己和廣大幹部、群眾,一起敢闖敢幹,攻堅克難、奮力前行,帶領17萬苗鄉人民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闖”出一條脫貧奔小康的新路。

  [網絡媒體走轉改]貴州山區小窮縣“扶貧書記”帶領苗鄉群眾“闖”出一條致富路

  2013年年底,丹寨縣委書記侯美傳在排佐村烏猛寨與村民座談。(丹寨縣委宣傳部供圖)

  “扶貧書記”搭乘摩托車冒雨趕到山區抗洪救災

  千龍網記者第一次見到侯美傳是在貴州丹寨縣龍泉鎮卡拉村的一張飯桌上。2016年1月15日晚上10時許,記者們在卡拉村裏簡單吃完晚飯準備返程,一位個子不高、戴著眼鏡的男子風塵僕僕地趕到現場,他二話不説將桌上的殘羹冷炙一掃而光……這時,有人介紹説,他就是貴州丹寨縣的“扶貧書記”侯美傳。

  就著剩飯剩菜填飽肚子後,侯美傳一臉歉意地跟大家説:“非常抱歉,今天一整天,我都在參加上級對我進行的年終工作考核,考核一結束,我就趕過來了……”侯美傳就是這樣一個人——風厲雷行而不計個人得失。

  2015年6月7日晚,丹寨縣普降特大暴雨,個別鄉鎮降雨量達240.2毫米,這是60年來全縣最大降雨量。6月8日淩晨1點,接到災情電話的侯美傳一面迅速部署全縣抗洪救災,一面自己立即出發前往災情最重的南皋鄉和興仁鎮,去現場指揮群眾避災救災。

  6月8日上午8時,侯美傳坐著一位老師開的摩托車繞了很多山路來到南皋二小附近,準備查看學校受災情況,卻意外發現通往南皋二小的橋梁已被洪水沖毀,400多名師生被困,學校不通電話、手機也沒有信號,南皋二小成為一座“孤島”……

  侯美傳立即召開現場會議,要求全體教師必須保證學生生命安全,克服困難正常生火做飯,保障學生中午就餐;同時,學校儘快通知家長在當天下午水退一點後來學校接學生回家。此外,他要求丹寨縣應急辦和教科局立即組織力量開展清除淤泥、雜物,儘快通電恢復上課。由於侯美傳現場組織有力,南皋二小的學生都很安全,學校的重建有序進行。

  當天下午2點,當侯美傳又到岩英村、王家村救災時,原本寬大的通村水泥路已經被洪水衝垮了,有些道路只剩下約幾十公分寬的“田埂路”。“前面的災情如何?老百姓安全嗎?……”侯美傳心急如焚,無奈汽車不能通行。就在這時,一位老鄉騎著摩托車經過,侯美傳立即攔住他説:“小夥子,我能坐你的車過去嗎?” 

  侯美傳搭乘一輛摩托車上路了。他們走了一會,前面的路越來越窄,並且不斷有被風刮斷的大樹技掉落地上。當小夥子問清楚侯美傳的來意和身份後,他害怕山路崎嶇泥濘萬一有個閃失,就猶豫地停下車來,不敢再走了。而侯美傳卻鼓勵他説:“不要怕,前面還有災民在等著我們,再危險也要過去。”在侯美傳的鼓勵下,小夥子騎摩托又載著他艱難地行進,有的地方實在過不去,他們兩個人就一起抬著摩托車步行前進。

  “沒想到在這麼短的時間裏,侯書記能出現在救災現場!”一位駐村幹部回憶説,侯美傳書記一來就挨家挨戶查看受災損失,詢問有沒有人員受傷。當天下午,丹寨縣的救災棉被、大米、鍋碗、油鹽等救災物資,就陸續送到受災的村寨和村民手中。

  “第一時間趕過去,一個是能給受災百姓信心和溫暖,還有一個是能更準確地了解掌握受災情況,能更加有效、快速地部署救災工作”。侯美傳告訴千龍網記者,只有真心跟老百姓坐在一條板凳上想問題,在一間屋子里拉家長裏短,才能真正感受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做出來的決策才會接地氣。“遠離群眾,就是失職!”

  [網絡媒體走轉改]貴州山區小窮縣“扶貧書記”帶領苗鄉群眾“闖”出一條致富路

  2014年11月,萬達集團王健林董事長在侯美傳陪同下考察丹寨縣,聽取工作人員介紹丹寨縣茶葉鐵皮石斛發展情況。(丹寨縣委宣傳部供圖)

  丹寨縣老百姓哪有困難哪就有侯美傳

  侯美傳在丹寨主政幾年來,跑遍了全縣所有的村寨。一位退休的老同志説:“他是丹寨縣歷史上任期內唯一一個走遍全縣161個村居、400多個自然寨的人。”當地農民之所以也親切地叫他“夥計”,是因為丹寨縣老百姓哪有困難、哪就有侯美傳。

  2013年8月,侯美傳輕車簡從來到興仁鎮排佐村,他發現這個村的單身漢特別多。經過詳細了解,侯美傳才知道,原來排佐村自然條件差,生活貧困,是丹寨縣的一類貧困村。村裏的姑娘紛紛外嫁,外村的姑娘又不願進來,於是,排佐村成了遠近有名的“光棍村”。

  為改變這一現狀,侯美傳動員各方面的力量,捆綁各類資金,迅速啟動排佐村小康水、小康路、小康電、小康房、小康環境、小康通訊、小康産業、小康貸款、小康組織、小康樂等“十大小康工程”的建設,通過這些基礎設施、産業發展和基層組織建設,迅速改變了排佐村的貧困現狀。為此,侯美傳先後15次親自到排佐村動員群眾和現場督戰。

  如今,排佐村新建的環寨大道寬4.5米,總長3500米,環寨大道兩旁是別有民族風情的農家吊腳樓。排佐村的路燈亮了,寨門立起來了,自來水通了,農房變靚,寨寨通車,戶戶建起花池,栽上了芙蓉花。該村茶葉、黑毛豬養殖、林下養雞、養羊等産業也蓬勃發展,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00多元。

  “如今的排佐村舊貌換新顏,一些光棍戶已經娶上了新娘,成了家。”侯美傳告訴千龍網記者,排佐村也躋身黔東南州新農村建設的樣板村。而當地老人感慨地説,“他就像我們的夥計,有了他,排佐村迎來了第二次解放”。

  2014年5月12日,丹寨縣東湖路生態移民安置點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是來自全縣最邊遠、最貧困的排調鎮高峰村,這一次集中搬遷了的117戶農戶移民。當天,3輛組團購房中巴車停靠到站,大家興高采烈地步入搖號分房會場,熱烈討論“你家享受多少補貼、自籌多少、分到新房後怎樣裝修…”,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丹寨山高谷深,很多村莊都散落在大山間,百姓要想真正擺脫貧困,只有搬離深山,移民進城。”侯美傳回憶説,由於一些村民擔心搬出大山後,在失去土地、又缺少生存技能的情況下,村民們立足城裏而無法生存。

  為了讓這批生活在海拔1701米高、不適宜居住的高峰村群眾搬遷進城,2014年,侯美傳一個月內連續4次爬上了牛角山,到全縣最邊遠、最高寒、最貧困的高峰村召開群眾大會,列出縣裏出臺的一項又一項的移民保障政策,苦口婆心勸導群眾移民進城,老百姓這才肯搬出了大山。

  目前,高峰村已有260戶、佔全村一半多的農戶移民搬遷進城,丹寨全縣已有6170余人移民進城。這些移民戶有的在開發區務工,有的在縣城辦起了家政服務公司、建築工程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丹寨縣實現了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的目標,一舉成為貴州全省扶貧生態移民的先進典型。

  “丹寨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激勵幹部敢闖

  丹寨縣地處貴州山區,山高坡陡,交通不便,耕地切割零碎,號稱“九山半水半分田”,水和路是老百姓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幾年前,在丹寨縣委會議上,侯美傳鏗鏘表態:“我們再苦幾年,也要千方百計把制約丹寨發展的水和路問題解決好,給老百姓一個交代。”

  侯美傳向千龍網記者介紹説,為徹底解決困擾全縣發展幾十年的用水問題,丹寨縣咬緊牙關,啟動了投資近6億元、庫容2230萬立方米的吊洞水庫建設;在貴州省水利廳的幫助下,丹寨縣還通過一大批水利項目的實施,基本解決全縣農村工程性缺水問題。

  “為破解交通瓶頸,我帶領全縣幹部職工加大丹寨高速公路的爭取、徵拆和協調服務。”侯美傳説,2014年底,丹寨縣終於開通了凱里到丹寨縣城的高速公路,結束了丹寨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同時,全縣強化通村公路建設,2015年年底全面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目標,小康路的夢想在西部的貧困小縣提前實現。

  4年來,丹寨縣全縣建成農村水泥路和柏油路530公里。破解了水和路兩大瓶頸,丹寨發展起來就更順暢了,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1年的3706元增加到2014年的5867元,實現了年均16.53%的高速增長,連續3年增速排名貴州全省前2位。多年來,侯美傳始終把抓黨建作為推進工作的“牛鼻子”,黨建工作連續兩年考核排名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第一,督查督辦工作連續3年考核排名貴州全省第一。

  “沒有解決最貧困群眾的脫貧問題,全縣的小康夢就無法實現。”侯美傳向千龍網記者解釋説,他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通過幹群結對的幫扶方式,推行“4321”的“縣領導包鄉鎮、部門包村、幹部包戶”結對幫扶模式,發動97個縣直單位2439名幹部與2813戶貧困群眾“結窮親”。這一做法,丹寨縣幹部們把困難群眾拉上了向小康奮進的“馬背”,涌現了楊林、梁進冬、馬定毅、龍文等4位全國“最美基層幹部”,還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肯定。

  苦幹加巧幹,也讓侯美傳扶貧感受頗深。2014年9月,侯美傳獲悉國務院扶貧辦和萬達集團要到貴州考察後,便又動起心思。當年11月13日,他帶著一幫人乘火車進京並連夜在火車上研究如何在第一時間“攻陷”萬達……

  終於,侯美傳一行進京後,以清澈見底的誠意和17萬人民熱切脫貧的願望,深深打動即將動身來貴州的考察組和萬達高層,丹寨成為萬達集團在貴州對口幫扶的唯一縣份。目前,“萬達職業技術學院”獲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復籌建,萬達集團投資建設的萬噸硒鋅米精加工廠、萬噸茶青加工廠預計2016年7月啟動建設。這一“企業包縣、整體脫貧”的扶貧新模式也開了全國先河。

  “要盤活全縣資源,還必須要有一大批優強企業入駐。”侯美傳介紹説,丹寨全縣先後引進了興富祥裝備製造、及上下游配套企業26家落戶金鍾經濟開發區,初步建成為貴州省新興的裝備製造基地,而金鍾經濟開發區也一舉成為2014年貴州省十大樣板示範産業園區。同時,丹寨縣引進了茅臺生態農業、香港培力集團等24家知名涉農龍頭企業入駐農業園區,吸引企業投資10多億元,建成了一批生産、加工基地。由此,丹寨農業園區也一舉成為2014年貴州省十大樣板示範農業園區。

  在丹寨高速匝道口,千龍網記者也發現,路旁豎立著一塊“丹寨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的大型廣告牌,格外引人注目。對此,侯美傳介紹説,2014年11月,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專程赴丹寨調研時,對這幅不一樣的標語很感興趣。陳敏爾好奇地問身邊的侯美傳:“你們為什麼用這句話?”

  侯美傳回答説:“丹寨是小縣、窮縣,發展的路上必然會遇到許多困難。這個時候,迫切需要一種信念,迫切需要一種精神,迫切需要一種自信,來提振全縣幹部、客商和群眾的精氣神,在縣委的帶領下,攻堅克難、奮力前行!”而這塊廣告牌現在成了丹寨的一道風景,也成了激勵丹寨幹部幹事創業的標杆。

  如今,丹寨縣先後獲得“全國縣域經濟科學發展特色縣”和“全國最具民族風情縣”等多項榮譽。一組組數據和一項項殊榮,見證了侯美傳作為“扶貧書記”帶領17萬苗族同胞共同奮鬥的艱辛歷程。對此,侯美傳鄭重地表示:“作為縣委書記,我肩負帶領苗鄉17萬百姓實現小康的重任,我將倍加珍惜,用踏踏實實的工作、實實在在的成效為苗鄉人民的脫貧奔小康闖出一條新路。”(千龍網記者于振華)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