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自貿協定為中國與南亞貿易合作提供範本
伊克巴爾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胡萍萍):在第四屆中國-南亞博覽會開幕式上,中國副總理汪洋強調,中方要與南亞國家深化海關、質檢、電子商務、跨境運輸等領域合作,加快自貿區建設,增加自南亞國家的進口。巴基斯坦是目前唯一同中國達成自貿協定的南亞國家。中巴自貿協定成為中國與南亞其他國家貿易合作的範本。
中巴自貿協定第一階段于2006年簽訂,其中關稅減讓進程在2007年全面啟動。在自貿協定達成之後的近十年的時間裏,中巴兩國之間的貿易迅速發展。巴基斯坦商務部長胡拉姆介紹説:“中巴兩國的自貿協定在2006年簽訂。根據中方的統計,目前兩國之間的貿易額約是之前的十倍。中巴兩國都從自貿協定中獲益。”
在中巴自貿協定的第一階段,兩國之間的貿易合作涵蓋了大部分的大宗商品。更為重要的是關稅減免政策十分優惠。巴基斯坦駐華使館商務參贊伊克巴爾女士説:“中巴自貿協定的第一階段大約涵蓋了7500多種類的商品,其中35%左右的商品享受0到5%的關稅徵收標準,現在很多種類的商品已經在中巴自貿協定裏了。”
在自貿協定下,通過貿易往來,兩國之間實現了資源優勢互補。在中巴兩國的貿易交往中,巴基斯坦在棉紡織等一些領域有著獨到的優勢。伊克巴爾女士説,“綜觀中國對某些特定産品的進口情況,巴基斯坦的份額可以佔到50%甚至80%。雖然中國從巴基斯坦進口商品的種類還較少,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商品上,巴基斯坦成為中國主要的進口國。”
王旭
然而,在兩國貿易欣欣向榮發展的背後,我們也看到其中存在的問題。相對中國經濟,巴基斯坦無論是發展水準還是體量都相差甚遠。因此,在自由貿易協定之下,雖然兩國之間貿易總額增長迅速,但是中巴兩國之間的貿易不平衡也逐漸加大。北京大學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旭表示,不能忽視自貿協定帶來的負面影響。中巴貿易順差達到140億,也就是説我們對巴出口實際上是160億,進口只有20億,這就造成了貿易不平衡,“(自貿協定)帶來的負面影響,一是貿易不平衡在迅速拉大,二是對於巴基斯坦的一些傳統産業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和影響,比如説我們的大量紡織品、製革業和製鞋業(出口),這對巴基斯坦的傳統産業衝擊是很大的。”
也正是這個原因,原定在2013年落實的中巴自貿協定第二階段目前仍在談判之中。中巴兩國正在積極努力,尋求兩國貿易合作的最優方式。伊克巴爾女士強調,我們必須看到中巴自貿協定的意義重大,它確實帶來了兩國貿易突飛猛進的發展,然而我們也必須承認的是,需要給巴基斯坦經濟一點成長的時間,“巴基斯坦的觀點是這樣的,中國的經濟發展程度和體量都遠超巴基斯坦。如果現在執行嚴格平等互惠的原則,把給中國的條件也給巴基斯坦,根據巴基斯坦的經濟情況,是承受不了的。巴基斯坦希望在第二階段的互惠原則更多地傾向巴基斯坦,給巴基斯坦一點成長的時間。”
如何應對中巴自貿協定帶來的挑戰,伊克巴爾女士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她認為,巴基斯坦一方面要豐富出口商品的多樣性,與此同時,要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只有這樣,中巴兩國之間的貿易才會逐漸趨於均衡,“為此,首先巴基斯坦將努力提高自己産品的附加值,不只局限在農産品、棉紡織産品等低附加值産品,由此增加巴基斯坦向中國出口的總額。其次,吸引中國企業到巴基斯坦投資,將更多的製造業資源帶到巴基斯坦去。在建設中巴經濟走廊的大背景下,巴基斯坦有20多個經濟區正在論證。我們希望在兩國的合作之下,在巴基斯坦建設起越來越多的製造業,從而推進巴基斯坦在兩國貿易中份額的增長。”
中方學者王旭則認為要將中巴自貿區面臨的挑戰轉化成機遇,需要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之下,結合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推進中巴産業合作,實現真正的互聯互通,從而讓自貿協定在更大的範圍內發揮作用,“根據我們的分析或者説是研究,中國對外貿易不平衡的核心,尤其是在南亞地區,一個最大的問題是産業結構的不合理,也可以説是貿易結構的不平衡。我們能夠進口和能夠出口的商品類是高附加值的,(與南亞不對接),所以要改變這個現狀,根本上不只是依靠自貿協議。那麼核心的解決方式通過産業合作,帶來國際産業的轉移和對接,將我們的製造業轉移到印巴這些地區,在當地生産有競爭力的産品,再反過來由中國製造變巴基斯坦製造,再返回來(出口給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