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創“鋼鐵奇跡”張家港永聯村打造新型鄉村旅遊
在這裡,20元就可以吃到長江三鮮之一的河豚;在這裡,有小朋友們喜歡的江南農耕園和水世界!今天,“暢遊江蘇·美麗鄉村”第四屆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江蘇行的記者們就來到了這個都不敢相信是農村的張家港永聯村。
30年前,永聯是蘇州地區版圖上找不到的一個貧困小村,人口不過八百,人均年分配只有68元。誰想到,三十年後,永聯竟變為聞名全國的富裕村。而這一切的改變始於1978年。伴隨著那一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吳棟材成為永聯村黨委書記,經過30多年的發展,創辦于1984年的永鋼集團已成為華東地區現代化程度高、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鋼鐵聯合企業。如果説永鋼是一個奇跡,那麼目前用永聯村正在興起的永聯鄉村旅遊正在創造下一個奇跡。
打造江南農耕文化園讓傳統手藝發揮熱量
佔地500畝的江南農耕文化園是永聯鄉村旅遊的一部分,這裡有人們平常難得一見的賽狗、小香豬跳水等活動,還有騎馬射箭、動物表演、垂釣等活動。體驗完各項遊樂設施之後,沿著作坊街走一走則可以感受到似曾相識卻又很難見到了一些傳統工藝:磨豆腐、壓榨菜籽油、製作米糕、釀酒、打鐵等一些傳統工藝很受人們的歡迎,遊客們也可以參與其中,收穫自己的勞動成果。
“這些作坊的工作人員都是我們村裏一些年紀比較大有傳統工業手藝的村民們。傳統手工藝品的展示售賣,一方面解決了大家的就業問題,同時也為旅遊增添了江南特色。”永鋼集團副總經理陳志祥介紹,“我們的旅遊本就是從一無所有到無中生有,發展鄉村旅遊必須要緊緊圍繞著農村和農民。我們的鄉村遊必須有創意,但是絕不能脫離農村和農民的本質。”
中國江西網的記者霍志新走過很多地方的鄉村遊,來到永聯村,他有不小的感慨:“説實話,我是第一次看到這樣可以稱之為‘仙境’的農村。永聯不僅在經濟上非常突出,文化教育方面也體現的非常到位。我之前也在網上查過資料,這裡的小學、初中和高中成為一體,的確是有很多值得學習和效倣的地方。”
大眾網的記者靳莉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對於旅遊這一塊來説,永聯的基礎設施做得很好,農耕文化園很有水準也很有味道,但是依然缺乏一些有特質的東西。我在其他地方也見到有相似的鄉村遊,那裏的本土性特點更強。在以後的發展中,永聯更應該抓住自己的本土特點,讓自己具有不可替代性。”
以新穎的推廣模式邀請大家來品嘗江鮮美食
從2010年開始,在每年4月的江鮮美食節上,永聯都會推出“20元吃河豚”的口號。幾年累積下,前來品嘗河豚的人來總共有40萬,不少人從北京人慕名前來品。
想到這一新奇創意的真實永聯鄉村旅遊業的年輕工作者。進入“互聯網+”時代,永聯的鄉村旅遊業已經開始了OTA(Online Travel Agent)和團購網站的合作。江南農耕文化園原本所需要的紙質票也已經變成了一站式刷卡,掃一掃手機或者身份證,可以更加方便地入園參觀。
對於年輕的旅遊從業者來説,困擾他們的正是如何讓更多的遊客留下來,而是進行2日以上的鄉村旅遊。“現在我們正在考慮和蘇州更多的旅遊資源打通,讓人們能夠在永聯留下來,挖掘深度旅遊。”江南農耕文化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蔣威説道。
在交流中,記者霍志新提出了一個“犀利”的問題:“目前鋼鐵産業正在逐漸走下坡路,以後還會有哪些發展呢?” “這就是江蘇集體經濟的好處。我們除了鋼鐵,還有還有旅遊、物流、房産農業等眾多企業,這些産業是一個相互支撐的過程。”陳志祥説道。
據悉,目前,永聯景區這一塊的收入達到3500萬元,整體的旅遊業加在一起年收入將達到8000萬以上。在下一步發展中,永聯的溫泉項目即將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