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中國—中東歐合作注入新動力

2016-06-17 08:27:14|來源:人民日報|編輯:王瑞芳

  (一)

  2016年,中國—中東歐外交熱潮涌動。距中國國家元首對捷克首次國事訪問不到3個月,習近平主席再度啟程前往中東歐地區,對塞爾維亞和波蘭進行國事訪問。

  “中方願同中東歐十六國一道,不斷探索合作方式,充實合作內涵,提升合作規模和水準,推動合作取得更多成果,使中歐關係取得更大發展。”習近平主席近3年前表達的誠摯願望,已經化為新時期中國外交的紮實成就。

  中國與中東歐,一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一個是歐洲新興市場國家集中的地區。當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16+1合作”)逐漸步入成熟和早期收穫期,雙方將如何匯聚更為蓬勃的動力,開闢更為廣闊的空間?“16+1合作”又將如何實現同“一帶一路”建設、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以及各國發展戰略的有效對接?

  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訪問即將拉開帷幕。鞏固傳統友誼、深化務實合作、共享發展成果,中國—中東歐關係正在開啟發展的新篇章。

  (二)

  悠悠歲月,見證了中國同中東歐國家相互交往中結下的深情厚誼。如同中東歐地區的諺語,“友誼如美酒,酒越陳越香,情越久越深”。

  遙遠的地理距離,擋不住文化使者的腳步。

  早在17世紀,就有羅馬尼亞人斯帕達魯遠行而至中國。他以親身經歷撰寫的《中國漫記》,把中國的古老文明介紹給中東歐。19世紀,捷克中國學研究專家德沃夏克譯介《論語》和《老子》,又將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帶入中東歐人民的視野。20世紀初,魯迅、茅盾等中國新文化運動先驅的目光投向了中東歐,將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羅馬尼亞詩人埃米內斯庫的詩歌、散文介紹給中國人民,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國讀者。

  對彼此文化的欣賞,讓中國和中東歐國家人民之間心心相印。保衛薩拉熱窩的瓦爾特成為中國人民珍貴的記憶,奪取網球“全滿貫”冠軍的德約科維奇擁有大量中國粉絲。波蘭人民把象徵“至尊”的肖邦獎頒予中國“鋼琴王子”,為真情演唱波蘭名曲《小杜鵑》的中國歌者鼓掌喝彩。就在不久前,波蘭羊之歌劇團的經典作品《櫻桃園的肖像》在中國浙江烏鎮戲劇節轟動世界……中國和中東歐人民相知相交,相敬相親。

  對世界和平的鍾愛,書寫了抗擊法西斯的共同歷史。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西方兩大戰場上,中國和中東歐人民不僅各自浴血奮戰,而且相互幫助支持。中國人民不顧自身安危,為來自包括波蘭等國在內的2萬餘名猶太人發放“生命簽證”,上海一度成為護佑歐洲國家猶太人的“諾亞方舟”。與此同時,一支來自歐洲多國的醫生隊伍,在中國人民最艱難的時刻長途輾轉來到東方,把寶貴的青春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中國人民提供了堅定支持——羅馬尼亞的柯列然醫生兩次染上惡性傳染病,卻仍在缺醫少藥的戰地堅守,他發明的療傷藥膏治愈了4萬多名傷員;保加利亞醫生甘揚道堅持衝在最前線,並將自己的兩個孩子取名“保中”和“保華”;波蘭的傅拉托醫生被讚為“華佗”,戰後還繼續投身對華友好工作。2015年9月,當塞爾維亞總統尼科利奇率領閱兵方隊來華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時,中塞兩國人民心潮起伏,共同感知那用生命織就的生生不息的友誼之脈。

  新中國成立後,中東歐國家率先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並給予寶貴支持。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還鮮見廣告,懸挂在上海外灘18號樓頂的“CP”(“中波”)大廣告牌留在許多國人的老照片裏。這個廣告代表的是1951年兩國政府合資創辦的“中波輪船股份公司”,那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為打破當時西方世界對中國的經濟封鎖發揮了重要作用。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儘管國際形勢和各自國內情況均發生巨大變化,但中國同中東歐國家保持真誠相待,彼此信任,相互支持,友好關係穩步發展。中國尊重中東歐國家根據本國國情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同中東歐國家關係發展穩中有升。建立全面友好合作夥伴關係、全面合作夥伴關係、戰略夥伴關係……中國同中東歐國家結伴而行,友誼愈加深厚,合作愈加密切。

  “讓我們齊心協力,奏響中捷關係時代強音,共同創造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以及中歐關係更加美好的明天。”這振奮人心的話語,出自習近平主席今年3月在捷克《權利報》發表的署名文章,讓人們看到中國—中東歐友好合作關係掀開了新篇章。

  (三)

  波蘭傑出的科學家居裏夫人曾説:“如果能追隨理想而生活,本著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誠實不欺的思想而行,一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雖然在社會制度、國情、文化等方面存在差異,但雙方憑藉發展友好關係的共同願望和堅定信念,潛心耕耘、深化合作,收穫了豐碩成果。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傳統友好,其相互關係是整個中歐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國領導人將以戰略眼光從長遠角度看待彼此關係,本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建立面向未來、共同發展的友好夥伴關係。”2012年4月,波蘭華沙,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領導人舉行會晤併發表新聞公報,中國宣佈了關於促進與中東歐國家友好合作的12項舉措。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關係由此步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迎來了充滿希望的春天。

  這是一種“16+1>17”的合作模式。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東歐國家面積約為歐盟的3/10,人口約為歐盟的1/4,日益被視為歐洲發展的潛在增長點。同為新興市場國家,雙方都面臨轉型創新、提升競爭力的緊迫任務。中國經歷30多年的改革開放,工業體系完備,基礎設施建設實力雄厚,資金充裕。中東歐國家經濟在重回復蘇和增長軌道的過程中,在金融、投資、能源、農業、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均出現新一輪發展機遇期。中國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積累了成熟的經驗和技術。“16+1合作”,契合各自發展需要,符合各方利益,對促進中東歐國家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對中國企業走出去、實現共贏,均有深遠意義。

  4年來,從《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綱要》《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貝爾格萊德綱要》《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蘇州綱要》等3份合作文件的發表,到《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的出臺,“16+1合作”路線圖愈加清晰,合作內容由小到大、由淺入深,在經貿、投資、基礎設施、金融、旅遊、教育、農業、人文和地方合作等諸多領域取得成果,惠及廣大成員國及其民眾。

  2015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貿易額達562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了28%,雙方貿易結構不斷優化,貿易領域不斷拓展。目前中國企業在中東歐國家投資超過50億美元,中東歐16國在中國投資超過12億美元。中國各省市已經與除愛沙尼亞外的15個中東歐國家的155個省、州、市建立了“友好城市”或“友好省州”關係,其中“友好省州”58對,“友好城市”97對。

  實踐證明,“16+1合作”潛力很大,前景看好。波黑歷史學家斯洛博丹·紹亞曾言,得益於中國的項目安排,這16個國家聯繫越來越緊密了。同時,在“16+1合作”框架下的多邊合作比雙邊合作更容易上規模、提水準,而且容易形成“比照”和“追趕”效應,有利於推動中國和16國整體關係的發展。

  “中國與中東歐16國之間仿佛架起了一座十七孔橋,‘16+1合作’平臺亦從初期的探索階段,進入承前啟後的新時期。”法國《歐洲時報》如此比喻。在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共同努力下,“16+1合作”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格局,已步入成熟期和早期收穫期。這種全新的合作模式開闢了中國同傳統友好國家關係發展的新途徑,創新了中國同歐洲關係的實踐,搭建了具有南北合作特點的南南合作新平臺。

  (四)

  古希臘詩人荷馬在《奧德賽》中讚美琥珀“閃爍著太陽一般的光澤”。中東歐古老的土地曾經沐浴在這樣的光澤之中。

  琥珀被譽為“波羅的海鑽石”,標誌著商貿繁榮的“琥珀之路”向西進入地中海沿岸,向東連接“絲綢之路”。這美好的連接,助力東西方商貿跨越山海,融通彼此遙望的歐洲文明和亞洲文明。斗轉星移,滄海桑田。“琥珀之路”和“絲綢之路”,在新時期迎來新的對接,放射出新的光芒。

  “一帶一路”建設,新時期塑造新格局。中東歐16國,全部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目前,中東歐國家中已有7個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政府間諒解備忘錄。實現“一帶一路”與“16+1合作”的有效對接,猶如為中國—中東歐合作列車裝載了“超級引擎”,不僅拓寬了沿線國家的企業投資之路、貿易之路,也拓寬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戰略對接、合作共贏之路。

  “中國參與並資助從布達佩斯到貝爾格萊德的高速鐵路建設,這一線路將延伸至希臘雅典。今後,火車從布達佩斯到貝爾格萊德的運行時間將由8小時減少到兩個半小時左右。” 美國《福布斯》網站刊文指出,每個中東歐國家都想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聯通中歐的樞紐,並競相與北京達成協定,希望加強本國在這一地區的地位。

  在塞爾維亞,中國企業已投資建設跨越多瑙河的貝爾格萊德澤蒙—博爾察大橋、貝爾格萊德—布達佩斯高速鐵路,翻修科斯托拉茨電站,建設塞爾維亞E763高速公路兩個標段。“通過與中國公司和致力於基礎設施建設的中國金融機構合作,塞爾維亞正在實施的‘再工業化戰略’做好了對接‘一帶一路’倡議的準備。” 談及“一帶一路”,塞爾維亞駐華大使米蘭·巴切維奇滿懷熱情與憧憬。

  在中國腹地成都的青白江口岸,滿載著歐碼皮鞋、烤瓷杯、電子零部件和發電設備的列車徐徐駛出,目的地是9800多公里外的波蘭第二大城市羅茲。這就是蓉歐快鐵,也是如今中國到歐洲最快的鐵路貨運固定班列。“‘一帶一路’建設具有歷史意義,是波蘭的重要機遇,波方願積極參與。”波蘭總統杜達在多個場合表達了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熱切期待。

  放眼中東歐大陸,塞爾維亞科斯托拉茨電站一期項目已經完工,二期項目已經簽署貸款協議;匈塞鐵路、馬其頓兩段高速公路、波黑斯坦納裏火電站等項目正在進行;依託亞得裏亞海、波羅的海及黑海港口的“三海港區合作”正在探討當中,有條件的港口將合作建立産業聚集區……産業現代化、節能環保、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在“16+1合作”與“一帶一路”建設以及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過程中,中國—中東歐合作的領域越來越廣,項目越來越多。

  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同中東歐國家開展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以及中歐不斷加強戰略對接,為‘16+1合作’匯聚了更為蓬勃的動力,開闢了更為廣闊的空間。”這是從宏觀和戰略層面作出的判斷和指引,也是“16+1合作”生機盎然的原因所在。

  (五)

  “‘16+1合作’是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益補充,完全可以為構建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作出應有貢獻。”

  2015年11月,習近平主席集體會見出席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的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時,為中國同中東歐國家合作指出方向。

  也正是在這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期間,“16+1合作”平臺迎來了特殊的客人——歐盟、奧地利、希臘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派代表作為觀察員與會,充分彰顯了中國—中東歐合作的透明性與開放性。

  在中國—中東歐合作建立之初,有人曾懷疑,歐盟,特別是中東歐地區以外的一些歐洲大國,對於中國同中東歐16國走近,是否會有所疑慮?伴隨中國同中東歐國家合作的不斷推進,答案不言自明:近年來,中國同中東歐國家提升合作關係時,頭腦中始終裝著“歐洲”這個大框架,將中國—中東歐合作視為中歐關係整體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承諾對歐盟成員國的有關合作在歐盟框架下進行,對於非歐盟國家的合作也有利於歐洲一體化進程。中國不僅堅持邀請歐盟代表列席各屆領導人會晤,每次發佈的正式文件均強調以《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為指導。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有助於彌補東西歐差距,推動歐洲一體化更平衡發展,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歐洲人的共識。2014年貝爾格萊德會晤舉行後,歐盟駐華大使公開表示,“(‘16+1’合作)與中歐關係不僅是相容的,還可以産生附加值”,“(歐盟)成員國不僅完全遵守了條件,而且與中國的合作一直保持透明”。在中歐數字協會主席甘巴爾代拉看來,中東歐與中國加強互聯互通,將促進該地區經濟發展,並有助提升歐盟整體經濟水準和歐盟各成員國之間的彼此聯通。

  (六)

  中國—中東歐合作的快速發展,是近年來中歐關係整體發展進入新階段的一個重要方面。在世界眼中,中共十八大以來,中歐關係的新定位、新戰略為這一切創造了可能。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聯合體,中歐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兩大力量’;作為世界上兩個重要經濟體,中歐是促進共同發展的‘兩大市場’;作為東西方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中歐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兩大文明’。”

  “我們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座橋梁,建設更具全球影響力的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

  習近平主席對於中歐關係發展作出的重要論述,在歐洲贏得廣泛共鳴,為中歐關係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在長期研究中歐關係的學者看來,“中國對中歐關係的新定位,不僅反映了新的歐洲觀,而且反映了中國對自身國際作用和角色的新認識,表達了中國希望為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的意願”。

  “一帶一路”建設同歐洲的發展戰略相對接,中國國際産能合作同歐洲“容克投資計劃”相對接,“16+1合作”同中歐整體合作相對接,這三大對接正在發揮重要的引領作用,正在激發中歐各層級、各領域合作活力。中歐共同投資基金加緊建設,中歐互聯互通平臺搭起,中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推進,中歐自貿區可行性研究啟動……一系列成果的取得,標誌著中歐務實合作邁上新臺階。

  從2014年春天的歐洲之行,到2015年金秋的英國行,再到今年3月對捷克的歷史性訪問,中國國家元首三次出訪歐洲,為中歐關係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仲夏時節,習近平主席對塞爾維亞、波蘭的國事訪問令人期待。

  放眼未來,中國—中東歐合作、中歐合作的美好願景令人期待。(國紀平)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