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不是英國的“獨角戲”
英國不愧是現代戲劇的發源地,英劇以其情節起伏和冷幽默而風靡一時,在中國受眾中也收穫了不少擁躉。隨著公投日期的臨近,英國國內民意變幻莫測,“脫歐”派的支持率一漲再漲,甚至超過“留歐”派已達5個百分點以上;政治冷幽默不時閃現,不亞於一部精彩的英劇。儘管當前歐洲的恐怖主義威脅、難民危機等麻煩不斷,也難以遮掩住英國脫歐戲碼的懸念迭出:六天之後,英國有可能不再是歐盟成員國。
讓脫歐戲碼懸念迭出的,表面上是民意變化反映出的留歐、脫歐兩大陣營之間的勢均力敵,背後則是英國各派政治勢力乃至政治經濟精英們的激烈角力。除了卡梅倫首相要通過脫歐公投來鞏固其在黨內領導地位的初衷外,保守黨內的重要政治人物、前倫敦市長約翰遜的臨陣倒戈更有覬覦黨內接班人位置的考慮。保守黨內部的進一步分裂,不僅使得英國政界無法達成共識,還帶動了經濟界和其他社會階層的分化,將原本看似清晰的陣營界限弄得混沌不清,公投結果的不確定性由此大增。
外部支持也沒有提供卡梅倫政府所期待的巨大助力。儘管英國在與歐盟達成的“改革”協議中看似獲益不少,其涉及移民、減少歐盟干預、保持英鎊地位以及非政治一體化方向等四大訴求基本上得到了後者的積極回應,但歐盟在應對難民危機上的繼續乏力,卻成為脫歐派用來鼓舞士氣的鮮活例證。美國盟友為卡梅倫首相的站臺也沒有如預想中那樣鞏固留歐派的地盤,反而激發起脫歐派面對壓力的“不屈鬥志”。
留歐與脫歐兩派所爭奪的,是對“英國利益”的定義權。留歐派的邏輯是利用人們的避險求穩意識:如果公投的答案是英國繼續留在歐盟,就可以避免不確定性以及由此産生的巨大風險,因此基於現狀的經濟損益分析是其殺手锏;而脫歐派的邏輯則是對現狀不滿→要求改變現狀→求得更大機遇,因此事關每個英國民眾的移民問題是其主攻方向。
脫歐與否終究是英國民眾自己的選擇,但其過程和結果關乎英國和歐盟的未來走向,也關乎地區和世界經濟乃至地緣格局的變化,因此自然不會是英國的“獨角戲”。
每次民調結果出爐都會引發金融市場的劇烈震蕩、美歐領導人紛紛“嚴重關切”就表明瞭這種巨大的相關性。無論英國最終做何選擇,和它演對手戲的歐盟都是最大的利益攸關方。除去現時可見的經濟風險外,英國脫歐還將使歐盟面臨政治風險,歐洲一體化的信念將受衝擊,其方向也將愈發不明朗。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已經表示,如果6月23日的英國公投結果是退出歐盟,那可能是歐盟和整個西方政治文明解體的開始。
自認為西方陣營領導者並與英國具有“特殊關係”的美國也是重要角色,因此不時從幕後走上前臺。美聯儲主席耶倫6月15日表示,英國即將就是否留在歐盟進行全民公投,此舉帶來的不確定性已經嚴重衝擊了全球市場,一旦英國人投票決定離開歐盟,將可能會對美國經濟前景産生更大的負面影響。
儘管不像歐美那樣入戲很深,但中歐互為重要夥伴,中英關係的“黃金時代”也正鋪陳開來,因此中國絕不僅僅是英國“脫歐戲碼”的觀眾,而是自有利益關切所在。英國被視為歐盟內主張貿易、投資自由化最為積極的國家,一旦英國脫歐,中國在獲得更為自由開放的英國市場的同時,可能要失去英國作為通向歐洲門戶所能夠發揮的作用,可能會面對一個更為保護主義的歐盟,中歐貿易摩擦以及相關的市場經濟地位、投資協定談判等問題的解決可能會變得更為棘手。相應地,英國在中國對歐政策中、在中國企業和資本的海外佈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將被重新加以考慮。中國也同樣關注英國在歐盟中地位的任何重大改變産生的不確定性及其系統性的經濟和政治風險。為此中國也需要像其他攸關方一樣,制定出合理的應對方案。
6月23日,我們在等待一個理性的、符合英國、歐盟以及中國等重要攸關方切身利益的答案。(崔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