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陰影中的比利時莫倫貝克區居民:“談恐色變”
新華社布魯塞爾6月19日電 通訊:活在陰影中的比利時莫倫貝克區居民
新華社記者孫奕 吳昌榮
淩晨1時半,侯賽因的大哥摸黑起床了。侯賽因知道,大哥必須去10公里外的東北郊市場進貨,這是他們兄弟5人合夥經營的雜貨店最要緊的事。
侯賽因兄弟的雜貨店位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莫倫貝克區,離市中心不過2公里的距離。近來,雜貨店的生意愈發冷清讓他很煩心。
比利時警方17日夜間同時在全國多地開展反恐行動,抓捕了十多名涉恐嫌疑人,其中莫倫貝克就是警方重點搜查區域之一。自今年3月以來,巴黎恐襲案的主要嫌疑人薩拉赫及多名涉及布魯塞爾恐怖襲擊的嫌疑人相繼在莫倫貝克被抓,當地人“談恐色變”,有媒體甚至稱莫倫貝克是恐怖主義的“老巢”。
“薩拉赫從小跟我們一塊兒長大,他父母經常在我店裏買東西。生活裏,薩拉赫跟我們沒什麼兩樣,遠遠看到還會打招呼。沒想到他會變成恐怖分子。”侯賽因一邊説,一邊挑揀貨架上的土豆。
抱怨不公正
莫倫貝克區,位於布魯塞爾市中心以西,距離布魯塞爾中國人所熟知的“牛市”農貿市場不遠。這裡80%的居住者都是摩洛哥人。該區常住人口10余萬,居民失業率超過30%。
侯賽因的好朋友哈米德説,“我父母1961年就從摩洛哥來比利時打工,我在比利時出生長大。可那又怎麼樣呢?我去找工作,僱主本來在電話裏答應得好好的,但面試時看到我的樣子,就總會找理由拒絕。”
哈米德學過電工,但現在的工作是替人搬運貨物。
“我的孩子也出生在莫倫貝克,可當我去社區給孩子做出生登記時,工作人員會在孩子名字和出生日期後注上摩洛哥裔。我們明明出生在比利時、有合法身份證,可這樣標注總讓我們覺得自己不是比利時人,”哈米德説。
“儘管莫倫貝克阿拉伯移民居多,儘管這裡逮捕了恐怖嫌疑人,可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是恐怖分子啊!”侯賽因説。
訴説融入難
“政府覺得我們能和當地人一樣抽煙、泡吧、喝啤酒,就算是融入社會了。但事實並非如此,”哈米德説。
15年前,拉希德懷揣著他的“歐洲夢”來到比利時,住進了莫倫貝克區並一直生活在這裡。然而15年過去,他還是一個“髮廊打工仔”。
莫倫貝克和布魯塞爾中心區只隔著一條幾米寬的運河,可人們一來到這裡,就可以感受到它的不同——撲面而來的雜亂、凋敝感,陳舊的街道和建築,衛生環境也較差。這裡少見白種人,商店招牌上都印有阿拉伯語。
比利時議員德斯特説,2000年之後,比利時政府奉行對移民、難民開放的政策,現在30%的布魯塞爾居民是穆斯林,20年後可能會躍升至50%。政府缺乏有效的融合手段,大量移民聚居區和本地人區域就像兩個社會。
誰造平民苦
去年11月,巴黎發生多起恐怖襲擊,造成至少130人死亡。此後,比利時警方在莫倫貝克區多次展開大規模反恐搜查行動,逮捕多名恐怖嫌疑人。
今年3月,逃逸近4個月的巴黎襲擊的主要嫌疑人薩拉赫·阿卜杜勒-薩拉姆及其2名同夥又在莫倫貝克區落網。3月22日,布魯塞爾接連發生恐怖爆炸,警方再次在莫倫貝克區等社區抓捕多名嫌疑人。
今年30歲的蘇哈伊卜,在莫倫貝克區政府廣場附近開著一家服裝店。“現在來莫倫貝克的人越來越少,商店都沒什麼客人。”
大多數居民認為,莫倫貝克如今瀰漫著恐怖主義的氣氛,原因就是美國和歐洲在敘利亞發動戰爭引起的不太平。
“敘利亞戰爭爆發後,這裡的情況越來越糟糕,恐怖分子才會住進來,”拉希德説。
“西方社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干涉中東北非局勢,造成當地局勢動蕩。他們現在還借著打擊恐怖主義的名號,繼續引發動蕩,可最終受苦的還是我們平民,”哈米德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