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新實踐·河南篇】精準扶貧 河南攻堅:轉移就業轉出新天地
魯山縣靜小琴靠“農家樂”走上致富路。⑨2本報記者王天定攝
宜陽縣培訓中心的學員們學習特色小吃製作。
民權縣李建華留轉土地100畝,種植綠色無公害品種西瓜。⑨2馬玉攝
汝陽縣500余名農家女在家門口一服裝企業就業。⑨2康紅軍攝
□本報記者李運海
轉移就業脫貧,就是要在“轉”上做文章,幫助貧困勞動力能掌握一技之長,找到就業門路。我省出臺的《河南省轉移就業脫貧實施方案》,就是政府主動、積極、精準地“一對一”幫助貧困家庭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重要舉措。《方案》的重點是實現“兩個一”的目標,並在政策上對貧困家庭勞動力的培訓和就業傾斜,將以往主要用於安置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的公益性崗位拓展至安置貧困家庭勞動力。
政策措施
■培訓扶貧,提高就業能力
對貧困家庭勞動力實行免費培訓。貧困縣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實施的城鄉勞動力職業培訓、農業部門開展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扶貧開發部門實施的“雨露計劃”等,統籌納入當地貧困家庭勞動力培訓規劃,整合各類培訓項目,統一下達培訓計劃和任務,統一定點機構,統一考核評價標準。全民振興工程項目申報和建設向貧困縣傾斜。
鼓勵貧困家庭子女接受職業教育。對全省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正式學籍在校生中所有農村學生免除學費,為全日制在校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的標準發放國家助學金。
提高培訓補貼標準。貧困家庭勞動力參加培訓機構集中培訓(包括實習)的,每人每天給予30元的生活補貼;市外省內參加培訓的,每人給予300元一次性交通、住宿費補貼。企業新招聘貧困家庭勞動力並與其簽訂6個月以上勞動合同,自勞動合同簽訂之日起6個月內開展崗前培訓的,按照職業培訓補貼標準的80%對企業給予補貼。對貧困家庭勞動力參加職業培訓的,適當提高職業培訓補貼標準,實行免費培訓。
提高培訓的精準度。要側重培訓週期短、易學易會、脫貧增收見效快的“短平快”職業技能。要利用農閒時間,積極開展訂單式、田間課堂、授課入戶等實用技術培訓。鼓勵優質培訓機構根據貧困家庭勞動力地域分佈,就近就地開展培訓。
■就業扶貧,拓寬轉移渠道
加大貧困家庭勞動力勞務輸出。指導貧困縣建立勞務協作機制,促進勞務輸出規範化、常態化發展。培育境外勞務仲介機構,鼓勵其在貧困縣招工。
強化能人帶動就業。在外創業人員、工程承包人員、外出就業人員蒐集提供就業崗位信息,帶動家鄉貧困家庭勞動力轉移就業,按規定給予求職就業補貼。
鼓勵從事居家靈活就業。圍繞規模種養殖、農産品加工、服裝加工、手工編織、旅遊産品等,採取“公司+農戶”形式帶動貧困家庭勞動力居家靈活就業並參加城鎮職工社會保險的,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適度開發公益性崗位。每個貧困村開發一個公益性崗位專職負責轉移就業服務。開發城鄉交通協管、保潔、保安等崗位,安排符合崗位需要、外出就業困難的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全省每年用於安置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的公益性崗位不少於3萬個。
加強貧困縣就業供需信息對接工作。通過村組宣傳欄、廣播、電視、手機客戶端等多種形式將崗位信息送到貧困家庭勞動力手中,促進其實現就業。對各類仲介機構、勞務經紀人、勞務信息員成功介紹貧困家庭勞動力與當地企業或其他實體簽訂勞動合同(就業協議)並實現就業6個月以上的,按規定給予求職就業補貼。
■助企扶貧,增強吸納能力
鼓勵企業吸納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企業吸納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並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按其為貧困家庭勞動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給予補貼。企業採取分散加工、帶動貧困家庭勞動力居家靈活就業的,按規定給予引導性、技能性、職業素養等職業培訓補貼。
支持做大做強勞務品牌。做大做強“新縣涉外”、“魯山絹花”、“西華的哥”等一批在全國有規模和影響力的勞務品牌企業。
落實社保優惠政策。加大貧困縣援企穩崗力度,使用失業保險基金支付援企穩崗補貼,對部分困難企業緩繳社會保險費,降低費率,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和擴大就業。
■創業扶貧,助推自主創業
鼓勵貧困家庭勞動力自主創業。對參加創業培訓的扶貧對象,培訓合格並取得證書的,每人最高補貼1500元。對自主創業、取得營業執照並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的貧困家庭勞動力,給予5000元一次性創業補貼和獎勵。
創建農民工返鄉創業園。有條件的貧困縣可依託現有場地或各類園區建立農民工創業園。鼓勵相關企業在有條件的鄉鎮、村創建就業實體。在每年組織開展的示範性創業孵化基地和新型孵化平臺評比認定中,拿出部分名額,用於扶持貧困縣農民工創業園區。
加大創業擔保貸款力度。對符合條件的貧困家庭勞動力自主創業的,給予最高不超過1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對符合條件的勞動密集型小微企業,可給予最高不超過2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對因不可抗拒原因造成貸款損失的,按照有關規定給予核銷。
改進金融服務。加快建立農村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居民住房財産權等的抵押擔保機制,開展林地承包(租賃)經營權及林木、畜禽、水産品等活體資産作為有效擔保物試點。金融部門可對經營正常、信譽較好的貧困縣農民工直接給予信用貸款。③5
專家點評
促進貧困人口轉移就業就要找準著力點:整合資源到位,統籌培訓規劃、培訓項目、統一考評標準,明確支持貧困縣的資金傾斜比例;補貼到位,明確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發放國家助學金數額,精準補貼到具體意向就業人;針對性培訓到位,確保貧困者的從業技能、就業技術和兼業技藝等各方面都得到提升。
構建出貧困家庭農民就業增收“立交橋”:“走出去”,外出務工掙錢;“引回來”,回歸興業帶動就業,激活內生動力;“穩下來”,挖掘做強産業、靈活就業的源頭活水;“拉出來”,剛性規定公益崗位必須給貧困家庭勞動力務工位置;“曬出來”,各類就業信息優先傳送給貧困戶。
對創業農民進行獎勵和補貼,選擇農民工創業試點縣進行示範帶動,從貸款擔保和金融優惠服務等方面給予保障等,制度設計順應了新形勢,堪稱“精準滴灌”脫貧良策。③5
——中共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農村處處長王民選
目標任務
2016年底前,對53個貧困縣家庭勞動力進行建檔立卡,實現精準識別。其中,蘭考、滑縣儘快完成建檔立卡。
2017年底前,實現貧困縣貧困家庭中有就業願望和就業能力的勞動力至少有一人轉移就業。
2019年底前,對有培訓意願且符合受訓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每人至少開展一次職業技能培訓。
全省430萬貧困人口中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勞動力基本實現轉移就業,通過穩定就業實現家庭脫貧。
就業途徑
勞務協作對外輸出一批
建立健全勞務協作機制,加強與珠三角、長三角等地的勞務合作關係,組織貧困家庭勞動力向省內外用工企業輸出,促進貧困家庭勞動力外出務工轉移就業。
産業發展就地就近吸納一批
通過産業集聚區、商務中心和特色商業園區發展壯大企業,擴大就業容納能力,做好各類園區企業用工信息採集和發佈工作,採取送崗位到貧困家庭的辦法,幫助貧困家庭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
居家靈活就業一批
鼓勵服裝加工、手工編織、旅遊産品等行業企業到鄉村採取分散加工、家庭作坊、“企業+農戶”等形式,給家庭提供原材料和設備,委託其加工産品,並負責回收銷售,使貧困家庭勞動力特別是不能外出務工的,實現居家靈活就業。
扶持資助創業帶動一批
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和貧困家庭勞動力自主創業,開展免費創業培訓,提供創業服務和創業擔保貸款,帶動貧困家庭勞動力實現就業。
仲介組織介紹就業一批
發揮市場職業仲介機構、農村勞務經紀人和勞務信息員的作用,為貧困家庭勞動力提供職業介紹服務,幫助實現轉移就業。
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一批
通過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對符合崗位要求、外出就業困難的貧困家庭勞動力安置就業。
保障機制
加強統籌協調
落實工作責任
建立脫貧臺賬
注重政策宣傳
提升公共服務
武陟縣村民在村人社服務站諮詢就業信息。
除署名外均為本報資料圖片
脫貧故事
鄉村保潔掃“窮根”
71歲的張言霞是新縣周河鄉西河灣人,是村裏有名的貧困戶,如今她和丈夫都是村裏的保潔員。她説:“沒想到,在村裏打掃打掃衛生,撿撿遊客扔的礦泉水瓶、塑膠袋等垃圾,一年也能掙兩萬元呀。”
張言霞兒子殘疾,兒媳婦有病,都不能外出打工。一家人靠種幾畝地,僅能維持溫飽。
在當地政府支持下,西河灣成為風景秀美的鄉村旅遊勝地,很多村民通過開辦農家樂脫貧致富。而張言霞家既沒錢開辦農家樂,也沒有能力到村裏的各個企業打工掙錢。
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了解到這種情況後,在村裏安排了保潔員這種公益性崗位,讓張言霞夫婦和其他同樣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有了工作和收入。
張言霞夫婦每天很早就起床,掂著掃把,拿著垃圾簍,把村子走一遍,哪有垃圾就在哪清掃。如今,偌大的村子,雖然每天遊客很多,但道路上乾乾淨淨。張言霞坦言,照這樣下去,家裏今年就能脫貧。③5
種植核桃摘“貧帽”
65歲的李霞是盧氏縣范裏鎮大原村的村醫。雖然丈夫去世了,但她家並沒有因此而返貧。她説:“這得感謝村裏讓種了收益穩定的核桃樹。”
大原村1989年被定為省級貧困村後,村裏決定不再種植傳統的糧食作物,改種核桃樹。李霞和丈夫認為,種核桃比種小麥強,收益高,也穩定,一年種上,幾十年受益,於是把自家承包的8畝地都種上了核桃樹,第3年就獲得了相當好的收益。李霞成了村民眼中的致富明星,村民們紛紛種起核桃樹,大原村也摘了貧困村的帽子,很多村民都蓋了磚瓦房,買了小汽車。
眼看日子越過越紅火,李霞的丈夫幾年前去世了。要在過去,家裏的頂梁柱倒了,缺少了幹活的主要勞動力,家庭很容易形成脫貧再返貧。但是,因為種植的是核桃樹,不需要幹重體力活,李霞也有了一定的管理經驗,加上村裏統一對外銷售核桃,不需要單個家庭跑銷售。因此,雖然丈夫去世,李霞一家照樣因種核桃樹而致富。③5
飛到日本打“洋工”
上午學日語,下午學技能、禮儀、法律法規……在信陽涉外職業技術學院,28歲的羅寶琦每天像小學生一樣認真地聽講。今年8月初培訓期滿,她就能“飛”到日本打工了。
羅寶琦是新縣泗店鄉大畈村村民,之前一直在廣東打工。對她來説,去年實在太難了。她説:“先是女兒做心臟手術,接著公公發生腦梗塞,然後是婆婆患主動脈夾層,病人一個接一個,壓得人氣兒都喘不過來。”親人接連手術,本就拮據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欠了親戚朋友14萬多元。
外債要還,生活還要繼續,怎麼辦?新縣組織免費涉外勞務培訓、去國外打工給她的生活帶來曙光。“一個月打工收入合人民幣一萬塊左右,在日本工作三年,債能還清,女兒的教育費用、修房子的費用就都有著落了。”
掙錢快、掙錢多,對於沒有高學歷、高技能的貧困群體來説,去國外打工無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新縣依託信陽涉外職業技術學院,已累計培訓3.8萬人次,去國外務工人員常年保持在8000人左右,年創外匯1億多美元,直接帶動了2.6萬名貧困群眾脫貧致富。③5
策劃河南日報編委會統籌周岩森萬川明執行方化祎李英華胡心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