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以漢字之美講述中國故事

2016-06-21 15:56:5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張雪梅

  前不久與韓國學者座談時,他誠懇地説:“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好東西,漢字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我聽後心中一震。作為一個中國人,從小説漢語、寫漢字,對於漢字之美,似有所感,但又沒有系統的認知,也很少思考漢字有哪些特點和優勢,也沒有想過怎樣以此彰顯中國的軟實力。這些問題,我在讀了學者王悅欣所著的《漢字審美與文化傳播》後,找到了比較清晰的答案。

  在本書中,作者從美學的角度,對漢字進行了全方位梳理,系統回顧了漢字的起源和發展演變的歷程,仔細梳理了漢字的形體結構、思維模式,深入描繪了漢字的審美價值、文化內涵和精神。在此基礎上,作者立足當前中國文化傳播的形勢,從傳播學的角度,對漢字在對外文化傳播中的優勢和特質進行分析,提出了漢字走向世界的對策性建議。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把世界上的現有文字分為三大類:一類是音素文字,如羅馬字、希臘字母;一類是音節字母文字,如日語平假名和片假名、韓語字母等;還有一類是語素文字,如漢語。漢語是中國人民的獨特創造,是至今仍在使用的古老文字。魯迅先生形容漢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西方人盛讚漢字是“一朵朵美麗的花”。在本書中,作者以深刻的理論分析、生動的例子把漢字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通過回顧漢字的發展歷程,使人感受到甲骨文的古拙之美、金文的端莊之美、小篆的定型裝飾之美、LiSu 的穩重之美、草書的奔騰之美、行書的均衡快捷之美、楷書的整齊之美。通過分析形體結構,使人感受到象形的真實、指事的高度概括、會意的思維邏輯、形聲的虛實相生;通過解讀漢字空間構造的特點、以形表意的特質,使人領略漢字的象形之美、意象之美、造型之美、詩性之美、音樂之美等美學魅力,體會漢字所蘊含的天人合一、陰陽協調等中國思維,感受漢字的自然至上、理性至上、簡潔至上等文化品格,並特別解讀了漢字在藝術實踐中的昇華形式——書法。翻閱此書,感覺如同行進在歷史的長河中與先輩對話,體會他們的創造力、想像力,盡情體驗著漢字的形式美和內在美,不禁為祖先的智慧所折服,為漢字的美而慨嘆。

  這本書吸引我的另外一點在於它把漢字的美學價值與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結合起來,探討漢語在中華文化傳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有效途徑,使人們重新認識漢字文化及傳播的意義。當前,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隨著我國政治地位、經濟實力的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外國人了解中華文化的願望越來越強烈。如何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是我們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必須面對的問題。國學大師饒宗頤指出:“造成中華文化核心的是漢字,而且成為中國精神文明的旗幟。”從這個意義上來説,在推動演藝産品、影視作品、圖書作品等走出國門的同時,通過漢字的推廣、漢語的傳播,促進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增進外國民眾對中華文化的了解,不失為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在本書中,作者立足國際視野,梳理了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歷史和已有途徑,分析了當前中國文化傳播的政策和形勢,比較了世界上主要國家語言傳播和文化推廣策略,指出語言是一種戰略資源,漢語具有走向世界的優勢,是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要進一步完善對外漢語教學的體系。這些論述,基於作者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的深入思考,充分體現了一個學者對國家發展的責任擔當。

  一本好書,能為讀者打開一扇門、一扇窗。《漢字審美與文化傳播》,就是這樣一本好書。它視角獨特,分析深入,內容豐富,文筆細膩,既有知識的普及,又能給人以啟迪。對於普通漢字使用者和學習者來説,它是更深層了解漢字內涵、提升自身素養的窗口,對於專業的漢語教師和文化工作者特別是從事文化交流的人員而言,則是更好地解讀中華優秀傳統、傳播中華文化的良師益友。稍顯不足的是,本書在對外文化傳播的政策解讀方面略有局限,如能結合現實進一步調整並加以豐富,則會為提升文化交流水準提供更多的借鑒。

來源:中國文化報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