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狗肉節”觀點PK

2016-06-21 10:37:15|來源:長沙晚報|編輯:王瑞芳

圖片默認標題

漫畫/朱慧卿 

  最近幾年,每年6月21日開始的玉林荔枝狗肉節總是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一份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64%的中國民眾支持取締這一以“民俗”為名、實為商業行銷的“節日”。51.7%的民眾認為狗肉貿易應當被全面禁止,62%的民眾認為玉林狗肉節損害了中國的國際聲譽,而69.5%的民眾表示從未吃過狗肉。(6月20日《北京晨報》)

  放下屠刀取締“狗肉節”

  李秀榮

  雖然玉林自古就有吃狗肉、啖荔枝的傳統,但現在,吃狗肉在玉林早已超過了民風民俗的範疇,而成了一種“舌尖上的罪過”。呼籲取締玉林“狗肉節”的聲音,這些年來總是時有所聞,而且一浪高過一浪。對於這種呼籲,玉林有關方面確實應該聽取,並採取實際行動予以叫停。

  目前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臺了動物福利保護和反對虐待動物的法律法規,保障動物福利、反對虐待動物也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指數之一。而我國在動物福利保護方面卻長期落後。集中屠狗、過“狗肉節”更是一種觸目驚心的侵犯動物福利的舉動。看到忠誠機靈、善解人意、溫順可愛的“伴侶動物”被集中屠宰,我們還能無動於衷嗎?何況狗狗們還擔負著看護、警衛、導盲、搜救、戰鬥等有助於人類的忠誠工作,我們怎能如此狠心、殘酷地對它們進行集中屠殺呢?

  “狗肉節”,不管是有人組織的,還是民間自發産生的,都有悖于文明,是一種陋習,期待玉林有關部門果斷採取行動,予以叫停。如今我們早已擺脫對動物食品的嚴重依賴,早已不再是食不果腹,還是請放下屠刀、善待動物為好。一些民風民俗,存在並不意味著正當,新時代傳承民風民俗應該擇善而“傳”,有違時代道德風貌和倫理觀念的民風民俗,要儘早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狗肉節”是民俗不必取締

  蔣枚芳

  早幾年前,玉林官方就澄清説,“狗肉節”是當地商家發起的民間活動。在當地人看來,“狗肉節”更是一種持續已久的民俗, 作為玉林官方,不能因為愛狗人士的反對,就去取締商家發起的民間活動。要知道,與愛狗的自由一樣,吃狗肉也是一些人的自由。

  或許有人會説,“狗肉節”是在大肆虐待動物,有礙于中國國際形象。可是,我們也需要看到,吃狗肉的不僅是中國人,西方人也同樣在吃。另外,如果説保護動物,為何單單保護狗,而不去保護那些我們平常吃的雞、鴨、豬、牛、羊,難道它們就比狗命賤?

  其實,“狗肉節”是否該取締,不妨交由市場和法律來決定。從市場的角度説,多年來,“狗肉節”受到熱捧,歸根結底是因為有市場需求。只有當吃狗肉沒了市場、沒了需求時,“狗肉節”才會失去繼續辦下去的價值。事實上,這些年“荔枝狗肉節”的規模在縮小,但要讓其銷聲匿跡,或許還需要些時日。

  而從法律的角度説,在“狗肉節”背後,或許真的存在一條盜竊—運輸—屠宰—販賣的非法黑色産業鏈,對此我們不妨依法調查和查處,而不必因為存在這些違法現象便將“狗肉節”一棍子打死。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