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撬動“影響力杠桿”

2016-06-22 20:54:55|來源:人民日報|編輯:靳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對塞爾維亞、波蘭和烏茲別克斯坦進行的國事訪問引起了全球輿論的關注。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報道,這是習近平今年3月底訪問捷克後,3個月內第二次造訪中東歐地區。一些國際輿論將中國這一重要外交“動作”解讀為中國積極推進大國外交的“謀篇佈局”之舉,認為中東歐地區或許是中國“下一個要爭取的目標”,對中國繼續加強“一帶一路”戰略具有深遠意義。

  【戰略“提速”之旅:“中國資本大受歡迎”】

  《德國之聲》報道稱,中國一直在尋找加深同東南歐國家關係的機會,同時推動中國同歐盟關係的發展。“過去幾年,中國和東南歐國家領導人的互訪往往伴隨著大筆經貿投資協議的簽署。”

  這大概可以解釋塞爾維亞對此次訪問高度重視的原因。埃菲社報道稱,面臨嚴重的經濟困難和高失業率的塞爾維亞希望吸引外國投資推動國企私有化和刺激經濟發展。而此次中塞簽署了關於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及20多項涉及多個領域的合作意向書,並且雙方還表示將合作建造高速公路,並在國防工業、旅遊、電信、文化、藝術、科學和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等領域展開廣泛合作。

  路透社刊文總結道,習近平此次訪問是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將使中國公司建立同歐洲國家之間新的經貿聯繫。

  俄羅斯衛星網則刊文表示,“通過此次出訪可以看出中國意圖明確,那就是加強其歐洲外交,提高‘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在歐洲合作夥伴心中的價值。”

  “在中國看來,與歐盟這個巨大市場相重合的中東歐是富有魅力的投資對象。”日本《産經新聞》報道稱,中東歐還處於中國通過基礎設施建設連通歐洲的“一帶一路”經濟圈構想的要塞。習近平剛剛訪問的歐盟成員國波蘭是中國在中東歐最大的貿易夥伴國。

  “中國感興趣的是能源、基礎設施及其他大型項目,以期在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出口萎縮的情況下為本國經濟提供新的動力。當西方企業不願承擔投資風險而在東南歐地區遲疑不前的時候,中國投資者則希望加強在這一地區的活動。”《德國之聲》指出。

  而據日本外交學者網站報道,雖然中國對中東歐地區經濟參與的深度並不均衡,但大多數中東歐國家在過去幾年裏目睹了中國投資的到來。“中國在該地區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股權投資和並購活動越來越多,貿易也呈增長趨勢,科研、教育、企業間和其他領域的許多倡議已經完成或者正在進行中。”該媒體稱。

  英國《金融時報》這樣分析到:對於東歐國家而言,中國資本被視為一個受歡迎的融資新來源,有助於降低他們對德國或法國等傳統西方市場外商直接投資(FDI)的依賴度。

  “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合作的廣度與深度正在穩步增加,合作甚至涉及部分敏感領域,譬如核能和鋼鐵行業。不少歐洲國家加入了中國支持的亞投行,中國最近也成為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的成員。可以説,在中東歐地區和其他地區,歐盟與中國的發展政策及目標是一致的,二者並非競爭關係。”日本外交學者網站刊文稱。

  【戰略“對接”之旅:“全球重心調回歐亞大陸”】

  彼此加深聯繫的不僅僅是中國與中東歐。

  “中國對歐洲的興趣近年來顯著增加,而歐盟並不介意塞爾維亞同中國進行合作,因為歐盟同中國也有共同的經濟利益。”美聯社稱。

  “目前中國與歐盟之間的關係可謂‘發展與緊張並存’。”西班牙中國政策網站刊發中國問題專家胡裏奧·裏奧斯的文章稱,中國正在加強與歐洲大陸的聯繫,致力於逐漸改善與歐盟的關係。而有趣的是,中國正加快與中東歐國家靠近。“中國為中東歐提供另一種選擇的同時,中東歐也為中國提供了夢寐以求的影響力杠桿。”

  這一杠桿的關鍵,或許就是“一帶一路”倡議。“鐵路和航空聯繫,交通改善和港口現代化,以及計劃建設的中歐陸海快線都表明中歐關係正在迅速發展。”西班牙中國政策網站刊文指出。

  法國《大西洋》雜誌稱,“去年中國對歐投資增長44%,沒有忘記一個國家。英國、法國、意大利、德國、希臘、保加利亞、捷克等均在其列”。英國《金融時報》則報道稱,根據官方數據,去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貿易額比2010年增長28%,達562億美元。但中國對中東歐的投資額僅佔中國對歐盟總投資額的約2%。

  俄羅斯連塔網刊文稱,“一帶一路”倡議被認為是中國現任領導層的主要優先任務之一。該倡議將在整個歐亞地區建立“統一的經濟繁榮空間”。

  澳大利亞洛伊解讀者網站刊登題為《中歐在“一帶一路”上的合作非同尋常》一文稱,與過去那樣簡單地與歐盟成員國展開雙邊接觸不同,北京現在也探求在歐盟層面展開經濟接觸的新可能性。比如在“一帶一路”和“容克計劃”之間找到進一步的“對接”。

  這種趨勢似乎是以往雙邊經濟項目發展的自然延續。不過,該文章也分析到,歐洲在“一帶一路”框架下與中國展開闔作“非同尋常”。

  “中國的力量不斷擴大,其對歐洲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強。” 澳大利亞洛伊解讀者網站刊文稱,“一帶一路”倡議更多關乎的是一國的宏偉戰略,而不是為了簡單地追求經濟增長。正如一位中國專家最近所言,“一帶一路”倡議的目標是“幫助將全球地緣政治重心由美國重新調校到歐亞大陸”上。

  【戰略“升級”之旅:“所有參與者應擰成一股繩”】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對於較小的歐洲國家而言,把中國同歐洲貿易夥伴連結起來的宏偉願景給他們帶來了可喜的機會。

  不過,“一帶一路”倡議宏大的戰略目標也總是被一些“有心”的國家曲解,進而失去了機遇。如澳大利亞洛伊解讀者網站就刊文稱,歐洲與中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有吸引歐洲更靠近中國磁場而進一步遠離美國的作用。迫切想要強化經濟力量的歐洲,為了短期的利益而沒有考慮到可能的長遠地緣政治後果,看上去更加渴望大肆吸收中國願意進行的任何投資。與此同時,北京對中東歐的態度可能會導致歐盟沿著東西分界線的進一步分裂。

  這顯然是多慮了。

  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報道稱,許多外界人士對“一帶一路”及其歷史淵源知之甚少,錯誤地認為這是中國旨在挑戰美國領導的國際經濟秩序。但與此相反,“一帶一路”實際上植根于一項反駁人們對中國霸權擔憂的政策。“中國是希望把不斷擴大的外交政策目標與發展計劃和全球貿易戰略融為一體。”該媒體稱。

  一些西方媒體一味對中國的動機和抱負進行單方面的負面解讀,許多誤解由此産生。香港《南華早報》刊文稱,“中國希望有一天能作為一個負責任、和平和高度發展的國家,在世界上擁有一個合適的位置。為了這個目標,中國希望與其他國家合作,促進貿易並提升自己的經濟利益。與此同時,中國不希望受到干擾,被人逼著走西方的道路。”

  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副院長安德烈·卡爾涅耶夫表示,現階段,所有參與者應擰成一股繩,有某個公分母。

  “這個公分母是中國的經濟實力及其對基礎設施大量投資的願望。”卡爾涅耶夫簡明扼要地總結道。

  中東歐已經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公分母”,其他參與者呢?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