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聯網+理論創新”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話語體系
理論創新是解決當前我國發展中各種實際問題的客觀需要,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理論創新作為創新發展的重要方面,充分體現了理論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隨著國家大數據戰略的實施,“互聯網+理論創新”的發展方向也必然會成為“十三五”時期理論創新的重要形式之一。然而我們也應當清醒認識到,互聯網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有效傳播途徑,也是一些理論雜音的主要散佈渠道,網絡環境中的意識形態鬥爭態勢嚴峻。加快推進具有時代特點的“互聯網+理論創新”,對加速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網絡話語體系,維護國家的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互聯網+理論創新”是破題之筆
“互聯網+理論創新”,既是理論研究方法的創新,又是理論宣傳手段的創新。一方面,“互聯網+理論創新”在以互聯網和大數據為代表的新興數據採集和分析技術的支持下,實時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動態,提高採樣的覆蓋率和樣本分析的準確性,成為創新理論分析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互聯網+理論創新”在互聯網傳播方式普的前提下,提高了理論研究成果的時代化、大眾化水準,創新了理論宣傳途徑,提升了理論對實際工作的指導效能。
運用“互聯網+理論創新”的方式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網絡話語體系,要求理論創新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的同時,立足網絡思維的特徵和網絡傳播的特點,充分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研究工具,迅速標好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理論圓心,分層次、多角度、最大程度地凝聚網絡主流民意,畫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話語體系最大的同心圓。
互聯網是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同其他思潮交鋒的主戰場,是滲透與反滲透鬥爭的最前沿。開展網絡強國戰略以來,互聯網主流媒體的法治化、規範化建設已經取得了顯著成績,但自媒體發展中的無序性、對抗性問題也暴露出來。互聯網之中思潮林立,自媒體中主流思想缺乏有效組織,以致“自幹五”成為了自媒體中主流思想的代名詞。黨對網絡話語體系的領導面臨著複雜的局面,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網絡話語體系勢也面臨許多困難。加強新形勢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對時代的適應性研究,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與互聯網時代社會發展特點深度融合,是破解當前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話語體系難題的一個重要切入點。
“互聯網+理論創新”要樹立政治紀律底線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自媒體的迅猛發展,許多理論工作者在網上開設了自己的博客、微博,將網絡自媒體作為發表觀點的重要渠道。然而,有部分理論工作者在對網絡自媒體言論發表的報批審核問題上重視不足。其中有一些人對網絡自媒體的公開性非但沒有清醒的認識,甚至不顧紀律約束將網絡自媒體當作自我炒作、嘩眾取寵的工具。一些理論工作者大談其身為“學者”所擁有的“言論自由”和其對“真理”的“不懈追求”,卻恰恰忘記了自己作為一名理論工作者應該遵守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錯把“妄議中央”當作了“理論創新”。
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對共産黨員違法政治紀律行為的處分作出了明確規定,將“妄議中央”的違紀行為進行了詳細説明。然而面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中業已形成的言論邊界,一些理論工作者的越界言論依舊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上肆意傳播,原因何在?這裡面固然有種種複雜的原因,而違紀成本低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一些單位對於屢次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工作人員僅作停職、停課、不續聘職稱的處理,違紀成本極低。一些長期“妄議中央”的理論工作者則做起了名副其實的“砸鍋黨”,非但可以以各種理由不參加工作並依然享有國家給予的各項保障待遇,還繼續通過自媒體發表各種同中央精神相悖的觀點。違紀成本低導致的紀律失效,不可避免地對政治生態産生了“蝴蝶效應”。那些敢於同“妄議中央”行為鬥爭的人面對來自內部的壓力越來越大,明哲保身、避而不語的人越來越多,“妄議中央”甚至成了一些人成名的捷徑。
“互聯網+理論創新”要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話語體系建構中的紀律底線問題,就是要在已有的政治紀律邊界基礎上,對理論創新研究和宣傳的方向進行引導,增加“妄議中央”的違紀成本。一方面,要強化國情、社情和黨情意識,引導廣大理論工作者對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研究方法、手段進行符合中國實際的運用,不照搬照抄西方的研究路徑和研究結論;另一方面,要強調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互聯網理論宣傳中的絕對領導地位,對在微博、博客、微信等網絡自媒體中言必稱西方、歪曲中央大政方針的理論工作者,要建立網絡黑名單制度,運用技術手段屏蔽其言論、取消其在互聯網上利用公職認證的身份,並在互聯網公共平臺上予以公佈,使其失去繼續運用互聯網發佈錯誤理論的渠道。
“互聯網+理論創新”要構築內外有別的成果傳播機制
從一些高校教師在大學課堂上的“呲必中國”,到部分理論工作者在網絡上的“妄議中央”,引發了一場場關於理論工作者是否享有自由宣傳個人理論觀點的權利之爭。然而,“理論無禁區,宣傳有紀律”。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在樹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話語體系紀律底線的同時,還要運用“互聯網+理論創新”為不同的理論創新觀點構築一種內外有別的成果傳播機制。
理論創新是國家創新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對國家未來的政治走勢和政策制定提供思想支持的重要作用。理論創新相對於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的最大特點在於其政治性和政策性。這一特點,決定了我們黨在理論宣傳上內外有別的宣傳口徑。理論工作者作為承擔黨和國家理論創新重任的群體,他們的研究和宣傳行為是公職行為。在互聯網不夠發達的時代,理論研究成果的受眾面主要集中在“體制內”,其受眾的政治覺悟普遍高於社會平均水準,有比較成熟的政治判斷力。到了互聯網時代,理論成果和理論觀點的受眾面呈幾何級數擴大,受眾來源也由以“體制內”人員為主向更加多元的方向發展,受眾的政治覺悟和政治判斷能力參差不齊、政治立場各異,原有的內外有別的理論宣傳渠道早已經不復存在。這種現實變化,對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話語體系是一種直接的挑戰。
“互聯網+理論創新”要擔負起構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話語體系成果傳播機制的重任,關鍵在於統籌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特別是自媒體的傳播管理方式,建設線上互動、線下溝通的協調機制,加快理論成果在廣域網和局域網中內外有別、分類傳播的步伐。首先,要加快整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管理方式,理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傳播間的體制矛盾,加快建設一批有影響力、與傳統媒體互動緊密的線上自媒體代表。其次,要提高對網絡代表人士的統戰工作效能,組織一批具有與網絡代表人士進行網絡線上對話能力的“大V”團隊,建立與網絡代表人士線下溝通的長效機制。再次,要加快創新理論成果傳播的局域網途徑建設,為政治敏感性強、內部爭議度高的理論成果提供一條非公開的、局部討論性質的傳播渠道,解決理論創新中的宣傳紀律和觀點突破間的矛盾。
“互聯網+理論創新”要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話語體系,不僅要解決網絡意識形態中現有的突出問題,還要對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長效機制進行研究,這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話語體系的新型智庫提出了現實要求。2015年1月20日,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新型智庫建設有了綱領性的指導。其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以戰略問題和公共政策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為宗旨的非營利性研究諮詢機構”。從當前的具體情況看,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話語體系研究的機構分散、人員結構單一,其研究工作主要圍繞短期熱點問題展開,研究對象主要是應對網絡熱點問題的公共政策、缺乏對戰略問題的研究,研究成果缺少作為制定長期戰略決策依據的生命力。這些問題都制約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話語體系的建設,影響國家網絡意識形態的長期安全。
理論創新是新型智庫建設的靈魂。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話語體系新型智庫建設的過程中,“互聯網+理論創新”有著鮮明的優勢。首先,“互聯網+理論創新”具有鮮明的網絡特色、長期關注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領域,已經有了相當一批關於互聯網治理的前期研究成果。其次,圍繞著“互聯網+理論創新”的主體,已經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影響的代表人士。再次,“互聯網+理論創新”融合了互聯網、大數據方面的前沿技術,形成了較為先進的信息採集分析系統。可以説,“互聯網+理論創新”已經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話語體系的新型智庫準備了非常重要的人才和技術儲備,這是新型智庫建設的關鍵。
與此同時,我們還需清醒認識到,僅僅以現有對“互聯網+理論創新”的認識理念,也難以支撐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話語體系新型智庫的全部重擔。作為互聯網時代特有的理論創新理念,“互聯網+理論創新”還需要在實體機構的建設、資金保障的力度、成果轉化的渠道、組織管理的機制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建設。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話語體系新型智庫建設面前的首要問題是:需要建立一個以“互聯網+理論創新”為特點的、專門從事國家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研究的獨立實體研究機構。只有擁有了這樣一家專門的獨立實體研究機構,針對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問題的研究才能從廣義的國家安全研究和狹義的網絡技術安全研究中獨立出來,在滿足短期行政需求的公共政策研究基礎上,形成一個針對性更為突出、專業特點更為鮮明、以研究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長期戰略為目標的獨立學科。圍繞著建設這樣一家專門研究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智庫型研究機構,資金保障、成果轉化和管理機制等問題才能在實踐的過程中一一得到破解。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話語體系,是我們黨在互聯網時代為改革發展凝聚共識的重要途徑,也是總體國家安全觀在網絡意識形態領域的突出表現。加速互聯網技術與理論創新的融合,運用“互聯網+理論創新”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網絡虛擬環境中的主導作用,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必然要求,也必將在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和互聯網持續健康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楊林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