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麻風村“最美女兒”高玲:用愛的力量感染人

2016-06-24 12:14:13|來源:中國青年網|編輯:顏觀潮

  原標題:麻風村“最美女兒”高玲:用愛的力量感染人

  編者按:古語雲:“琵琶輕掃動人憐,須信行行出狀元”,熱愛本職工作,精通業務,鞏固思想,每種職業都可以造就傑出人才。功崇惟志,業廣惟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青年要立足本職、埋頭苦幹、攻堅克難,用勤勞的雙手、一流的業績成就屬於自己的人生精彩,要勇於到條件艱苦的基層、國家建設的一線、項目攻關的前沿,經受鍛鍊,增長才幹。中國青年網特別推出“中國夢”踐行者“立足崗位·建功立業”系列人物專訪,與青年網友分饗我國各領域優秀青年的勵志故事,為實現“中國夢”補足精神之鈣,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

  “中國夢”踐行者“立足崗位·建功立業”系列人物專訪第八期

  2016年6月9日端午節,早上8點,高玲騎上電瓶車,載著滿滿一大堆東西,來到距離家十幾公里的麻風病康復村。

  “半個小時的路程中,腦海裏總會浮現出老人們期待過節的面龐。我給老人們準備了自己親手做的粽子,過節飯菜當然也要豐盛一點。天氣越來越熱,蚊子越來越多,我還給老人們增添了一些蚊香、蚊帳,購置了電風扇。”

  8點半,高玲到了“娘家”。她首先來到傷口破裂和皮膚感染比較嚴重的老人身邊,為他們清理傷口。面對觸目驚心的傷口和異味,她沒有一絲異樣,一絲不茍地清洗換藥。有的老人手腳不太方便,她將飯喂給老人吃,把熱好的粽子喂到老人嘴邊。看著老人們享受美食的快樂,她的心裏格外甜美。把所有的活忙完,已經到了傍晚,把一切都收拾地乾乾淨淨,高玲才閒下來和老人們一起聊天。晚上八九點鐘高玲回到家。

  這就是江蘇泰州檢驗檢疫局泰興辦事處辦事員高玲在工作之餘的一天日常。利用下班時間和節假日去照看這些特殊的老人,高玲堅持了七年,並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間真情。

  麻風村“最美女兒”高玲:用愛的力量感染人

  高玲與老人在一起。本人供圖

  一篇報道,接過愛心的接力棒

  上世紀60年代,泰興成立了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麻風康復病區,專門收留治療麻風病患者,外界把這裡稱作“麻風村”。如今,麻風病已成為歷史,但還是有一群人在病魔的侵襲下,臉部扭曲,手腳畸形或殘缺,他們甚至無家可歸,與外界封閉隔絕。

  高玲走進麻風村源於一個報道,有一位山東的楊阿姨,她辭去工作,從青島來到泰興,吃住在康復村,默默無聞地照顧著康復村裏的老人。也是這篇報道使高玲意識到在我們的身邊竟然還有這樣一個群體,這樣一個村落。“一個外地人能來到泰興做全職義工,而我們泰興本地人為什麼就做不到呢?”正是這份責任和使命感使她毅然接過了到康復村做義工的愛心接力棒。

  2009年,高玲第一次來到康復村,當她一走近村口,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地上滿是垃圾,蒼蠅蚊子亂哄哄的。因為疾病,老人們吃飯、穿衣、行走、説話,這些我們看來再平常不過的小事,對他們來説,卻個個都是難題。有時甚至吃不上飯。如此艱苦的生活和惡劣的環境,堅定了高玲留下的決心。 她要為老人做點什麼。

  麻風村“最美女兒”高玲:用愛的力量感染人

  陪老人家散步。本人供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無法割捨的親情

  肉體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孤獨是這些老人必須面對的。親情的缺失使他們也封閉了心靈。這時,走進老人生活中的高玲,既是他們的親人,也是他們的女兒。

  “葉大爺宿舍一個日光燈管子換一下”、“季大爺的床單洗一下”、“煮芋頭燒肉12份給二排宿捨得王大爺等12人”。高玲身邊總會帶著一本筆記,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需要做的事情。

  筆記本最初記的還是老人的生日、愛好、身體狀況,漸漸地,老人的一些日常習慣也印刻在了高玲的心裏。

  在與老人們相處的日子裏,高玲的情感也發生了改變,由最初的憐惜到後來的割捨不了的親情,他們的悲喜牽動著她的心,會時刻地想著他們,想要像孝敬父母一樣對他們好,盡力去填補他們心中空缺的孩子位置。

  也許正是那一道陽光使老人們感受到家的溫暖,當看著高玲一邊開心地和自己嘮嗑,一邊麻利地收拾屋子的時候,當看著她一點都不因自己的疾病而嫌棄自己,常依偎在懷中或是毫無顧忌地給予擁抱的時候,當生病躺在床上她細心地喂藥喂飯的時候,“女兒”便成為最貼切的稱呼。

  “當老人們第一次喊我女兒的時候,我感到很意外,但心裏卻暖暖的,老人們這樣稱呼我,説明他們從心底接納了我。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