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河北安平用“兩個第一”紅色文化鑄就精神高地

2016-06-24 18:24:52|來源:人民網|編輯:楊玉國

河北安平用“兩個第一”紅色文化鑄就精神高地

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中共臺城特別支部書記、

河北省第一個縣委——中共安平縣委書記弓仲韜(資料圖)

河北安平用“兩個第一”紅色文化鑄就精神高地

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紀念館

河北安平用“兩個第一”紅色文化鑄就精神高地

2016年6月23日,73歲的老黨員弓鐵鎖向媒體記者講述弓仲韜的故事

  中國共産黨新聞網安平6月23日電 (楊文全)在紀念建黨95週年之際,“美麗河北紅色行”網絡媒體採訪團來到河北安平縣獲悉,該縣依託中共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紀念館,大力夯實紅色文化根基,深入挖掘革命精神和歷史內涵,積極弘揚優良革命傳統,引導廣大幹部群眾深切緬懷革命歷史,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教化人心、凈化靈魂,進而把紅色歷史文化轉化為團結一心、幹事成事的精神動力,用紅色文化鑄就精神高地。

  1923年8月, 當革命的“星星之火”在全國多地陸續點燃、黨的事業如火如荼推進的時刻,安平籍弓仲韜受無産階級革命家李大釗的派遣,回到家鄉進行革命活動,建立了中共安平縣臺城特別支部(簡稱“臺城特支”,受中共北京區執行委員會直接領導,後經黨史專家考證為中國共産黨第一個農村黨支部),次年建立了河北省第一個縣委——中共安平縣委,造就了“兩個第一”的歷史豐碑。抗戰時期,安平縣涌現出了抗日遊擊隊大隊長王東滄激戰小張莊、“冀中子弟兵的母親”李杏閣精心照顧八路軍傷員、邢曉梅捨身救親人,王永林、劉風軍集市鋤姦等感人的抗戰故事,彰顯了安平人敢於鬥爭、不畏強敵、勇於犧牲的革命精神。敢為人先、勇於創新的“兩個第一”精神成為各個歷史時期安平黨員群眾不屈不撓、團結一心、奮勇向前的精神動力。

  紀念館見證紅色歷史文化。近年來,安平縣為紀念這段光輝歷史,弘揚紅色文化傳統,建設了“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紀念館”,陳列收藏文物總數達215件,深刻見證了黨的艱辛創業的與優良傳統。該紀念館現已成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省級黨史教育基地,成為國家2A級紅色旅遊景區,先後承辦和參與了紅色電影《臺城1923》的拍攝,出版了《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紅色圖書,藝術地傳承和弘揚了優良革命傳統,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為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功能,紀念館自建成開放以來,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完全實行免費開放,到館參觀學習、接受教育的黨員幹部、各界群眾和青少年學生達30多萬人次。

  文化傳承激勵新發展。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革命歷史傳統作風教育活動,使“兩個第一”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化作艱苦奮鬥、加快發展的強大動力。近年來安平縣涌現出了“上校村官”王曉勳、“最美老闆”杜光華等英雄模範人物,在經濟社會發展大潮中充斥著正能量。當前安平縣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在黨員中廣泛開展“立足崗位做貢獻、我為黨旗添光彩”主題活動,廣大黨員認真學理論鑽業務,在不同崗位上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結合“兩個第一”精神,認真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協同創新、綠色崛起”為主基調,深入實施産業轉型、城建提質、農業突破、文化提升“四大戰略”,開啟了建設“富美安平”的創新實踐。

  在經濟領域,安平著力發展絲網産業,年産值超過500億元,從業人員逾10萬,産銷量佔全國80%以上,成為全縣第一大富民産業。在文化領域,以“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紀念館”為核心,把安平縣南王莊展覽館、烈士陵園、聖姑廟、孫犁故里、絲網博物館等教育旅遊資源連點成片,打造集革命傳統教育、民族美德教育、歷史人文教育、現代成就展示于一體的紅色旅遊線路,彰顯安平縣紅色文化底蘊,用紅色文化傳承激勵經濟社會迅速發展。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