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盤點歐盟發展史:曾經的經濟巨人為何遭英國嫌棄

2016-06-24 13:19:39|來源:中新網|編輯:韓基韜

  原標題:盤點歐盟發展史:曾經的經濟巨人為何遭英國嫌棄

  中新網6月24日電 24日,英國脫歐公投投票結果正式公佈——脫歐派選民勝出,意味著英國將正式脫離歐盟。留歐、脫歐——這個讓英國“又愛又恨”的歐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組織?它是如何發展到今天,又是遇到了何種危機,才導致其處於尷尬境地的呢?

  盤點歐盟發展史:曾經的經濟巨人為何遭英國嫌棄

  【誕生】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EU),是一個集政治實體和經濟實體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區域一體化組織。它的前身是1967年7月1日正式誕生的歐洲共同體。

  1991年12月,歐洲共同體馬斯特裏赫特首腦會議通過了以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為目標的《歐洲聯盟條約》,通稱《馬斯特裏赫特條約》(簡稱《馬約》)。

  1993年11月1日,《馬約》正式生效,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歐盟也正式誕生,這標誌著歐共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同時發展共同外交及安全政策,並加強司法及內政事務上的合作。

  盤點歐盟發展史:曾經的經濟巨人為何遭英國嫌棄

  【壯大】

  歐盟成立後,經濟快速發展,而隨著它的擴大,經濟實力也不斷加強,可以稱得上是個經濟“巨人”。

  1995年至2000年間,歐盟的經濟增速就達到3%,國內生産總值也由1997年的1.9萬美元提升到1999年的2.06萬美元。歐盟的經濟總量由1993年的約6.7萬億美元增長到2002年的近10萬億美元。

  截止2014年,歐盟共有28個成員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為創始成員國,于1951年結盟。此後,丹麥、愛爾蘭和英國(1973年),希臘(1981年),西班牙和葡萄牙(1986年),奧地利、芬蘭、瑞典(1995年)先後成為歐盟成員國。

  2004年5月1日,歐盟實現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擴盟,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塞浦路斯、馬爾他、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10個國家同時加入歐盟。

  2007年1月1日,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加入歐盟。2013年7月1日,克羅地亞入盟。此外,歐盟還啟動了與冰島的入盟談判;將土耳其、馬其頓、黑山列為歐盟候選國;與阿爾巴尼亞、塞爾維亞和波黑簽署了《穩定與聯繫協議》。

  盤點歐盟發展史:曾經的經濟巨人為何遭英國嫌棄

  支持留歐的陣營看到投票結果後的失落表情。

  【危機】

  然而,成長的道路並非都是一帆風順的,歐盟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也不能例外。烏克蘭危機、希臘債務危機、難民危機並列為其面臨的三大難題。

  始於2010年的希臘債務危機讓歐洲不堪其擾,救助希臘的問題在歐盟內部爭吵了5年。這期間,歐盟對希臘實行了兩輪共計2000多億歐元的救助,但這非但沒能帶來復蘇,相反希臘經濟又萎縮了。雖然歐元區首腦合力把希臘留下,但此次危機暴露出成員國之間的分歧,引起了人們對整個歐盟一體化更深層次的擔憂。

  2013年底烏克蘭爆發政治危機,俄羅斯被指介入了烏克蘭東部的局勢,而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對俄羅斯採取了多輪制裁措施,雙方形成了尖銳的直接對抗。烏克蘭戰爭成為二戰之後歐洲最大規模的軍事衝突,歐俄關係又回到了冷戰前的對立狀態。從安全形度看,歐洲遭遇的是戰略性打擊。

  挫折接連不斷。剛剛擺脫債務危機、財政捉襟見肘的歐洲在2015年初以來,遭遇了空前規模難民潮的強烈衝擊。難民危機傷及了歐洲一體化的根基:西歐國家對移民持開放態度,但中東歐國家對歐盟委員會提出的分攤和安置難民計劃堅決反對。雙方的分歧阻礙了歐盟的行動,歐盟只能坐視難民危機蔓延和加劇而無能為力。

  盤點歐盟發展史:曾經的經濟巨人為何遭英國嫌棄

  【新的起點】

  沒有波濤的海洋,絕不是真正的海洋。如今,隨著英國公投脫歐,歐盟又經歷了一個考驗。當下,如何重新嚴肅地思考加強內部團結、邊界管控,提升反恐和社會治理能力,都是歐盟需要考慮的問題。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曾指出,歐盟當前需要誠實、一致和團結,必須像一個聯盟那樣集體行動。

  牽動人心的英國脫歐公投雖然結束,但這並不是一個終點。對於歐盟來説,更大的挑戰或許還在後面,又是一個新的起點。(完)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