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講幾句真話,美國應認真聽

2016-06-24 07:30:42|來源:環球時報|編輯:王瑞芳

  上海合作組織23日開始在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舉行元首理事會。每當這個時候,世界輿論都會出現一波對上合未來的議論,而今年是上合成立15週年,是個做回顧與展望挺合適的時間點。

  印度和巴基斯坦將在峰會上正式簽署兩國加入上合組織的義務備忘錄,使兩國邁出成為上合成員的關鍵一步。一個組織有擴大之勢,至少説明它有吸引力,前景向好。

  上合組織自2001年成立以來,西方輿論對它潑來一瓢又一瓢冷水。西方所指出的上合問題很多是真的,比如上合成員國的價值觀、發展水準有差異,國家大小懸殊,卻沒有一個傳統意義上的主導者。

  然而上合就這麼迎著西方輿論的唱衰,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了。它沒有搞什麼驚天動地的動作,也沒有宣佈能把外界驚著的計劃,卻做到了域外集團做不到的事,成了地區安全支柱。上合似乎很安於自己成員國之間“先天一體化程度低”的現實,就是要在這個“比較差的基礎上”創造自己的未來。

  上合組織究竟是什麼,如果比照西方的著名組織,很難説清楚。西方有人給它戴“東方北約”的帽子,顯然謬之千里。它也不是“歐盟”,甚至不是“東盟”,它就不是“盟”,而是“合作組織”。它的合作從反恐開始,對付中亞的“三股勢力”,逐漸形成安全和經濟雙輪驅動,還在向文化等領域延伸。迄今的進展絕不能説小,已從6國變成18國。現有6個觀察員國中的印巴還將成為正式成員,這説明大家都看好上合未來的合作前景。

  亞洲大陸是存在某種地緣向心力的,這種向心力的內涵有待逐漸展開,但它與冷戰時期的“抱團”已經不同,上合在構建全新的區域性組織。地緣接近的國家總有走動需求,還會面臨相似的挑戰,上合組織根據成員國不同需求的緊迫性來安排合作的時間表,能多做則多做,暫不成熟的就緩做,它給所有成員國都帶來好處,而各成員國不必為此付出代價。

  冷戰時期的國際組織很多有外部戰略對手,但上合沒有,也不朝那個方向走。否則的話,印巴兩國為加入上合同時簽署義務備忘錄就沒法解釋。印度一旦加入,再把上合説成“東方北約”的人應該都不好意思了。反過來,如果有外部力量視上合為對手,覺得上合威脅到他們的什麼,那麼就是他們自己被冷戰慣性挾持得不可救藥了。

  其實西方、尤其是美國懷疑上合演變成對付外部壓力的集團,其中一個原因大概是它們清楚,自己在對中俄施加各種壓力方面做得太過分了,因而擔心中俄搞出一個地緣對抗性組織是“理所當然的事”。

  但是美歐或許會從上合看到21世紀地緣合作的一種全新生命力。它倡導“上海精神”,不急不躁的,善意在像生命一樣成長,疑慮逐漸被沖淡、沉澱。或許世界上的地緣組織本來就應當是這樣。

  上合成立15年來,中亞地區的極端主義受到明顯的打擊和遏制,周邊國家幾乎沒有因為這個組織的出現而有不適感,所以才形成更多國家的要求加入。美國等西方國家議論了幾句,完全是出於小心眼,上合不予回應,因而也沒出什麼實際波瀾。

  對於這樣一個組織,美國等外部力量應給予充分尊重。上合如果發出某個聲音,比如關於南海講幾句真話,那將是非西方世界不容忽視的態度。華盛頓要是帶著情緒去聽,那真是它自找不痛快。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