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愛心社”:17年,有這樣一支志願力量在堅持
一張單人床就是王德林工作和生活的範圍
朱斌和志願者大哥淩建敏
中國江蘇網6月24日訊(記者 郭蓓 費念渠) “一、+,合起來就是個幹字”“一、+,聽上去就像一家人”,初初走進位於常州北環新村內的“一加愛心社”,迎面而來的志願者似乎讀懂了記者的疑問,解釋了這個網絡公益組織名稱的由來。
“一加愛心社”成立於1999年,是常州首個民間志願者組織。這是一支以助老助殘為主的志願服務隊伍。設立有一加輔導班、一加心理諮詢組、一加手語隊、一加電腦維修、一加盲人推拿等多個專業分隊。同時還聯合包括常州工學院、常州大學等多所高校成立了志願者高校分隊。“一加做的事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我們始終可以堅持下來”愛心社服務人員告訴記者。
殘疾人不僅可以是受助者,還可以承擔起施助者的角色。對於這句話,體會最深的,莫過於“一加”的創始人,獲得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的王德林。
走進北環新村內不足10平米的小屋,王德林看見記者的到來,停下了手中的工作。今年已50歲的他,因為7歲時的一次災難,四十多年來一直在床上度過。“如果我不做公益,可能活不到現在”,公益於王德林來説,已不僅僅是份事業,更是令他重生的一棵常青樹。
志願者報名、檔案的規整、日常的談心交流……在這間小屋內,王德林和志願者們一起談天。一張單人床,也就是他工作和生活的全部範圍。同時,也通過志願者們的介紹,帶著王德林走出家門,了解了外面世界的模樣。
對於重度殘疾人朱斌來説,2009年是灰暗的。原本就因從小的病痛生活無法自理,父親又被檢查出肺癌中晚期需要住院治療。“家裏沒人照顧兒子,我也沒辦法安心住院”對於兒子,父親始終放心不下。因為一加志願者淩建敏的出現,讓這個原本瀕臨混亂的家庭,出現了轉機。
“當時看到朱斌,也不知道是怎樣的情況,他被安置在一個開摩的的家庭照料”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淩建敏表示,自己開始也蒙了。就這樣,從2009年開始,淩建敏就以志願者的身份走進了這個困難家庭,幫助照料朱斌的上下床挪動。在天氣和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他還會帶著朱斌一起,下樓在小區散步。7年下來,淩建敏的“身份”也從一位普通志願者,變成了朱斌口中的“大哥”。
這樣的志願者,在一加團隊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在一加志願者中每天都在上演。 17年,這樣一支隊伍,志願者、求助者,他們的故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