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上大學後馬放南山説不
高考成績伴隨著高溫如期揭曉,幾家歡喜幾家愁。有如願考入理想高校的,也有與憧憬的象牙塔失之交臂的,但不論如何,對莘莘學子而言,那十年寒窗中繃緊的神經可以在假期中暫時舒緩,為希冀的大學生涯做好準備。
應當承認,高考前十多年學子生涯的勤苦用功是罕見的,此時愉快地卸下了身上的重負,與人生成長而言是有必要的,正所謂“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但是,放鬆過後有一種現象必須要警惕,不少人覺得十年寒窗苦讀,知識水準已達到人生巔峰,而今邁入大學校園即可馬放南山。無怪乎坊間不少人戲言稱高考時的自己,經十餘年埋首苦學,上知天文地理,下曉物理化學,左手詩詞散文,右手線代幾何,外可説英語,內可修古文,溯源中華上下五千年,延推赤州陸海百千萬。可事實卻非真是如此。
實事求是地説,單純會背誦一些凝結好的“知識”,給人一種富有知識的錯覺。但它們或是僵硬,或是零散,多是碎片化、不成體系的。而在對這些內容進行所謂的理解和應用時,一些學生缺乏來自於生活的直接經驗感知,無法對整個學科體系進行深度了解。所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這種情況最貼切的寫照。
這些知識更多是一種索引,是一種入門。倘若你似乎可以輕鬆説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也可以信手拈來三國兩晉南北朝,但是你如果沒有在這學識的基礎上用好大學時光,沉下心去探究背後的歷史規律,去深入分析各家觀點,進而形成屬於自己的歷史觀,那這樣的虛浮的“知識”與填鴨無異。
知識並非這般狹窄而脆弱,它富有深度,帶有思想內涵。而運用嫺熟的知識,會化為一個人的修養與內在,並最終轉化為實踐。大學時光,正是將初步掌握的知識進一步提煉形成網絡,並將知識落于實踐的最佳探索時期。
象牙塔外的世界,未來的競爭將更激烈更殘酷,如果邁入大學校園的你們,認為自己可以在成績簿上睡大覺,理所當然地享受生活了,逍遙自在、花前月下……那麼灰暗的未來將在不遠處等待你。
荒廢了大學時光,虛度的不僅僅是青春年華,閒置的不僅僅是寶貴時光,失卻的將是賴以生存的人生基礎。當此“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不要重蹈“黑髮不知勤學苦,白首方悔讀書遲”的復轍,切莫留下“老大徒傷悲”的遺憾。
如果説十年寒窗是奠基,那麼大學數年將更是我們收穫成果的關鍵攻堅時期,古人常道行百里者半九十,豐碩的果實在象牙塔外的不遠處,想要收穫它們,請對心中馬放南山的小念頭説不吧!(蔣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