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 歐盟能否化危為機?
新華社北京6月26日電(記者湯潔峰)脫離歐盟,還是留在歐盟?這個讓英國人糾結不已的抉擇終於在24日揭曉答案:公投結果顯示,“脫歐”方以51.89%的支持率擊倒48.11%的“留歐”派。
結果一經公佈,輿論中驚訝聲、惋惜聲、歡慶聲四起。曾經攜手共進的英國和歐盟為何會走到這一步?歐盟今後向何處去?相關各方都在苦思冥想中。
邁入新千年後,歐盟擴張加速,在2004年一下子接納了10個新成員,各成員國間在經濟、政治、宗教文化及價值觀方面更為多元化。然而,歐盟主觀上再努力,奈何客觀上其內部各國發展水準實在懸殊,導致歐盟在經濟和政治一體化操作上更難步調一致。
事實上,歐盟吸引力的減弱在2008年後已現端倪:經濟疲軟、債臺高築及失業率居高不下等問題在成員國中都普遍存在;希臘、愛爾蘭、葡萄牙等國甚至一度瀕臨“國家破産”。
時下,一場愈演愈烈的難民危機更是令歐盟雪上加霜。歐盟此前制定出的難民配額攤派方案,就遭到捷克、匈牙利、波蘭、斯洛伐克等國堅決反對;一些國家又因難民危機中的邊境管理問題相互扯皮。有福要同享,有難卻難同當,歐洲一體化的漏洞與尷尬在危機中被放大。
“有共同貨幣,卻沒有共同財政的支持;有共同邊界,卻沒有統一的移民政策;技術官僚制定的外交政策與國家權力的源頭背道而馳,”泛歐智庫、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主任馬克·萊昂納德話語中難掩對歐盟的無奈與失望。
除了英國,法國、丹麥、瑞典、荷蘭等國的疑歐勢力也較為強大,有歐盟官員因此擔心英國“脫歐”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歐盟步步解體。要避免這種最壞情況,除英國外的歐盟國家領導人不僅要緊急磋商對英立場,更需從改革機制、提振經濟、刺激就業等根本問題抓起。
歐盟已經行動起來。據悉,德國總理默克爾27日將邀請法國總統奧朗德、意大利總理倫齊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赴柏林,就眼下如何確保歐洲團結進行小範圍磋商。緊跟其後的是定於28日至29日在布魯塞爾召開的歐盟首腦會議。
“歐盟需要有明確方向的改革進程,改革的焦點很清楚是在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上,歐洲必須沿著正確的日程表前進,”奧地利總理克恩指出。而法國總統奧朗德也表示,歐盟面臨著自我退縮的風險,應該通過深刻的變革來證實自身的存在。
英國公投“脫歐”,絕非歐盟“末日”。若能借此認識不足,立即止血療傷,並刺激各成員國緊密合作來推進改革,走出危機的歐盟或許能更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