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英國脫歐將給世界帶來多大衝擊波

2016-06-27 15:09:13|來源:京華時報|編輯:梁生文

  6月24日,英國脫歐公投在過山車式的行情中結束。英國與歐洲大陸的漸行漸遠,歷史性地逆轉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從建構共同主權到收回全部經濟主權,擁有老牌帝國、全球第五大經濟體、歐洲第二大經濟體、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等諸多名號的英國,脫離歐盟,其衝擊波非比尋常。寰球同此涼熱,這一衝擊波也將迅速傳導到諸多國際關係中,並在各個方面産生近期到長期的影響。

  過去70年,推進一體化進程是歐洲演變的主要脈絡,並建成了全球最高水準的一體化區域。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方興未艾之際,為什麼會發生英國脫歐這樣的“黑天鵝”事件?對於全球金融市場、歐盟組織架構、地緣政治、中國經濟外部環境等又將産生多大影響?

  脫歐的三條導火索是什麼

  卡梅倫“玩火”、歐盟的弊端和對歐洲大陸主導權旁落的失落,共同構成了此次英國脫歐公投的主要背景。

  英國脫歐公投,始於2011年卡梅倫首相否決歐盟財政條約。條約要求,歐盟成員國都應嚴格遵守預算赤字佔GDP比重不得超出3%的規定,並在未來數年逐步削減公共債務。對此,旨在推動金融創新的卡梅倫政府提出賦予英國一定特權,以歐盟放鬆對英國金融監管的方式換取英國對該條約的支持。由於放鬆金融監管可能導致歐盟應對歐債危機的努力落空,因此歐盟拒絕了這一提議,卡梅倫隨即否決了條約。2013年,卡梅倫提出,如果他領導的保守黨在2015年大選獲勝,將舉行全民公投以決定英國是否退歐。卡梅倫連任後,脫歐公投提上日程。

  儘管脫歐公投是卡梅倫內閣主導,對歐盟的官僚主義、鉅額攤派、一刀切式的財政紀律等英國政界也有諸多抱怨,但卡梅倫並非脫歐派,舉行公投等於押上了卡梅倫內閣的政治生命。之所以要進行這場豪賭,既是兌現2013年的承諾,也是為了轉移壓力——經濟上,開放的邊界導致外來勞工擠佔了英國本土勞工的工作崗位,嚴厲的財政紀律限制了英國的金融創新能力;在難民問題上,留在歐盟就必須按照歐盟計劃接納難民,而不能依據英國各地的財政能力和民意自行選擇;在歐盟擴容問題上,未來接納土耳其將迫使英國掏更多的錢補貼“窮國”,等等。公投可以轉移這些重壓,並卸掉部分政治責任。

  不過,這只是部分導火索。卡梅倫內閣面臨的壓力,德、法等歐洲大國同樣存在,經濟問題嚴重的希臘等國,也不乏脫歐之聲,甚至多次上演脫歐戲碼以換取國際債權人讓步。為何是英國率先脫歐?

  埋得更深的導火索在於英國的外交傳統。歷史上,英國與歐洲大陸就習慣於保持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以通過“離岸平衡”等策略獲取最大利益。對於二戰後歐洲的聯合進程,英國的立場一直是支持但不參加,甚至一度組建歐洲自由貿易聯盟以對抗早期的歐洲經濟共同體。上世紀60年代以後,為擺脫經濟困境,英國勉強加入歐洲一體化進程。在這個過程中,英國飽受歐洲大陸強權的“羞辱”。戴高樂曾兩次否決英國加入歐共體,而近年來德國在歐盟的主導地位也讓英國頗感不適。

  卡梅倫“玩火”、歐盟的弊端和對歐洲大陸主導權旁落的失落,共同構成了此次英國脫歐公投的主要背景。

  脫歐對市場有多大衝擊力

  所有跡象都表明,英國脫歐很可能是一隻破壞性低於預期的“黑天鵝”。當然,這不意味著其衝擊波會迅速消散。

  英國脫歐是一隻怎樣的“黑天鵝”?有沒有可能發展為第二個“雷曼事件”?

  公投當天的市場行情可謂驚心動魄。公投結果引發英國和歐盟的巨大反彈,已有250多萬英國人要求重新公投,荷、法等國右翼黨派呼籲也舉行脫歐公投,歐盟則要求英國馬上走,以威懾可能蠢蠢欲動的成員國。

  這幅場景確實宛如又一場國際金融危機的先兆,但必須指出,與“雷曼事件”發生時相比,英國脫歐有很大不同。一方面,2008年以後,各國金融監管力度都有所增強,英國脫歐公投前金融市場已反復消化這一事件,因此公投結果不具有雷曼倒閉那樣的傳染力。另一方面,儘管許多研究表明,近期內英國將遭遇重大經濟損失,但英國經濟基本面不會因此發生顯著變化。英國與歐洲大陸的經濟聯繫不會因此中斷,只是交流成本和方式將有所調整,因此其風險並非不可控制。

  進入6月以來,金融市場的反復震蕩本就不缺過度解讀、借機套利的推手。借重大事件尋利,本來就是金融市場的常用手法。高盛分析認為,根據歷史數據,從當前歐洲股市的風險溢價水準看,脫歐最多導致歐洲股市下跌15%,而雷曼公司倒閉時,歐洲股市下跌了46%,兩者不具有真正的可比性。此外,歐洲央行早先已經宣佈,如果英國公投決定退歐,歐洲央行將在次日第一時間與英國央行聯手行動,以增加投資者的信心,防止恐慌情緒擴散。

  所有跡象都表明,英國脫歐很可能是一隻破壞性低於預期的“黑天鵝”。當然,這不意味著其衝擊波會迅速消散。

  以英國為主要市場的企業,將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品嘗英鎊“打折”帶來的風險。英國脫歐與否也是美聯儲是否加息的重要參考,脫歐導致的不確定性,將迫使美聯儲更加慎重。而日元為避免升值過快,有可能醞釀更大的匯率戰。這些影響將在今後漸次顯現。

  脫歐對國際政治有何影響

  在英國脫歐公投前,經濟一體化就已面臨不小威脅,公投再次打擊了經濟一體化的勢頭。

  英國脫歐,直接的政治效應是卡梅倫的保守黨內閣可能將被迫集體辭職。事實上,公投結果一齣來,卡梅倫就宣佈將辭職。而工黨和疑歐派自由黨,則將因此獲得更大的政治活動空間。但是,這只是初級政治效應。

  更大的政治效應在三個方面。其一,對內秉持自由市場理念,對外主要秉持“大西洋主義”的保守黨,可能面臨政策理念的重新調整。公投表明,同經濟開放、與美結盟相比,部分回到“孤島主義”、實施均衡外交或許更能得到民眾歡心。這不僅是保守黨,也是英國其他主要政黨必須考量的命題。在一定程度上,社會思潮由右而左,是經濟危機之後常見的鐘擺現象,公投只是集中、鮮明地體現了這一轉向。就此來看,英國未來的內政外交政策,有不小的轉變可能。

  其二,歐盟組織架構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疑歐派不僅在英國有市場,在其他歐洲國家同樣有市場。此前,丹麥、瑞典、匈牙利等國就因為歐盟財政條約等剛性約束有所“反抗”,要麼對歐盟重大政策進行公投,要麼由政府出面直接否決,英國脫歐可能産生示範效應,激勵歐洲各國的疑歐派加大行動力度。此外,舉行公投還可以成為歐盟各成員國討價還價的手段。僅僅依靠統歐派代表德國的不斷“輸血”,歐元區和歐盟才沒有瓦解,但受難民問題影響,德國民眾越來越不願意承擔額外義務。今年德國地方選舉,默克爾所屬的基民盟連遭挫敗,説明危機將至。歐盟正面臨成立以來最大的危機,如果各成員國紛紛突破財政約束,在難民潮面前繼續豎起邊界墻,歐盟就只能向空心化發展。

  其三,全球經濟一體化受挫。表面看,一體化是國際經濟議題,但實際上這首先是一道政治題。在英國脫歐公投前,經濟一體化就已面臨不小威脅。正是出於涵蓋經濟、政治、意識形態等考量,美國力推TPP,以掌握全球自由貿易的規則制定權,讓自由貿易面臨瓦解風險。英國脫歐公投,再次打擊了經濟一體化的勢頭。如何通過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尋找多贏機會,同時維護單獨經濟體的自身利益,這兩者的平衡,是擺在加入全球經濟分工體系的所有經濟體要長期思考的問題。

  脫歐對中國有哪些利弊

  英國脫歐衝擊波在中國會有折射,但同時也賦予了中英兩國快速發展經貿、政治等全方位關係的新契機。

  中國和英國有密切的經貿聯繫和政治聯繫,英國脫歐衝擊波在中國也會有折射。短期內,通過匯率渠道、流動性渠道、貿易渠道,中國將承接一些英國脫歐的壓力。匯率方面,英鎊對美元貶值帶動美元升值,導致人民幣對美元被動貶值,這將增加資本外流的衝動。如果英鎊、歐元對美元貶值持續時間較長,央行可能不得不出手干預,以保證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而首要的,是加強對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匯價干預;流動性方面,外來資本在中國資本市場進行資産配置的規模可能階段性減少,轉而購買美元資産,這要求央行對市場流動性的評估更加精確;貿易渠道方面,英國是歐盟內部對華第二大貿易夥伴,匯率風險的抬升會導致雙方企業近期在貿易和投資上趨於審慎。

  不過,英國脫歐對中國並非全部是弊。比如,英鎊貶值降低了在英投資、旅遊、留學的成本,為中國企業和居民走出去提供了更有吸引力的選項。此外,英國市場只佔中國對外出口的3%,雖然個別企業短期內或受到衝擊,但不致讓對外出口的總體形勢發生逆轉,導致出口環境突然惡化。

  更重要的,英國脫歐賦予了中英兩國快速發展經貿、政治等全方位關係的新契機。退歐後,英國需要重新構建與歐盟以及第三國的關係。根據英國財政部的測算,重新構建穩定關係最短要兩年,最長要15年。英國此前與歐盟以及與歐盟框架有關的第三國之間簽署的許多協議,需要重新評估認定。這是中國與英國發展更密切關係的時機。

  一個與歐盟關係要重新認定的英國,需要通過拓展中國市場穩定經濟基本面;而人民幣國際化任重道遠的中國,需要通過英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審視評估國際化進程的成本、步驟,提高人民幣的國際信用。此外,中英貿易額仍處於較低水準,雙方去年已達成共識,儘早將雙邊貿易額提高到1000億美元水準,並共同興建欣克利角C核電站。英國脫歐,增加了中英市場的相互依賴度,為儘早完成各項合作目標提供了新動能。此外,歐盟在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等方面存在的政治桎梏,也可能鬆動。

  就長遠而言,無論英國脫歐還有哪些變數,歐盟可能掀起怎樣的連鎖反應,有一點可以肯定,與中國的合作關係不會就此中止,合作水準不會因此下降。相反,會出現更多可能性,而這些可能性就是機會。至於英國脫歐導致的市場動蕩,經濟一體化因此遭遇的挫折,其最大的價值是,發出了國際社會應當加強合作而不是瓦解合作的警訊。(徐立凡)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