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巴西第二屆“漢語橋”中學生中文比賽完美收官

2016-06-27 13:41:0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圖片默認標題

菲利普的毛筆畫作品《和而不同》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石曉淼 郭昊):當地時間6月26日,巴西第二屆“漢語橋”中學生中文比賽總決賽在裏約州葡中雙語學校成功舉辦。從預賽17名選手中脫穎而出的12名中學生在決賽中通過精彩的演講和才藝表演向大家講述了他們的中國故事,角逐到中國參加第九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的機會。

  “我要學做中國飯。”

  “我喜歡中國的舞蹈。”

  “我很喜歡中國的樂器葫蘆絲。”

  “我看了(電影)《花樣年華》,從此愛上了中國文化。”

  一群十六七歲的巴西少年,正是風華正茂時,因不同機緣愛上同一種文化,相聚在裏約州葡中雙語學校,用流利的漢語講述他們的中國故事,借各具特色的才藝表演展現了中國和巴西豐富多彩的文化。

  彈唱流行歌曲、表演手影藝術、跳起藏族、維吾爾族舞蹈、吹奏民族樂器、操練中國功夫,一個個精彩絕倫的節目將比賽逐步推入高潮。來自聖保羅州坎皮納斯市的帥氣小夥菲利普用一幅寓意深刻的毛筆畫贏得現場最熱烈掌聲,僅僅學習了4個月中文的他,還成為黑馬,獲得了到中國觀摩比賽的機會。“我畫了一隻耍著功夫的中國熊貓,手掌上托著巴西國鳥大嘴鳥,並書寫了‘和而不同’四個字,象徵巴西人與中國人相互團結,儘管存有差異,但人們可以友好共處。”

  經過近三個小時的激烈角逐,最終來自聖保羅州弗朗卡市的小姑娘茉莉奪得本次比賽第一名,身著旗袍十分亮眼的她是本屆選手中年齡最小的一個,身材瘦小卻蘊含大大的能量。2015年她在本地漢語班開始學習漢語,不料在入學一個學期後課程便被取消了,為要求恢復課程,她甚至到社會上徵集了1100多人簽字的請願書交到政府。嘗試失敗後,她不得不到距家147公里的聖保羅州立大學孔子學院分校區繼續學習。這一份執著成就了茉莉,在與記者分享喜悅之時,仍抑制不住激動的眼淚。“我覺得特別幸福,那一刻我首先想到了家人的支持和在網上結識的中國朋友們給予我的幫助。我想去了解中國的一切,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努力學習好中文。最重要的是,中國有許多偉大的科學項目,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我希望有機會能參與其中,幫助更多人。”

  如今,學習中文對於巴西學生來説,已不單單是掌握一門外語或了解不同文化,更重要的是提升他們的競爭力以增加就業機會,這也正是許多巴西學生家長選擇讓孩子從小學習中文的原因。巴西大部分中小學校實行半日制,但裏約州葡中雙語學校卻是全日制高中,課業比大部分學校都繁重,很多學生由於家住較遠,甚至需要早上四五點起床,放學後晚上七點多才能到家,不過這樣的奔波依舊沒有阻擋住學生們渴望學習漢語的熱情。本次比賽中獲得第二名的韓佳瑞就是其中一個,他的媽媽寶拉説:“(對我的孩子而言)學習中文這種全新的語言確實需要付出很多,但是這為他的將來提供了更多選擇,打開了一扇大門,他會具備更多競爭優勢。”

  同是基於“從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裏約熱內盧天主教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喬建珍努力籌備創辦了這所葡中漢語學校。據她介紹,在2015年2月招收第一批學生時,曾計劃招收72名學生,總計有600多人前來報名,競爭十分激烈。經過孔子學院多年來紮根本地不斷耕耘,家長們和學生們對學習中文的態度悄然發生改變,這種變化讓喬建珍院長感到中巴文化交流比從前更有持續性,“現在一個變化是巴西人自己積極了,他們覺得孔子學院帶來了希望。很多時候,家長會主動找到學校要求增加更多活動內容。所以今天我們增加了巴西文化的展示內容,因為這是一項跨文化交流,兩種文化進行交融,會更長久。”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這份親正來自於國家間文化及人文交流的不斷深入。因此,巴西漢語橋比賽的舉辦和葡中雙語學校的建設一直以來得到了中國駐巴西大使館和中國駐裏約總領館的高度關注。中國駐裏約總領事宋揚在致辭中表示,本次活動搭建起中國和巴西友誼文化交流的橋梁,促進了兩國人民的友好交往和相互了解,其作用值得充分肯定。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