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夏季達沃斯聚焦中國經濟

2016-06-28 10:22:34|來源:人民日報|編輯:谷士欣

  編者按: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既有新機遇更有新挑戰。6月26日—28日,2016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天津召開,本屆論壇的主題是“第四次工業革命——轉型的力量”,重點關注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量子通訊等前沿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産業革命。

  論壇上,中國經濟毫無意外地成為中外嘉賓最為關注的焦點,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打造更有品質的中國經濟、積極推進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企業家等有關人士共同探討,暢所欲言。本報擷取其中的真知灼見,推出“感言”特別策劃,以饗讀者。

  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國家發改委主任 徐紹史

  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呈現出三個明顯的變化,即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能轉化。從增速看,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增速為6.7%,CPI為2.3%,表明經濟增速雖然有變化,但還在合理區間。從結構看,第三産業佔經濟總量的比重已經超過製造業,最終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超過投資;東北地區和西部地區在去産能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但東部和南部經濟形勢很好;城鎮化穩步推進。從動能轉換看,新業態、新産業蓬勃發展,雖然還不足以替代傳統的動能,但是成長的速度很快。

  總的來看,中國經濟是健康、持續、平穩的。為了保持這種局面,中國將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此同時適度擴大總需求,把補短板、調結構和穩增長結合起來。其次,通過政策支持和市場環境優化,支持新産業、新業態發展,讓傳統産業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此外,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政府進一步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我們已經在一些地方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試點,能夠為外商投資和市場主體創造更好的市場環境和制度環境。

  中國經濟已經融入世界經濟,會受到世界經濟的影響。現在大宗商品價格變化,會通過投資貿易和資本流動影響中國經濟,中國經濟這麼大的經濟體運行中出現波動也是正常的。不過,中國有7000萬市場主體,人力資源總量達到1.7億,一定會在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確保中國經濟持續平穩健康運行。

  (本報記者 朱少軍整理) 

  提高GDP品質迎來契機

  招商銀行原行長 馬蔚華

  當前中國和世界許多國家一樣面臨兩個變化,一方面,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靠低成本取得的發展優勢逐漸減少;另一方面,新技術革命給企業帶來很大的變化,企業的生命週期變短,一個新的企業能夠控制市場的時間越來越短了。這就是説,過去靠人口紅利、靠規模速度發展的模式,不適應今天了。中國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始進行結構調整的。

  中國的經濟體量全球第二,但軟肋很明顯,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特別是重大科技、關鍵設備的成果還比較少。全球衡量GDP技術含量的標準一般有三個方面:其一,是科研經費佔GDP的比重。中國在“十二五”末期這個比重是2.1%,到2020年將達到2.5%,而以色列已經達到5.4%以上。其二,是科技成果的轉化率。目前,中國的轉化率為30%—40%,而全球比較發達的國家已達到80%。其三,是技術進步對GDP的貢獻率。中國在這方面不到50%,中國GDP的技術含量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所以現在我們不要在乎GDP增長多一個點、少一個點,關鍵在於GDP有品質、有技術含量,這樣才有競爭力。中國需要通過科技創新來提高GDP品質,強化製造業的競爭力。以人工智能、數據化等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為中國提高GDP品質提供契機。

  (本報記者 靳博整理) 

  去産能促進中長期增長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黃益平

  GDP和就業率密切相關。更強勁的增長,就意味著創造就業的能力更強。但是對於GDP的過度強調,可能會帶來問題,例如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

  如果我們把GDP增長的目標放在短期的各個時點來看,顯然“去産能”和“追求GDP增長”是矛盾的。但是如果看成一個“保持可持續的增長”,對於一個地區來説,“去産能”破除僵屍企業,實現資源的優化利用,其實是一個地區的可持續增長,進而可以提高中長期的增長,這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目標,也是結構改革的終極目的。中國經濟發展經過了30多年,目前到了重要階段,舊産業很難再支持中國的下一步發展,因此要培養高附加值、高技術的新興産業,需要在高成本下仍然能産生價值,因此中國需要去産能、去杠桿等改革動作,讓舊的、失去競爭力的産業退出,讓新産業進來,這樣才能保持穩定增長,這也會為全球經濟帶來更多增量。

  中國經濟增長減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個從過去的“經濟奇跡”走向未來的“常規增長”,這是一個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我們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相對份額也許有所減少,但是中國走向成熟,仍然會是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國家。

  (本報記者 靳 博整理) 

  共享經濟讓城市更美好

  Uber創始人兼CEO 特拉維斯·卡蘭尼克

  Uber參與了創業者經濟(也有人稱為共享經濟),每個人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創立自己的業務,而且過程非常簡單。近日發佈的一份統計報告稱,針對優步平臺上過萬名司機的抽樣調查顯示,有超過26%的人此前是下崗失業者。現在中國正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Uber正在參與這樣的改革,幫助這些因下崗分流的人,通過創業者經濟,自己為自己工作,靈活就業,大大增加了就業機會。

  Uber也通過拼車技術改善了城市交通。在天津,每週僅拼車的訂單量就超過百萬。拼車可以大大減少在路上行駛的車輛。這種共享,不僅能幫助人們在城市中更好地出行,而且還可以減少城市的污染。將一個傳統行業的效率提高,同時也讓城市更美好,這就是共享經濟的力量。

  (本報記者 朱少軍整理)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