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全國百家網絡媒體記者深入隴南 揭秘巴蜀咽喉脫貧決勝之謎

2016-06-29 19:08:59|來源:中國甘肅網|編輯:杜軍帥

  6月26日,“脫貧決勝看隴原”2016全國百家網絡媒體甘肅行圓滿結束。近十天的採訪活動,百家網絡媒體,從蘭州一路走到了隴南,6月24日,來自新華網、人民網、光明網、中國網、央視網、國際在線、中新網、中國台灣網、中青在線、騰訊網、網易等全國重點網絡媒體組成的採記者團感受了甘肅省唯一屬於長江水系並擁有亞熱帶氣候的“隴上江南”。

  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也是中國主要中藥材和油橄欖産地之一。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陜西,南通四川,扼陜甘川三省要衝,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

  近年來,隴南依託資源優勢,圍繞群眾增收,大力發展馬鈴薯、花椒、油橄欖、中藥材等特色富民産業,實現産業規模化和市場最大化,穩定增加經營性收入;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抓好“兩項制度”銜接工作,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按時足額落實國家各類補助資金,切實增加轉移性收入;大力發展勞務經濟,突出抓好組織輸出、仲介培育和技能培訓等關鍵環節,重點培養適應市場經濟的技術人才,實現貧困勞動力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轉變,大幅增加工資性收入;樹立跳出農業抓扶貧的思想,大力發展地方工業,積極發展以旅遊文化為主的第三産業,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的小城鎮、産業集中區和專業村,增加就業崗位,吸納農村勞動力,不斷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全國百家網絡媒體記者深入隴南  揭秘巴蜀咽喉脫貧決勝之謎(圖)

  西和縣半夏挑揀車間

  中國半夏之鄉 馬鈴薯“升職”為金豆豆

  24日下午,媒體行成員來到隴南市的第一站——西和縣,西和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隴南市北端,地處西秦嶺南側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漢水上游,耕地面積達60萬畝,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半夏之鄉”。為了更好的匯溪為流、集散為整,將流通納入大市場,帶動貧困戶及早脫貧致富,西和縣何壩鎮成立了廣鴻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和民旺馬鈴薯專業合作社。

  採訪團記者了解到,廣鴻中藥材專業合作社搶抓脫貧攻堅機遇,採取企群共建和電商扶貧的幫扶模式和生産發展帶動、電子商務帶動、金融貸款帶動的帶富模式,帶動全鎮120戶貧困戶脫貧,有效助推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一是通過流轉貧困戶土地、向貧困戶提供良種、吸納貧困戶在合作社務工等方式,帶動80戶貧困戶增收脫貧,2015年在合作社務工貧困人口收入達38.4萬元;二是充分發揮電商扶貧作用,通過網店高價代銷周邊貧困戶種植的半夏、牛蒡子等中藥材,幫助貧困戶增加收入,2015年,在合作社帶動下,26戶貧困戶實現了穩定脫貧。三是鼓勵40余戶貧困戶以精準扶貧貸款、土地等形式入股,通過“保底+年終分紅”方式,幫助群眾脫貧致富。

  發展中,合作社採取“統一培訓、統一供種、統一田間管理、統一加工標準、統一回收、統一銷售”的六統一措施,帶動周邊16個村760戶中藥材種植大戶種植半夏、牛蒡子等中藥材7000余畝,並用運電商網絡行銷方式,實現半夏、牛蒡子等中藥材網上銷售2450萬元,有效農戶收入水準。

  全國百家網絡媒體記者深入隴南  揭秘巴蜀咽喉脫貧決勝之謎(圖)

  西和縣馬鈴薯原種生産基地

  西和是甘肅省最適宜馬鈴薯生長的地區之一。央視網記者以《【脫貧決勝看隴原】小土豆大産業——“甘肅吳大寶”的致富路》為題,通過採訪被譽為“甘肅的吳仁寶”,西和縣河壩鎮民旺馬鈴薯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郭大權,詳細描述了從1999年起,郭大權如何將一家馬鈴薯收購點變成帶動西和縣人民發家致富的馬鈴薯專業合作社。自稱是農民的郭大權,如今已是西和脫貧致富的帶頭人。目前合作社的會員人數達到了4680人,合作社內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社員有1484人,“合作社向他們免費提供良種,最後由合作社收購,只要願意種植,銷路根本不愁”,郭大權告訴記者。

  而山西新聞網和中國蘭州網的的記者則是圍繞西和縣馬鈴薯“升職記”,介紹了民旺馬鈴薯合作社在生産經營的範圍內,以科技創新為基礎,採取多種方式流轉土地,合作社應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已建成千萬粒原原種生産線,生産負荷達到100%時,每年可生産27.5萬瓶約550萬株,生産脫毒馬鈴薯原原種1000多萬粒。目前,何壩鎮已形成了“合作社+企業+基地”的現代經營體系已形成,合作社原種生産基地基本實現了“機耕、機播、機收”的機械化作業,提高了勞動生産率,保障了原種的生産品質。

  2015年,西和縣何壩鎮民旺馬鈴薯專業合作社3萬畝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年産值達到6208萬元,一次性返還4200戶社員利潤558.7萬元,合作社成員戶均1.33萬元,使馬鈴薯成為農戶實實在在的“金豆豆”。

  全國百家網絡媒體記者深入隴南  揭秘巴蜀咽喉脫貧決勝之謎(圖)

  記者團參觀入駐校區的網店

  成縣打通電商帶貧渠道 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

  結束了西和縣的採訪,6月25日,採訪團成員來到了成縣的隴南師專電子商務學院,看成縣如何利用電子商務帶動精準扶貧的新路子。

  記者團了解到,成縣電商中心以農産品網上銷售為突破口,依託産業優勢,注重市場運作,強化行政推動,圍繞“實現電子商務集中突破”,突出電子商務發展頂層設計和微媒體助力網上銷售,探索出了一條整合資源自建服務平臺、借力外援合作“兩條腿”走路的電子商務發展路子。在發展電子商務頂層設計上,不斷完善發展理念和功能定位。特邀全國知名電商專家考察、論證農産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前景,確立協會、品牌、物流、網店、供貨、宣傳“六位一體”的發展思路,形成了一個電商協會、一套扶持政策、一批品牌農産品、一支行銷團隊、一系列實操培訓、一體化發展平臺的“六個一”發展路子。

  成縣通過實施電商扶貧,推動了全縣農業産業結構調整、農村基礎設施改善、農民創業致富思維轉變、貧困鄉村群眾自我造血功能提升。使得貧困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縣貧困人口由2011年的2.23萬戶8.69萬人減少到2015年的0.89萬戶3.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39.8%下降到14.1%,全縣逐漸駛入經濟發展快車道。

  花橋村美麗蝶變 鄉村遊讓農戶精準脫貧

  6月25日,採訪團一行走進康縣花橋村,在央視網記者的眼中,百公里生態旅遊風情線上,栽植著斑竹、金竹、楠竹、松樹、銀杏、桂花、垂柳、紫薇、紅葉石楠、金葉女貞等各類喬灌花木,形成了竹海、旅遊節點交相輝映,串珠成線,連線成片的靚麗風景線。

  花橋村一棵1300多年的菩提樹,與村內的茶馬古道遊龍關遙相呼應,每天引來不少遊客。村民許得花將自家房屋改造成農家客棧,不到10間客房,每到週末幾乎都能住滿,平均下來每月收入上萬元。這樣的農家客棧,在花橋村將近有10家,不少村民經營農家樂,農家客棧,便民小超市,出售當地土特産,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事實上,花橋只是康縣百公里生態旅遊風情線上60個美麗鄉村中的一個。

  康縣宣傳部長郭力逢在“脫貧決勝看隴原”全國百家網絡媒體看隴南見面會上表示,按照“統籌城鄉一體發展、建設生態美麗康縣、打造整縣生態旅遊大景區”的工作思路,發揮政務新媒體矩陣的規模優勢和應用優勢,提升康縣鄉村旅遊品牌影響力,同時促進康縣鄉村旅遊産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借力互聯網的規模優勢和快捷優勢,加大對茶馬古道、男嫁女娶等地域特色文化的宣傳,目前,康縣直接和間接從事鄉村旅遊的貧困農戶達到4659戶,戶均穩定收入在1萬元以上。

  今年6月16日,甘肅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三運率團在康縣觀摩項目時指出,康縣美麗鄉村建設及全域旅遊的經驗可以總結為:“留住了鄉愁,裝扮了鄉容,開發了鄉寶,富裕了鄉民。”

  隴南“互聯網+”出新意 “大數據”助力精準脫貧

  隴南市緊跟“大數據時代”步伐,搶抓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契機,已經不單單是句口號。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之下,“互聯網+”、“大數據”建設,已經成為了這個城市十分搶眼的亮點。

  走進隴南市大數據中心,隴南市市委書記向採訪團介紹了隴南將“互聯網+”與扶貧攻堅深度融合,打破部門信息孤島,建設集數據採集、分析、共享、應用為一體的“互聯網+”産業綜合運營項目,以互聯網思維和技術助推産業發展,實現精準脫貧。

  採訪團記者了解到,隴南市目前已完成了“21+”工程。“2”為兩個中心,雲計算中心和大數據政務中心。雲計算中心,可為全市提供數據存儲、計算資源共享、應用支撐、系統託管等服務。大數據政務中心,實現了全市大數據統籌規劃、數據匯集、分析挖掘、共享交換、專題應用、應急指揮、彙報展示、公共服務八大功能。目前已整合共享全市4000多個監測點信息資源,接入公安、消防、國土、氣象、水務、建設等多家單位信息化系統,實現了全市政務信息資源的共享和應急指揮的統一調度。

  “1”為大數據共享平臺。隴南市建成地理信息、經濟社會、人口法人、政務服務等多類數據資源,六大數據庫,為全市政務工作開展和業務協同提供數據共享與應用支撐。

  “+”為電子商務、精準扶貧、宏觀決策、防災減災、新媒體宣傳、公眾服務、文化旅遊、應急指揮等多項應用。

  隴南市將大數據應用到隴南市自然災害監測預警應急指揮系統自然災害預警系統創“零死亡”奇跡。隴南市將自然災害防禦作為減少因災致貧的重要舉措,整合了全市1976個自然災害監測點和2.5萬應急人員資源,自主研發了“隴南市自然災害監測預警應急指揮系統”,實現了將災後被動救援,轉變為災前主動防禦。

  以該市文縣碧口“8•7暴雨”為例。8月5日8時,指揮中心通過天氣雷達、衛星雲圖、雨量水位監測站等發現碧口一帶未來幾天將出現強降雨,工作人員通過密切監視相關指標和視頻等各類信息,分析判斷後,向碧口應急人員發送暴雨藍色預警。

  隴南市委、市政府將發展電子商務作為精準扶貧、助農增收的重要舉措,如今成效顯著,截止2016年5月底,全市開辦網店9104家,累計實現銷售39.16億元。土雞蛋、土蜂蜜、木耳等農産品賣出了好價錢,康縣兩河鎮貧困戶鞏兵州從2014年8月起通過電商銷售農産品30多萬元,純利潤接近6萬元,實現了脫貧。以花椒、核桃、蘋果、中藥材等為代表的隴南特産在網絡上銷量持續上升。

  聚焦隴南精準脫貧 百家網媒全方位報道

  6月24日至6月25日,短短兩天時間,百家網媒甘肅行採訪團的記者們聚焦隴南精準脫貧,對隴南進行推廣宣傳,暢談親身感受。參與活動的各家媒體不僅通過文字、圖片、微博等方式對隴南進行了全媒體播報,同時還設置了專題報道,對隴南的發展,隴南的企業風采進行全面深入的報道。

  中國甘肅網記者 楊亞楠 文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