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恐頻發將改變土耳其對外政策
2016年6月28日晚,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市阿塔圖爾克國際機場發生自殺式炸彈襲擊,三起爆炸相繼發生,已造成41人死亡、239人受傷。這是2016年以來土耳其著名旅遊城市伊斯坦布爾遭遇的第5次較大規模的惡性恐襲,也是迄今為止最為嚴重的一次,發生在土耳其第一大、歐洲第三大繁忙空港,造成惡劣影響。目前尚無任何組織聲稱對此事件負責,土耳其總理耶爾德勒姆稱,“根據初步證據顯示”,爆炸是“伊斯蘭國”聖戰分子所為。
這是土耳其近一年半來遭遇的系列恐襲之一,但絕不會是最後一起。2015年7月,土耳其政府宣佈參與國際反恐聯盟,向美國開放空軍基地協助轟炸“伊斯蘭國”,同時重拳打擊庫爾德工人黨武裝力量。隨後,國內安全形勢開始急遽惡化,暴恐襲擊頻發,大大小小已有40余起,範圍由土敘邊境地區不斷向安卡拉、伊斯坦布爾等中心城市擴散。這些恐怖襲擊一部分由反政府武裝庫爾德工人黨及其分支策劃實施,主要針對軍警及公職人員,以對抗政府強力鎮壓;另一部分則是“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的復仇行動,但極少被“認領”。土耳其學者索內爾·恰阿普塔伊援引“基地”組織在伊拉克的做法,認為這是“伊斯蘭國”的戰術,意圖在土耳其國內製造“政治迷霧”,激化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支持者與反對者、左翼與右翼組織、世俗主義與保守主義政治勢力、突厥族群與庫爾德族群之間的相互猜忌與對立,擴大土社會裂痕,以便從中漁利。2015年10月,安卡拉中央車站遭遇連環爆炸;2016年1月,伊斯坦布爾著名景點藍色大清真寺附近發生自殺式恐襲;3月19日,該市商業區又遭人彈襲擊;5月1日,東南部地區連發汽車炸彈襲擊。以上事件的幕後黑手均指向“伊斯蘭國”。
土耳其與“伊斯蘭國”的對抗行為逐步升級。2014年“伊斯蘭國”在伊、敘擴張之初,土耳其盡力避免與其發生正面衝突,既不承諾加入美國牽頭的反恐聯盟,也不願加強土敘邊境管控,以至國際社會譴責其與“伊斯蘭國”暗通款曲;“伊斯蘭國”投桃報李,除了曾綁架土耳其駐摩蘇爾領館的外交人員外,並沒有給埃爾多安增加更多麻煩。2015年敘呂奇爆炸事件後,土耳其出於反恐和打擊庫工黨的需要,調整立場,開始與美歐進行有限合作;“伊斯蘭國”隨後在伊斯坦布爾製造了幾起小規模襲擊,受害者多是外國遊客。2016年上半年,該組織在土耳其的活動明顯變得活躍,襲擊目標也從西方人和庫爾德群體擴大到普通民眾。這一方面是由於“伊斯蘭國”在伊、敘正面戰場遭受較大壓力,被迫調整策略,加緊向周邊和域外滲透,尋求突圍;土耳其作為接壤鄰國,首當其衝。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報復土政府一系列打壓政策,包括收緊邊界、切斷“聖戰”分子與武器流通渠道,在土國內大肆搜捕“伊斯蘭國”支持者,在敘利亞支持反對派武裝奪取邊境重鎮等,向土耳其政府施加壓力。
阿塔圖爾克機場恐襲發生在土耳其內外交困的敏感時期,將迫使土耳其加快調整對外政策,擴大與國際反恐聯盟的合作。暴恐事件頻發一方面重創土耳其經濟,使其旅遊業遭遇1999年以來最嚴重衰退;另一方面導致社會恐慌,對政府的不滿與憤怒日增,甚至有民眾在社交媒體上呼籲政府辭職;此外,還牽制了土政府打擊庫工黨、遏制分離主義勢力的既定政策。埃爾多安執政壓力增大,或將加快緩和與周邊國家關係,化敵為友,改善地緣環境。恐襲發生前一天,土耳其與以色列達成和解協議,並主動就擊落俄羅斯戰機事件與俄接觸協商。恐襲發生後,埃爾多安第一時間表達了聯合反恐的意願,美國、北約均予以積極回應,表示將堅定地與盟友站在一起。土俄關係也隨即緩和,俄宣佈解除對土貿易制裁。這次恐襲事件還暴露出土情報能力不足,土耳其政府或將被迫與美及西方國家擴大合作,謀求情報共享。但由於其地理位置的脆弱性和遏制庫爾德勢力的迫切需求,土耳其未來的政策還將繼續在打擊“伊斯蘭國”與防範報復性恐襲、擴大國際反恐合作與打擊庫爾德武裝之間艱難地尋求平衡。(李亞男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東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