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一個月近20頁的入黨申請書,心裏有説不完的話
▲朱繼梅1990年代退休後與自己主持研發的搞地震阻尼器合影
【導讀】朱繼梅,男,1930年出生,現年86歲,退休大學教授,1955年入黨。在迎接建黨95週年之際,回憶起當年入黨的場景與前後經過,字裏行間寫下了本人的深切體會。
在即將從校園走向社會的重要時刻,我加入了中國共産黨。那是1955年7月31日,距今已經61年了。當時我還是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系一名四年級學生,剛剛以滿分通過畢業論文答辯,正在等待分配。
入黨宣誓儀式至今仍然記得很清楚。是在交大大禮堂新文治堂裏,我們這一批新黨員都是當年的畢業生,大約二、三十人,包括我們班六至七人(我們是百人左右的大班)。我們在臺上宣誓,下面坐滿了學生,但感覺很安靜,沒有人交頭接耳説話,整個氣氛是非常莊重的,一切情景歷歷在目。其實那一刻我的心裏倒是很平靜,因為加入黨的組織、投身黨的事業,是我已經做好的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朱老先生嚴謹治學的態度從他第一稿的文字可窺一斑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我加入黨組織的過程中,有一個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是我的大學同班同學,姓淩,是江蘇南通人。他大我們幾歲,組織能力很強,班級、學校有什麼活動,都是他出主意,分配任務給大家做。他學習成績並非十分出色,但讀書很努力很積極。他走路有些不方便,後來才知道他解放前就是地下黨員,曾被捕進過國民黨的監獄,坐過老虎凳,受過刑,膝蓋受了傷。平時他在同學中很有威信,我也信任他,拿他當兄長一樣。大學期間我曾因做個手術休學了一段時間,之後情緒就有些沮喪,覺得自己身體不大好,以後前途會受影響,他一直鼓勵我:“身體是客觀條件,要成功主要是主觀上要努力。”離畢業差不多還有半年左右的時候,他來找我談,動員我,介紹我看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報告,還借了本《西行漫記》給我。
説起《西行漫記》,其時我在解放前已經看過了。上海解放之前,我在上海中學讀書,幾個玩得好、談得來的同學私底下會傳遞一些紅色書籍,其中就《西行漫記》,這些書在國民黨統治下都是禁書。我記得有位姓高的同學,他家裏有叔叔伯伯是共産黨,都很早就參加了革命,家裏紅色書籍多,他都經常帶來給我們這些好朋友看。我第一次看到《西行漫記》時,感到很新鮮,非常吸引我,也嚮往著能夠參加革命,當時盼望著能夠快點解放上海。當聽到解放上海的炮聲響起時,心裏十分的高興,希望“更快一些”。解放後再看《西行漫記》心情很不一樣,版本新、紙張好,而且可以大大方方、堂堂正正地閱讀,清靜爽快。
▲1939年上海啟明書局翻印版
上大學的時候有門政治課,講課老師是當時一家報紙的總編(名字想不起來了),他講課的內容十分豐富,從社會發展簡史到黨史,講辯證唯物主義等等,由於早年參加革命,有非常多親身經歷的案例運用其中,整個講課非常系統,又生動豐富,聽得我出神入化,筆記記得非常詳細,有整整厚厚的兩大本呢!這位老師教了我們兩年的課,每週來上半天,讓我極其難忘,入黨的願望在我心中更加強烈了。
這種種生活和學習的細節啟蒙、影響著我,讓我對共産黨感到很親切,很佩服。在我大學畢業實習前幾人月(1955年),我開始寫入黨申請報告,寫了整整一個月。為什麼呢?當時我覺得我説不完的話,詳細回顧了從小到大在成長歷程、各個階段的思想發展、個人生活等等,總共寫了近20頁入黨申請書。我也不知道哪來的勁頭。
我的整個大學時代正是剛剛解放的那幾年,期間我自己也閱讀過不少馬列主義的理論書籍和領袖們的經典著作,所以是很理性地看待入黨的。那時正值抗美援朝取得了勝利,我們戰勝了頭號帝國主義美國,中國人揚眉吐氣,並且開始穩定下來,要規劃今後如何改造社會建設國家,共産黨的威信蒸蒸日上,正是大幹一場的時候。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堅信,能建設好國家,復興我中華的,只有中國共産黨。覺得跟著黨組織有目標、有方向、有做不完的事情,入黨後一定能在國家的建設中發揮更多的作用。
▲1950年代校徽
宣誓結束的時候,我暗暗為自己定下了四個字:“忘我”、“為黨”,告誡自己入了黨就要一輩子與黨組織融為一體,一切都要從黨的立場而不是個人得失出發,不斷提高自己,做黨需要的事情,在我所在的領域裏發揮黨員的作用。
這個機會也很快來了。畢業後我留校任教,當時高等學校裏黨員人數很少,我所在的教研室近20個人只有我一個黨員,而且是新黨員。我想我應該在這裡把基層黨組織與群眾緊密地聯繫起來,於是我一個個地拜訪教研室所有的老師,告訴他們黨支部在幹些什麼,聽聽他們的意見。同時,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我覺得應該在業務上起表率作用,當時的口號是“知識就是力量”、“向科學進軍”,我拼命地學業務,提高教學水準,對學生從來沒有馬虎過。1956年黨的八大召開,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一切都顯得熱氣騰騰,我幹的更有勁了,覺得心裏很踏實,生活很有意義,前進更有目標,從來不知道什麼叫空虛。
1957年我第一批響應隨學校遷到西安,在那裏負責籌建新的專業;1980年代調回上海機械學院(現上海理工大學),又開新課、成立研究室,利用上海科技和工業集中的優勢,開展與工廠和研究所的協作。退休之後也一直沒有停下來過,今年我86歲了,仍在為兩本專業期刊作英文編輯。我總覺得自己為黨工作得不夠,總想能繼續為黨的事業出些力,哪怕能加一塊無論怎樣小的磚,都是好的。
今年上半年,我應邀參加西安交大的校慶,看到以前參與籌建的專業經過近60年的發展,已經根深葉茂,培養了一大批非常優秀的人才,為建設大西北創造了多個第一,心裏真是無比的興奮與激動。
我是一個平凡的教師,一個平凡的黨員,一輩子記得入黨時的誓言,勤勤懇懇工作,走在黨指引的道路上,並非轟轟烈烈,卻是踏踏實實,平凡而豐富。回憶一生,是充實的黨員的一生。想起能在和平環境裏為黨的事業盡心工作,與我們的前輩相比,已經是非常的幸運了,不會感到有什麼遺憾了。
來源: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