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正常而健康的黨內生活,要靠全體黨員幹部來維護。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再次強調了“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健康潔凈的黨內政治生態”的重要性,並要求全黨同志行動起來,為開展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作出貢獻。
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是我們這個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重要特點。95年來,我們黨深刻總結處理黨內關係正反兩方面的經驗,逐步形成了嚴密規範的黨內政治生活準則。改革開放之初,由於受“文革”衝擊,黨的組織、黨員的黨性觀念、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都遭到嚴重破壞。對此,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我們黨現在確實存在一個整頓的問題。解決諸如搞官僚主義和搞特權的問題,是一場嚴肅的政治鬥爭。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以制度形式對黨內政治生活加以規範,成為當時整頓黨風的一部重要黨規。
為什麼要重視黨內政治生態的凈化?從“一條魚和一條河的關係”來看這個問題,或許能辨識得更清楚。政治生態和自然生態一樣,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現問題,再想恢復就要付出很大代價。幾條魚病了,影響的不只是一個小環境,而是會上升到破壞規則的層面。山西的“塌方式腐敗”、湖南衡陽的賄選案、廣東茂名的腐敗窩案等,都證明了政治生態受污染的危害。
據報道,當年皖南一位縣長調任皖北任縣委書記,處理了多名不稱職幹部,後被提拔為市紀委書記,卻因為凈化了當地政治生態而遭遇“排斥、反彈”,在黨代會上落選市委常委。這樣的行為,傷害的不只是一名幹部的前途,更是周圍許多幹部勇於擔當的積極性。倘若遵紀守法、埋頭實幹者老受排擠,胡作非為、好大喜功者如魚得水,“潛規則”就不言自明。從這個角度講,對政治生態的實質性挑戰,是實踐層面的遊戲規則變味了,正是它導致了“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
對規則的傷害,最終會傳導給全社會。“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萬物盡秋氣,一室難為春”的挑戰,是每個幹部都需要面對的。實際上,政治生態的污染,不僅是因為腐敗分子壞了一鍋湯,也和黨內生活的庸俗化密切相關。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黨內其實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政治生活基本規範。是形式主義,把公開的規則架空,讓制度的權威蒙塵,形成了對黨內政治生態的挑戰。
因此,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是互為掎角的。構造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必須尊重“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民主集中制、嚴明黨的紀律”等黨內政治生活基本規範,讓蘊含著正確價值觀的制度起作用。凈化政治生態,不能滿足於乾淨的多數人對少數人形成優勢,還應該致力於實現規則對所有人的勝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大力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嚴肅查處黨員、幹部違紀違法問題,堅定不移懲治腐敗,完善黨內法規制度,不斷紮緊制度籠子,已經抓出了新氣象。事實證明,只要制度的籠子越來越嚴密,重規則、講規矩、守紀律就會蔚然成風。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一篇大文章,鍛造良好的政治生態,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彰顯制度和規則的力量,把每一名黨員都擺進去,不斷增強黨的意識、黨員意識、宗旨意識,堅持激濁和揚清兩手抓,讓黨內正能量充沛,讓歪風邪氣無所遁形,剷除腐敗這個最致命的“污染源”,深入推進作風建設,堅持正確用人導向,才能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態,讓每一個人清爽呼吸、乾淨辦事。(劉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