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為什麼説南海仲裁案是一個“局”

2016-07-01 08:44:19|來源:環球時報|編輯:王瑞芳

  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將於7月12日公佈仲裁結果,在相關正式消息發佈後,中國外交部立即重申了中方“不參與,不接受”此項仲裁結果的立場,菲方的美國律師則指責中國的這一態度無疑將自己當做“法外之地”,美國方面也迅速表態,向中國施壓。

  南海仲裁案的表面形勢對中國很不利:菲律賓作為南海爭議的“弱勢方”提起仲裁,海牙成立了仲裁庭受理此案,美國及西方輿論宣揚這是法律正義,而中國“蔑視法庭”,不了解事情來龍去脈的人,很容易受西方敘事的誤導,形成這樣的印象。

  然而這完全是一個美國鼓動支持、菲律賓挑頭、仲裁庭客觀上予以配合的抹黑中國的一個“局”。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制定和簽署不是為了解決領土爭議和海洋劃界,中國早在2006年做了排除性聲明,不接受有關領土和海洋劃界爭端的國際仲裁,這一立場有充分的《公約》依據。菲律賓提起仲裁的目的是要推動自己的領土聲索,但它又知道《公約》管不著領土分歧,於是它精心包裝,讓仲裁庭來仲裁海洋權益的相關主張,而這些主張最終又都指向它的領土聲索。

  馬尼拉的這個目的可以説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專門成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對此更是一清二楚。但後者還是接了這個案子,形成了事實上的“裝糊塗”。因此這一仲裁與《公約》形成宗旨上的對立,它無助於和平解決問題,反而為南海局勢的升級推波助瀾。

  到了美國和西方輿論那裏,事情的複雜性全都被剪裁掉了。仲裁與領土糾紛之間的非法聯繫變成了合法對應關係,仲裁被看成是中國領土主張“不合國際法”的證據。這樣的宣傳非常公開,而這種邏輯與《公約》的嚴重對立被刻意隱去,一個國際法堅決反對的圍繞南海領土爭議的“法律—宣傳”運動十分放肆地發酵開來。

  更有甚者,這場鬧劇被納入到美國在南海的地緣政治佈局中,美國被廣泛預測將利用仲裁庭的裁決,讓它在南海上向中國施加軍事壓力看上去更有道理。7月12日説不定會成為一個分界點,在那之後南海上的糾紛更難以破局,各方妥協從此有了更難以逾越的障礙。

  一旦南海局勢走向新的惡化,仲裁庭就需承擔它那一部分歷史責任。那樣的話,這一仲裁將成為《公約》訂立以來最大的污點。

  我們希望事態不走向它的最壞情況。這需要,第一,仲裁庭意識到它迎合菲律賓借仲裁來支持自己領土主權聲索有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在最後時間裏盡可能切斷相關的潛在聯繫,減少仲裁結果被濫用的機會。

  第二,菲律賓恰在此時出現政府更替,新總統杜特爾特對處理南海糾紛的態度似乎比他的前任阿基諾三世務實一些。如果他和菲新政府願意降低仲裁案對南海局勢的負面衝擊,那麼他們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第三,東盟國家如果不支持仲裁結果被濫用於解決南海領土爭議,也將有利於避免局勢升級。

  然而説到底,南海局勢是否惡化,最大的不確定性是美國因素。美國如果鐵了心要在南海“搞中國”,菲律賓就難以擺脫做它的傀儡,整個南海局勢就將承受仲裁案帶來的新一輪衝擊。中國屆時除了面對挑戰,大概別無他擇。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