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歷史的選擇 未來的期盼

2016-07-02 12:59:25|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張斯路

  原標題:歷史的選擇 未來的期盼——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

  宣講家網獨家評論 老 驥

  核心提示:深入學習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學習講話精神,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理想的崇高,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理論的先進,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民的選擇,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信的力量。只要我們堅定信仰、不忘初心,就一定能夠乘勢而為、奮發圖強,書寫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華彩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總結了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展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明確闡釋了新時期黨的思想、觀點、主張、工作重點和發展方向,是一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理論光輝的新的重要文獻,是指導我們黨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中更加成熟、更加進步的根本遵循。深入學習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學習講話,能夠更好地理解歷史、總結經驗,更加深刻地理解95年來黨為什麼能夠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學習講話,能夠更好地辨析形勢、開拓創新,更加明確地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黨的建設與發展的內在要求;學習講話,能夠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葆黨的生機活力,更好地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歷史的選擇 未來的期盼

  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學習講話精神,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理想的崇高。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黨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革命需要崇高的理想。方志敏同志“經手的款項總在數百萬元”,但是他“一向是過著樸素的生活,從沒有奢侈過”,因為他知道“矜持不茍,捨己為公,卻是每個共産黨員具備的美德”。建設需要崇高的理想。雷鋒同志“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當別人説他“傻”的時候,他説:“我要做一個有利於人民、有利於國家的人。如果説這是傻子,我是甘心情願做這樣的傻子的,革命需要這樣的傻子,建設也需要這樣的傻子。”同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樣需要崇高的理想。無論是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還是兒童醫院的“B超神探”賈立群,還是“用生命托起戰機”的羅陽,行業不同,工作各異,但是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立足平凡崗位,心中卻永遠燃燒著理想,把這一不滅的火種,從老一輩革命家、新中國建設者手裏繼承下來,發揚光大。理想信念是共産黨人的鈣,我們要向革命先烈們學習,要向社會主義建設先驅者們學習,要向身邊的英雄人物和榜樣們學習,用崇高的理想做燈塔、做旗幟,指引我們的事業不斷前進。

  學習講話精神,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理論的先進。毛主席説過:“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歷史證明,沒有科學理論的武裝,就不能取得革命的最後勝利。同樣,沒有科學理論的武裝,也不能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最後勝利。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我們黨順應歷史潮流、勇擔歷史重任,從根本上來説,就是因為有了科學的、先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必須深刻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理論,它的先進性,更加深刻地體現在其開放發展上。正因為開放發展的特質,才使其有了與時俱進的優勢。總書記深刻指出:“馬克思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闢了通向真理的道路。”聯繫到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我們發現,理論的不斷突破在永葆先進性上是何等重要。總書記指出:“實踐發展永無止境,我們認識真理、進行理論創新就永無止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正是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最新實踐中總結提煉出來的,代表了中國共産黨人大膽探索、積極進取的理論創新,代表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我們要以不斷發展的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斷解答時代課題,不斷推動實踐發展。

  學習講話精神,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民的選擇。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從歷史上來看,所謂“天下大勢”,無外乎人民。順應人民群眾的意志,事業就會昌盛弘揚;反之,逆著人民群眾的意志,那就是“螳臂當車”,必將被“大勢”所拋棄。民心所向,所向在黨。總書記指出:“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産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我們在工作中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學會做人民群眾的小學生,真正撲下身子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使我們黨始終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我們要在工作中時刻堅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我們要在工作中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推進改革開放和各項事業中人民群眾的共建共享,真正讓人民群眾享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成果。

  學習講話精神,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信的力量。十八大報告中提到“三個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的科學性、優越性、實踐性所形成的高度的科學認知和行為遵循,體現了對我國國情的深刻把握、對民族命運的理性思考、對人民福祉的責任擔當。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10年來的發展進步、偉大成就,讓我們增強了這種自信。這次總書記“七一”講話,特意在“三個自信”的基礎上,強調了“文化自信”,代表了我們黨對5000多年的文明史以及對近百年來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層次認同。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一個政黨、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文化自信,就不會有團結的基礎,就不會有堅定的信念,就不會有維繫奮鬥、維繫發展的歷史情感。總書記強調:“當今世界,要説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産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這一論斷,體現了我們黨對歷史、對世界、對未來的態度上的從容,以及對自身文化建設的自覺。這種從容而又自覺的自信,必將滲透于內政、外交、國防各項事業中,滲透于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中,並在實踐中展示出巨大的力量。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95年的風風雨雨,讓我們黨越發久而彌堅,越發從容自信,越發體現出勃勃的生機與活力。“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為我們繪製了坐標、指明瞭航向。只要我們堅定信仰、不忘初心,就一定能夠乘勢而為、奮發圖強,書寫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華彩篇章。

  (轉載請註明來源:宣講家網站71.cn,違者必究。)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