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1998抗洪,今年應有哪些進步
長江洪水的魔獸在時隔18年之後又一次大規模施威,似乎要考驗中國這些年的治水工程建設,以及這個超大社會的團結。
長江中下游地區入夏以來大到暴雨連續發生,多地幾個小時內就狂瀉全年10%的降雨,安徽、湖北、江蘇等省接連告急。重慶、貴州等上游地區的水情也逐漸趨緊。到昨天官方更新的災情統計數據為:186人死亡,45人失蹤,受災人口3282萬人,受災農田294.2萬公頃,倒塌房屋5.6萬間,直接經濟損失約506億元人民幣。
3282萬是個很大的受災人口數字,大約是歐洲兩個中等國家的人口之和,或者半個法國人口,小半個德國人口。長江是全世界流域人口最密集的大江河,也是大陸季風帶上的超大河流。它灌溉了中華文明,也向我們提出了從古至今的嚴峻挑戰,今年看來它要再一次證明自己的不可馴服。
1998年大洪水給我們留下深刻記憶,那一年長江全流域死亡1320人。今年受超級厄爾尼諾現象影響,迄今長江流域的降雨勢頭更猛,但是長江堤壩和水庫系統的強大也與18年前不可同日而語,科技實力更顯突出。
此外1998年時三峽大壩還未建成,這個受到輿論爭議的大壩能為調節洪峰起多大作用,將在眾目睽睽之下作出表現。
一方面汛情危急,國家的抗洪應急機制全面運轉起來。另一方面近20年來中國社會對洪水的認識在進化,堵洪水不再是防汛工作的總指向,“抗洪”這個口號不再像過去那樣突出,或者它的含義變得更加豐富。
中國大多數城市在大部分時間裏還是缺水的,很多地方“沒有雨水盼雨水,來了颱風又怕颱風”。水既是財,又是患,如何轉患為財,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愈發緊迫的課題。
應對今年的大洪水,我們應當有以下幾個目標:
第一,要做到死亡人數大大低於1998年,財産損失也應當低於那一年的規模。
第二,水大難逆,但是在現代技術條件下,除了有計劃的棄堤和分洪,意外的潰壩潰堤應儘量減少。暴雨和洪水總會造成山體滑坡,但地質災害導致重大傷亡的情況應努力避免,這是減少傷亡的關鍵所在之一。
第三,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已在中國社會廣泛樹立起來,然而長江流域人口過度密集,鄰水而居的安全性在很多地方實際上不達標。這次洪水應促成人與自然和諧在中國現實條件下的一些實踐性突破,沿江沿河城市的佈局應當更趨合理,讓水多有些去處,“不怕水”就會多幾分底氣。
第四,中國是治水最積極的國家之一,治水幾乎就是貫穿中華文明的主線。然而近年來對治水的非議也有很多。應當認真對比今年與1998年防汛減災的不同情況,為總結三峽大壩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實際利弊積累重要參數,為下一步是否開建新的大型水利設施提供決策依據。
汛情緊急地區的首要任務是防災減災,其他地區應施以援手或聲援長江防汛前線。輿論場討論有爭議的問題不應過急,另外要實事求是,避免煽情。在武漢部分城區被淹時,網上一些人翻出幾年前該市投資改善排水系統的報道,加以嘲諷,遭到武漢市網友的憤怒回擊。不能不説這樣的“輿論監督”不合時宜,在立場和情感上都不太對勁。
中國比1998年在物理上強大多了,然而大自然永遠都更有力量。我們需要與洪水“博弈”,除了要更有力量,還須變得越來越有智慧,越來越有能力在困難和分歧面前保持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