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國馬六甲海峽建港口,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2016-07-06 10:13:0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梁生文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7月5日報道,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透露,馬來西亞將與中國以資金聯名方式,在馬六甲海峽和巴生港口之間的凱利島打造巴生第三個深水港,目前兩國正在進行可行性的商討。廖中萊在接受英文《星期天星報》訪問時説,由於70%至80%來往馬六甲海峽的船隻目的地皆為中國,因此交通部鼓勵中國參與建立巴生第三港口計劃。他説:“交通部首選中國是因為該國有一定數量的船隻和貨櫃航經這個港口,得以讓這個港口成功發展;而這個港口的範圍大約有120公里,如此大的規模,相信中國會對這個計劃充滿興趣。”

  筆者認為中國確實對該項目充滿興趣。其主要原因如下:首先,該項目將有助於中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中國推行“一帶一路”戰略的目的在於建立中國與東南亞、中亞、中東、歐洲更加緊密的經貿聯繫,尋求更加深入的合作與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通過輸出資金、技術推動區域內國家發展與繁榮,帶動中國經濟的升級與再平衡。實施“一帶一路”可以以中國為中心,向西發揮中國毗鄰心臟地帶的優勢,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將歐亞大陸從東到西連接起來;向東發揮中國面向太平洋的優勢,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完成海洋物流交通線的建設。巴生港附近的馬六甲海峽位於東南亞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長約1080千米,連同新加坡海峽共長1185千米,呈西北-東南走向,西北通安達曼海,東南接南海。海峽西口寬,東口窄,其西北部最寬達370千米,東南部最窄處僅有37千米,而與其相連的新加坡海峽最窄處則不足20千米。海峽水深為25~115米,主航道靠近馬來半島一側,寬1.5~2海裏,可通行20萬噸船隻。該海峽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是東亞國家與南亞、西亞及大洋洲、非洲、歐洲國家聯繫的海上交通樞紐,素有“東方的直布羅陀”“遠東十字路口”之稱。海峽每年有各類商船5萬餘艘通過,且以8%的速度在增長,其年均海上貨運量約佔世界海運貨物總量的1/3~1/4,其年均油氣的海運量相當於世界海運總量的1/2和2/3。一旦中國自此建設規模如此巨大的港口,無疑將有助於海洋物流交通線的建設,從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並未通過中馬合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沿線國家提供示範。

  其次,將助推中國向“海洋強國”邁進。冷戰結束後,出於種種原因的考慮,世界上最大的陸海複合型國家中國開始將地緣政治重心從陸地轉向海洋。2003年,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和國家海洋局制定《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計劃綱要》,第一次明確提出:“提高海洋實力,逐步把我國建設成為海洋強國”的目標。所謂的海洋強國是一個海洋實力與過去相比實現跨越式發展,並能進入海洋強國俱樂部的國家,這樣的國家不僅擁有地區性海上力量,而且是國際海洋政治大國和國際海洋經濟強國。就實力的角度而言,海洋強國擁有發達的海洋經濟、先進的海洋科技、優美的海洋生態環境、具有構建海洋制度及其體系的高級人才隊伍和強大的海上防衛力量。就能力而言,不僅能制止強敵從海上入侵,還能捍衛海洋權益並保障海上生命線和海外利益的安全。在馬六甲海峽這樣的世界海洋戰略樞紐地帶建設港口的意義不僅在於海洋物流交通線的加強,更在於保衛海上生命線及海外利益的安全,從這一點講,該項目的推進將有助於中國實施“海洋強國”戰略。

  最後,有利於中國更緊密地聯繫印度洋。印度洋是世界海權體系的中心。這個世界第三大洋位於亞洲、非洲、南極洲和大洋洲之間,西南以通過非洲厄加勒斯角的東經20°線與大西洋為界,東南以通過塔斯馬尼亞島的東經146°51'線為界,與太平洋相接。作為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交通樞紐,印度洋南北最長約1046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655公里。印度洋約佔世界海洋面積的20.6%,平均深度約為3643米,已知最深點位於阿米特蘭群島西側的阿米蘭特海溝(Amirante Trench),深9074米。據測算,印度洋總共蘊含約2.9億立方千米的水資源。隨著中國能源需求量的不斷增長,從中東橫跨印度洋途經馬六甲海峽的航線,事實上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脈。中國進口的原油主要來自中東、非洲和亞太地區,其中大部分是經馬六甲海峽運輸的,每天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隻近六成是駛往中國的,其中絕大部分是油輪。現有數字表明,中國對於原油的需求從1995年到2005年十年間翻了一番,並且在接下來的15年中,這個數字將再次翻一番;預計在2020年,中國每天將進口約730萬桶原油——佔沙特阿拉伯計劃輸出石油的一半。而輸往中國的石油和石油製品中,有超過85%的貨品要跨越印度洋並通過馬六甲海峽。所以,中國的國家發展戰略和經濟安全都緊密地同印度洋聯繫在一起。一旦中國在馬六甲海峽的東側建立起港口,將會極大拉近和印度洋的距離——這裡距離印度洋最多只有1000多公里。

  然而,充滿興趣並不意味著該項目就能順利進行下去。實際上,中馬合作的港口項目儘管對雙方來説都是很有意義的,但是外部掣肘的因素一個不少:“重返亞太”的美國自然不希望其主要遏制對象中國在具有戰略意義的馬六甲海峽附近建設港口;妄圖爭奪亞太主導權的日本更是不願意看到中國建成這個項目;而以印度洋主人自居的印度更是不願意中國在進出印度洋的門戶馬六甲海峽附近建設港口,哪怕用於和平目的也不行。就這個項目而言,筆者想用一句話來形容其發展前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馬堯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特約研究員)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